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廳內。張曉看著造訪的李之藻,有點詫異於他的年輕。 “小生拜見張侍讀。沒想到張侍讀能撥冗讓小生進門拜訪。”李之藻說道。 “看你拜帖,你是杭州人士,這次是來順天府鄉試嗎?”張曉問道。 “小生確實是來順天府鄉試,不過放榜已出,小生才疏學淺已經是名落孫山了。現在就在京城遷延,準備在京城找一些書冊帶回家中,如果可以的話也想在京城找一些事情做一下。”李之藻說道。 “科舉之路多艱辛,你也隻是火候未到,多練多寫,總是會有有進步的。你是怎麼想到找到我的?” “張侍讀的幾本書小生都有翻閱,前些日張侍讀在國子監講演,小生得友人協助,得以親臨現場聆聽,聽了以後大有收益,就想著給張侍讀您投一封拜帖,如果不行的話再給您寫一封信。沒想到張侍讀您真的翻起了我這個落第士子的拜帖。”李之藻說道。 “聽完我的課,你能有些啟發,那就是沒有白聽課了。怎麼樣,聽完有哪些想法?”張曉問道。 “小生聽了張侍讀的課,講的是海權。既然有海權,那更應該有陸權吧,當時也有監生發問對蒙古的對策,張侍讀當時是看到人多口雜,不便言之嗎?”李之藻問道。 “確實有這個想法。畢竟對蒙古的戰略乃是廟堂製定的大政方針,我一個小小翰林侍讀,並不適合討論如此重大之事。但是海權則不然,眼下我大明直接麵臨海上的威脅並不算大,就是西夷、倭寇還有一些南洋海盜常來襲擾,雖然劫掠甚多,但是畢竟沒有攻克重鎮的能耐。現在講講海權論,也是想引起廟堂的一些重視,未雨綢繆罷了。”張曉解釋說。 “那倭人可能要入犯朝鮮,這個不算海上的威脅嗎?”李之藻問道。 “這個其實不太算。雖然倭人有許多船隻,但是他們的船隻都不大,特別是沒有什麼像樣的戰艦。所以他們要是想入寇朝鮮,也隻是能從距離最近的海登陸,把他們的軍隊運過來。但是倭人並不能派出什麼海軍主力,載著數萬主力直撲兩京。最多也就是襲擾沿海而已。倭人所謂的水師或者說海軍,主要就是靠著招安了九鬼嘉隆為首的一批海賊,所以單論海軍,現在的倭人不足為懼,反而是他們的數十萬大軍是個大麻煩,就算來個十幾二十萬人到了朝鮮,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張曉解釋道。 “小生受教了,張侍讀看來是對倭人了解甚多,是對倭人想要入寇我大明內藩甚至大明本土的事情早有預料了嗎?”李之藻問道。 “不可說不可說,天機不可泄露。”張曉打啞謎道。 “此乃軍國大事,是小生失言了。”李之藻道歉道。 “不至於不至於,既然能跟你說,也談不上什麼秘密。隻是如果我大明水師再強大一些,其實真的可以讓倭人片舟不敢下海,甚至把大船直接開過去,就可以讓倭人割地賠款求和,更別說對於我大明的內藩有所企圖了。如今時間也來不及了。要是倭人真的敢侵犯朝鮮內藩,隻能是在陸地上用我大明的鐵騎和火炮,把倭人打垮了。”張曉說道。 “這倭國無理犯上,自當有王師懲戒。隻是這倭國窮鄉僻壤之地,有什麼地值得我大明割嗎?”李之藻有些疑惑不解。 “倭國的平民確實窮,不過倭國雖然偏僻,還是有些物產的,比如……算了算了,這個現在還不好說。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先把那個豐臣秀吉伸出來的爪子打回去,最好直接砍掉。”張曉說道, “張侍讀高見,小生想的淺了所以才有如此多的疑惑,多謝張侍讀不吝賜教。”李之藻說道。 “好說好說,你願意求學問道,日後大有可為。看了你的拜帖,那我就直呼你的字了。振之,你說還看了我的作品,那你愛看的是哪一本?”張曉問道。 “小生其實都有看過,不過最愛看的還是那本《征墨西哥記》,裡麵講的佛郎機人的故事,小生第一次讀的時候倍感新奇,後來每一次再讀也有收獲。隻是小生也有疑惑,小生之前也曾見過西夷的洋和尚,他們自稱傳教士,感覺他們的學問也是有的,新奇玩意兒也是不少,待人也和氣。可是看《征墨西哥記》裡麵那些所謂征服者的行徑,這些洋和尚也不會是有什麼別的目的吧。”李之藻說道。 “怎麼說呢,其實像科爾蒂斯這樣的人在佛郎機人裡麵也是少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不過正如我那日上課舉的例子,就是這些人是開拓的急先鋒。傳教士就不一樣,他們目的還是想傳教,但是天朝子民對這些教義並不感興趣。所以他們就要投其所好,想要走士紳的路子。所以傳教士就要用一些新奇的玩意兒還有一些天文、地理、數學的學問來跟士紳們打交道。這個也要因人而異,不排除有些傳教士也是有別的目的,比如來勘探我大明內情的。當然,好些傳教士也確實不是什麼壞人,也是真心想跟大明有所交流,教授的也是真的知識。”張曉解釋說。 “那小生就大概懂了。就是可以與之交遊,但是也要有所保留,有所觀察。”李之藻總結道。 “對了,之前你所言,說想要在京城找些事做,如今科舉未獲圓滿,在京城這裡是想找什麼差事嗎?”張曉問道。 “倒也不是找什麼正經差事,隻是一路趕考到了京城,盤纏已經不太夠了。所以就想著在京城找些抄寫工作賺些碎銀。”李之藻直白說道。 “我和丁家書局的掌櫃有些故舊,要是伱願意去那邊做事的話,我給你寫一封信,那邊能給的錢還是不算低的。文華,把東西拿上來吧。”張曉對著呂章吩咐道。 “這是白銀一百兩,振之你切莫嫌少。雖然也不算什麼巨款,應該也夠李秀才你周轉救急了。”張曉說道。 “多謝張侍讀,小生日後定當報答侍讀的厚恩。”李之藻拜謝道。 “不必客氣,你我聊天也算是意氣相投了,以後也歡迎上門多聊聊。呂章,把我的名刺給李秀才吧。”張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