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打開,看著自家老妻那秀氣的文字,朱元璋麵上浮現一抹溫情,而後... 當信封之中那‘畝產千斤’四個字出現的時候,這位天下共主,洪武陛下,麵色驟變! ‘雄英資下,采購此舶來之糧,畝產千斤。試耕一年,收成已在宮中。’ ‘今請軍令虎符,責重兵日夜守護,蓋以種糧,來年托天下民而耕之。’ 看到這裡,便是早已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朱元璋,此刻伸出的手亦是微微顫抖。 “標兒,你看看你娘的信。” 說罷,便是將信件遞給朱標,而後將盒子之中的土豆拿起。 外麵表皮略有黑點,但在朱元璋眼中,確實天下最美的畫作,也難及其三分。 朱標看完信件,麵上亦是難掩震驚之色: “父皇,此物乃是雄英發現,但母後既然請兵,定然是心中有所計量。” “若是當真畝產千斤的話,咱們大明....” 朱標後麵的話,甚至都有些說不下去了。 “咱們大明的糧產,定然可以翻番,而糧食儲備,絕對不止往年一倍這麼簡單!” “倉稟實三字,將會在大明重現!” 朱元璋沉聲開口,將手中的土豆翻過來覆過去得看。 糧食生產,首先是要人吃,其次再是儲存。 百姓吃食,放在首位,那麼糧食的儲備,便是上不去。 可有了這個土豆就不一樣了。 若是當真能達到畝產千斤,隻要明年培育一番,再後年讓天下百姓耕種.... 這就是大明立國的盛世之年! “毛驤,此物拿下去烹煮。” “不準任何人進入廚房,靠近者,殺!” 朱元璋將土豆遞給毛驤,眼眸之中浮現殺氣。 緊接著,便是轉身走向書房。 虎符,軍令! 如此關切天下百姓吃食的寶物,不可有半分損失! .... 翌日,陽光初灑,應天府之內,百姓早起忙碌。 自從大明立國,沒有了戰亂的紛擾,百姓們雖然勞累恢復生計,但麵上還是由心多了笑意。 這天下的百姓,都是最好的百姓。 他們不圖榮華富貴,隻求家人吃飽穿暖。 奉天殿內,朱雄英深感無奈。 自個兒皇爺爺這也...太勤快了吧! 這個時辰定下的早朝,放在後世,那就是六點鐘上班打卡啊! 這比九九六還要社畜啊? “今日可有要事奏?” 朱雄英強忍打哈欠的沖動,淡淡開口問道。 此話問出,文武百官麵麵相覷。 很明顯,昨天將楊憲剝皮萱草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朱雄英的立威,直接讓這些人心頭產生了‘敬畏’之感。 誰都明白,這位皇太孫殿下絕非一個軟柿子,不是尋常人可以拿捏的。 “啟稟殿下,自洪武陛下攜太子巡遊,昨日文武百官,盡皆恪守官員本職,不敢絲毫懈怠。” “政務通暢,河西之地今年發了水災,也有當地的知府上奏疏,稟明救助,恢復工作。” 李善長率先邁步而出,沉聲稟報。 這時候,哪怕是他這個中書省左丞相也要給一些麵子。 更何況,昨日與胡惟庸商議,也已經確定了接下來的方針了。 “很好,有李相國操勞國事,孤甚為安心。” 朱雄英不鹹不淡得誇獎了一句。 李善長微微一笑,回了一句:“謝殿下誇贊。” 而後便是退回到自個兒的位置上去。 如此平和的模樣,反倒是讓徐達微微皺眉。 以他對於李善長的了解,這家夥絕對不會如此善罷甘休。 且不說昨日丟了麵子,單單是皇太孫殿下監國,此人肯定要在朝堂形成傾軋之勢,以固中書省的權勢。 如今...太反常了。 胡惟庸看著自個兒的恩師回到位置,嘴角微微勾起,而後以手置於身後,略微擺動了一下。 “啟稟殿下,臣有要事奏!” 一道聲音響起,朱雄英抬眸看去,赫然是正五品官員,禦史臺殿中侍禦史塗節! 此人一出來,朱雄英的微微瞇了一下眼睛。 這家夥....他有些印象。 “塗節,你有何要事?” 朱雄英淡淡開口問道,眼神卻是看向了一旁的中書省參知政事胡惟庸。 以他所知,塗節這個家夥雖然是禦史臺的人,但卻是胡惟庸的黨羽,甚至也有傳言稱,這家夥是胡惟庸的義子。 後來胡惟庸‘謀反案’,這小子是第一個‘告發’外帶第一批被牽連的。 “啟稟殿下,臣要彈劾一人!” 塗節昂首,朗聲開口。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皆是朝著塗節看去。 禦史臺風聞奏事,彈劾倒是常事。 隻不過.... 禦史中丞劉伯溫才是禦史臺的第一長官,你塗節上來就彈劾人,多多少少有點兒不給劉伯溫麵子了吧? 便是連劉伯溫,此刻亦是微微皺眉。 他大概想到了點什麼。 “哦?禦史臺彈劾,倒是尋常之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過嘛...” “塗節,你一個正五品的官員,李相剛剛稟報完朝堂政務順暢,這就跳出來了,多多少少有點不給李相麵子了吧?” 朱雄英輕笑著開口問道。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頓時麵露恍然之色! 朝堂之上,文官誰敢不給李相麵子? 你塗節一個正五品的官員,緊接著李相就跳出來了,這不正好說明是得到李相授意嗎? 朱雄英笑意盈盈,看向李善長。 意思也很明顯,你李善長要搞事情別遮遮掩掩的,孤直接便揭穿你了! 然而, 李善長這樣的老狐貍,豈能承認下這種事情,隻是微微行了一禮,開口道:“啟稟殿下,禦史臺乃是洪武陛下設下,其職責便是風聞奏事!” “老臣主管中書省,對於禦史臺的風聞彈劾,自然是管不上的。” 說到此處,李善長微微一頓,麵色莊嚴道:“我等為大明臣子,皆為大明做事!” “隻要功於大明,我李善長...又有何麵子?” 這一番話說的,那叫一個滴水不漏。 朝堂之上稍微知道一點塗節和胡惟庸關係的官員,心中皆是暗罵‘老狐貍’。 又扯開了和禦史臺的關係,又將自己說的一心為大明盡忠的模樣。 朱雄英也不細究,隻是看向塗節開口問道: “說罷,今日要彈劾何人?” 塗節正了正自己的衣襟,官帽,而後朗聲開口: “啟稟殿下,臣,大明禦史臺殿中侍禦史塗節,要彈劾禦史中丞,劉伯溫!”
第一十七章:倉稟實(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