小孩子的求知欲(1 / 1)

小小雨露 張大小 6559 字 2024-03-16

在石門鎮偏遠的角落,有一個被層層山巒擁抱的寧靜村落——開頭村。這個村莊像是歷史長河中遺落的珍珠,靜靜地沉澱,卻堅韌地存在著。這裡的生活節奏緩慢,像是一杯清澈的白開水,平淡而真實。每當夜幕降臨,村裡的燈光次第亮起,但在村頭田野中,仍有三個忙碌的身影。   “李文、李科你們的手電筒要照你們的路,而不是照天上。要注意你們的腳下!”李偉開口叫道。   李科的眼中閃爍著好奇和興奮的光芒,他滿懷期待地解釋道:“我想要看看手電筒的光芒究竟能伸多遠,看它是不是能夠穿透黑夜。”他的話音才落,一陣聲音突然在寂靜的夜空中回響,仿佛是自然界的呼喚,打破了周圍的寧靜。“聽!(青蛙的叫聲!)這聲音比剛才還要響亮!”李科激動地指著遠方的黑暗,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發現的喜悅和驚嘆。   “嗯!是的!”李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他的步伐卻是異常的平穩,仿佛他的內心與外界保持著和諧的平衡。“這些聲音很好聽,不是嗎?”   “確實好聽!”李文平和地應和著。   “這是它們在自然界中獨有的聲音!”李偉平和地解釋道。   “自然界?”李科好奇地問道。“什麼是自然界啊!爸爸!”   “自然界就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腳下所站的這片土地就是自然界,或者說是大自然!”李偉解釋道。   “哦!”李科應答道。然後又開始了掃尋模式,他開心地拿著手電筒亂晃,突然它的光束停留在田埂上的一隻青蛙那裡,“爸爸!快看,那裡有一隻青蛙!”他的的眼中盡是興奮光芒,聲音裡都是驚喜。   “噓——不要嚇到它!讓我來!”李偉用手勢示意著,然後拿著手電筒輕聲走了過去。他的光芒如同溫柔的撫觸,照在青蛙的眼睛上,青蛙靜靜地蹲在那裡,一動不動。男孩子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個在夜間吟唱的小生靈。在李偉的觸摸下,青蛙似乎感到了安全和溫暖,沒有掙紮,安靜地被他輕輕握在手中。   “爸爸!為什麼青蛙都呆在那裡等你抓?它們不會跳走嗎?”李科好奇地問道。   “它們並不傻,隻是因為我用手電筒照了它們的眼睛!”   “照了它們的眼睛,它們就不動了?”   “是的!青蛙的眼睛有一種特殊的結構,可以反射光線。當我用手電筒照射到它們的眼睛時,反射的光線會刺激青蛙的視網膜,讓它們感到眩暈,難以做出反應。而且,青蛙對強光很敏感,手電筒的光線對它們來說是很強烈的,容易造成暫時的失明。”   “爸!那它們被你照瞎了眼睛嗎?”李文輕聲問道。   “沒有!我們的手電筒光線並不強,它們不會瞎,隻是暫時眩暈了!”   “哦!”李科仔細觀察著它的眼睛,不禁開口問道,“它的眼睛這麼大?”   “是的!它們的眼睛大而凸出,這樣它們就能更容易地捕捉到移動的獵物。青蛙的眼睛對靜止的物體反應較慢,但對活動的物體卻非常敏感!”   “敏感!我喜歡這個詞!”李科說道。   “看!”李偉接著用手指向青蛙的腿部繼續解說道“它的腿長而強壯,是它們捕食和移動的關鍵!”   “它的腿好滑!”李科一麵撫摸著,一麵說道。   “不僅腿滑,它們的全身皮膚都是滑的!”   “哎~,確實是這樣!”   它的皮膚為什麼會這麼滑?”李文開口問道。   “這是因為它們的皮膚表麵有助於它們呼吸。”   “皮膚怎麼能呼吸?”他繼續問道。   “你們看,青蛙的皮膚總是保持濕潤,它們就是通過這層濕潤的皮膚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皮膚裡的色素細胞會隨著濕度和溫度的變化而擴散或收縮,所以有時候它們的膚色會有深有淺。”   “哦!”   李科的好奇心像被一根細線牽引著,他的目光緊緊地追隨著一隻青蛙那圓潤的腹部。他不禁問向身旁的父親:“爸爸,青蛙究竟吃什麼才能長得這麼大?你看它那肚子鼓鼓的!”   “青蛙是雜食性動物,它們吃各種昆蟲,比如蚊子、飛蟲、金龜子、瓢蟲……等等。它們的食物種類非常多樣。”   “爸!青蛙的手那麼短,怎麼抓蚊子吃?”李科繼續追問著。   “青蛙不用手抓蚊子!”他的語氣中充滿了肯定,仿佛對這個問題有著確定的答案。   “它們不用手!”   “不用手?難道用腳嗎?”   “哈哈哈哈!科兒你的想象力很豐富啊!”   “那到底是用什麼啊!”李科繼續問道   李偉故作神秘,悄聲說:“用舌頭!”   李文和李科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齊聲問:“舌頭?”   “你們看!它們有時不動!其實它是個偽裝高手,有時候潛伏在水裡,有時候在這洞口處不動,其實就是在捕捉食物。李偉繼續說:“它們捉害蟲時用那又長又寬的舌頭,舌根長在口腔的前麵,舌尖向後,還分叉,上有許多黏液,隻要小飛蟲從身邊飛過,就猛地往上一跳,張開大嘴,快速地伸出長長的舌頭,一下子把害蟲吃掉。”   李科接著問:“它們是在洞裡麵長大的嗎?”   李偉微笑著回答:“不!它們是在水中成長的。”   “你上次在池塘邊抓到的那隻,就是它的幼體!”   “你說過那叫蝌蚪!不叫青蛙!”   “看來你對知識的索求欲很高!以後好好聽課!老師將負責教會你們知識,她們回答得比我更詳細!”   “那老師負責教會我們知識,那老爸你負責教會我們什麼呀!”李科調皮地問道。   “我將負責教會你們做人!”李偉略帶嚴重的語氣講道。   “哦!   “這麼多了!明天你媽有的忙了!”李偉看看了看袋子中的戰略品滿意地說道。   “所以我們要殺死它們嗎?”李科漣楚地問著。   “額——嗯!”李偉猶豫了一下回答道。   “為什麼?”“它們也沒做什麼壞事!”   “有時候我們要遵從規律!”   “規律?”   李爸指著天空中又大又圓的月亮,說:“你看!月亮又大又圓也要圍著我們轉,而不是我們圍著它轉!這就是規律!”   “可跟我們要殺青蛙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也要遵循著這種規律呀!!”   “如果青蛙不吃害蟲,那麼青蛙將會餓死,數量減少,麵臨瀕絕。害蟲缺少天敵的威脅變態繁殖!數量大增。”   “那時稻田莊稼將率先遭殃!”   “什麼是天敵!”   “就是天生的敵人!”   “哦!”   “所以青蛙吃害蟲也沒有什麼為什麼,它們也在遵循著它們的規律!”“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遵循著我們的規律!我們也算是它們的天敵!”“在解決時抱有感激之心就好了!”   “感激之心?”   “嗯!感激之心!不要抱有邪惡、陰暗之心去玩弄它!   “那我們的天敵是什麼?”   李爸沉思了一下,然後回答:“兒子啊!這個我不知道!也許有,也許沒有!”   “嗯?有還是沒有!”   “地球之外也許有!!   “地球之外有?”   “你可以把地球比喻成一個螞蟻洞。”   “螞蟻洞?”   “對!我們就是螞蟻,巨大的食蟻獸還沒有發現我們這個螞蟻洞,所以我們現在很安全。”李爸猜測道:“或者是它早就發現我們了,幾百億年前已經來此一次了,隻是相隔的時間大長我們不知道。每過一段時間,等我們發展壯大之時,它則又會出現的。”   “哦!”他的聲音裡充滿了驚訝和好奇。   “亦或是它們現在有別的好吃的,我們不夠他填飽肚子,所以根本就瞧不起我們,等別的食物吃完之時,他才會想起光顧我們呢。”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自嘲。“或許說根本就沒有什麼食蟻獸。我們也是虛無的。”   “爸爸!太深奧了!”他的眉頭緊皺,顯然在努力理解父親的話。   “我有點聽不懂!”   “沒事,慢慢你就知道了。”   “哦!”   “天敵!天生的敵人?”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恐和不安。   “嗯!排除以上的可能性外,還有就是在地球上的我們——人是站在生物鏈之端!沒有天敵!”   “為什麼是人站在生物鏈之端!”   “因為人類會使用工具,利用智慧去發明創造新工具!你所見到的大飛機、火車、大炮、還有你手中的手電筒都是人類用智慧創造的。這就是我們和別的動物就明顯的區別。”“所以其他動物不敢惹我們!”   “那我們是地球上的主人啦!”   “也許是吧!”“雖然我們站在生物鏈之端如果不遵循規律,也會是自取滅亡,地球將培育出下一屆的地球之主。”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嚴肅和警告。“我覺得恐龍時期,它們就是很好的典例!”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和警示。“所以說讓你站在生物鏈之端是有責任的,不是叫你來傲視群雄找存在感的。”   “……”他默默地低下了頭,顯然在思考父親的話。:“哦”   “爸爸,有點深,我隻能聽懂一部分!”   “能懂多少聽多少!”李偉說道。   “爸!你怎麼那麼喜歡跟我們講那麼多知識和道理啊!”   “基礎物質決定上層建築!開拓思維要從娃娃抓起。”   “我10歲了,不是娃娃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自豪和自信。   “不!你還是個娃娃!你們都還是個娃娃!”“當你們能真正做到去擁抱萬物,理解萬物的時候!你們才是真正長大了!才會發現你們有著一顆善良而又堅強的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你們才能——”   “才能什麼樣?”   “不說了,時間到了!”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困惑和疑惑。   “收拾一下東西!回家!”   “會什麼樣嘛!”   “以後你們就會知道的啦!”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和期待。   “老媽說你總是這樣”李科帶著一絲抱怨和撒嬌說道。   “她說什麼?”李偉疑惑地問道。   “說你總愛賣關子!”他帶著一絲抱怨和撒嬌繼續說道:“說你說話總愛說一半留一半,這樣以後會爛舌頭的!”   “嘻嘻嘻嘻!”李文抿嘴偷笑著。   “以後少跟你媽玩!”   “為什麼呢?”   “婦人之見,頭發短見識也短!”   “哦!”   說完他們默默地向前方走著,李文停止了他的竊笑,與父親他們一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銀色的月光灑滿田野,猶如碎銀般點綴其中,為他們的每一步提供了溫柔的指引。父親穩健而沉思的身影走在前麵,他們的影子在月光下被拉得老長,深深地刻印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與田野裡的作物一同在這夜晚中默默生長。   李文又輕輕地回過頭來,回望著那片被層層山巒環抱的田野。這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讓他能夠享受這份平凡而珍貴的時光。每一刻都是對生活深刻的理解,每一瞬都是對存在的感恩。然後,他又跟上了他們的步伐,走進了寧靜的鄉村小路,享受著家的溫暖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