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倭寇之禍,湯和愁壞了!(1 / 1)

要知道。   這可是堂堂一品大員的俸祿。   500石米,大概相當於90000斤米,雖然不少。   但要說開府建牙,起居八座,養活一群仆人,還是捉襟見肘的。   所以,明朝的官員生活,算得上歷代最苦了。   當然。   朱元璋也跟官員們做過表率。   他自己在皇宮中命人種下菜地。   每日吃的也隻是簡單餐食,粗茶淡飯。   馬皇後更是率先垂範,每日裡親自紡紗織布,貼補皇宮用度。   堂堂天子能做到如此地步。   官員們自然也不好意思說什麼。   朱標忽然莫名嘆了口氣。   洪武初年,民間財富還是不少的。   不過,父皇一直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並沒有加大對稅賦的征收力度。   所以,朝廷要做事情,還是難免有些束手束腳。   針對北元的北伐已經策劃數年,卻始終難以落地,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   如果按照父皇說的,繼續加印大明寶鈔,朱標也知道後果!   他苦笑道:“父皇,要是繼續加印寶鈔,隻怕寶鈔的價格會更低!”   朱元璋想了想,對朱標道:“太子,你方才說,寶鈔提舉司的意思是,流向民間的寶鈔太多,所以才導致寶鈔不值錢了?”   朱標點點頭,道:“正是!寶鈔太多,導致百姓都隻想要東西,而不想要寶鈔!所以寶鈔才不值錢的。”   朱元璋笑笑。   “咱倒是有個法子!你讓戶部尚書郭桓給咱上道奏章!就說今年戶部請求將官員俸祿增加一成,以寶鈔發放!這樣寶鈔都流向了官員,民間就不會有那麼多寶鈔!”   朱標愣了愣。   這不是一回事嗎?   官員手裡的寶鈔最後也得流向民間買東西啊!   何況。   你多發一成寶鈔,那官員到手的俸祿就少了足足七分多!   官員們隻怕也難扛住的。   朱標苦笑一聲。   輕聲道:“這樣一來,隻怕官員們難免會有抱怨。”   朱元璋道:“那也抱怨不著咱!都是戶部的奏章,咱隻是照準!”   朱標:......   他忽然有些同情起郭桓來。   剛剛接任戶部尚書就碰上這種事,希望他能頂住官員的壓力吧...   朱元璋繼續翻著奏章。   忽然哼道:“這些該死的倭寇!等朝廷收拾了北元,非得騰出手來滅了那個什麼懷良親王不可!   洪武十八年二月,廣東遭遇倭寇襲擾一次!   洪武十八年三月,山東遭遇倭寇襲擾三次!   豈有此理!   一群不知所謂的賊,現在竟然四麵出擊,惹的我大明不得不陳兵備戰!”   朱標輕聲道:“父皇,山東倭寇猖獗,是否讓七弟、十弟加強戒備?”   朱標口中的七弟,是就藩於青州的齊王朱榑。   十弟,自然便是魯王朱檀。   二人一個在青州,一個在兗州。   事實上。   齊王對沿海的鎮守責任更大一些,因為兗州並不臨海。   朱元璋點點頭,道:“山東的海防確實該整備了!哼!湯和也是個死腦筋!咱讓他整頓海防,他倒好,哪裡出了問題才去哪裡!   浙江和南直隸前些年倭寇鬧的歡,他去修城練兵後沒問題了,之後就不管別的地方了!   簡直不知所謂!   山東海防不是海防?   福建、廣東海防不是海防?   打一鞭子挪動一步!   不成器的東西!   咱要申斥湯和!”   朱標聽到朱元璋的話,頓時臉上又是一陣苦笑。   信國公隻怕不是沒有想到山東、廣東、福建之類的地方也需要加強海防。   隻是...   父皇這些年因為胡惟庸案的事情,殺戮了不少淮西勛貴。   申斥嚴懲的也有不少!   信國公如今難免束手束腳。   如果真的大刀闊斧地做事了,估計也怕引來父皇的猜忌吧...   接下來,自己還得給信國公寫封信,給他寬寬心,免得被父皇的申斥嚇住...   朱元璋忽然想起來。   “太子,不是一直在查魯王嗎?現在結果如何了?如果那個混賬東西果真犯了那麼多罪過,就給咱押到應天來!咱要親自扒了他的皮!”   朱標苦笑一聲。   “錦衣衛應該已經去山東了,估計,也快到了!父皇放心就是!”   朱元璋點點頭,埋頭寫起了痛罵湯和的批示。   ......   浙江。   臺州府。   湯和看著手中的聖旨,滿臉苦澀。   吉安侯陸仲亨輕聲問道:“國公爺,陛下發火了?”   湯和苦笑著嘆口氣,道:“是啊!咱們辦事不力,雖然防住了南直隸和浙江的倭寇,但那些該死的家夥流竄大明沿海,陛下對此很是不滿!這才將咱們痛罵一通!   若是接下來再有地方被倭寇攻破,小心咱們的項上人頭!”   陸仲亨聽到這話,也是滿臉無奈。   這一次。   巡視海防,抵禦倭寇。   信國公湯和是主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是副帥。   麵對倭寇這種東西,兩人都有些無力!   沒辦法!   大明海岸線實在是太長了!   而倭寇,也實在是太惡心了!   這些倭寇的戰力極強,兵器鋒利,不是普通大明衛所兵可比。   更兼來去如鬼魅,忽然出現在沿海某一處,一旦登陸,就是一場軒然大波!   所謂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陸仲亨和湯和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如何抵禦倭寇,對這種無力感深有體會!   湯和無奈道:“若要對付倭寇,要麼誘敵深入,要麼直搗巢穴,光是這麼防,我看是防不住的!”   陸仲亨苦笑道:“國公說的是!這些倭寇狡詐,現在看咱們在南直隸和浙江布政使司防守嚴密,乾脆不來了,轉而去進攻薄弱的山東和廣東了,咱們若是再去加強那些地方的防衛,隻怕到時候,倭寇又轉而來南直隸和浙江了!   到時候,應天府震動,隻怕更加難以收拾!”   湯和嘆口氣,道:“是啊!山東...最近山東一個月內鬧了三次倭寇!說不得,咱們得去一次山東了!”   陸仲亨笑道:“國公爺去了也好!魯王爺可是剛剛就藩兗州!嗬嗬...您還可以順路看看女兒!”   湯和瞪了陸仲亨一眼。   “不著調!大禹治水尚且三過家門而不入!本國公去收拾倭寇,怎麼能去看女兒?”   湯和愁眉苦臉道:“山東千萬不要再鬧倭寇了,若是再被攻破個縣城,陛下發起火來,隻怕要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