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1段佳話(1 / 1)

聽了李唐的回答,成東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這個回答很有意思啊。   兩人接著又隨口聊了幾句,就已經走到了酒店。   當李唐與成東一起出現在記者招待會的大廳時,全體記者都興奮起來了。   沒想到啊,有意外之喜!   龍為的成東竟然會和李唐教授攜手前來記者會,這是不是意味著雙方有合作啊?   想想看,這幾年龍為被紫菜的已經頗有些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消費者終端業務被迫自斷臂膀,保留下來的也萎縮的厲害。   企業的債務率已經突破警戒線。   這可是龍國高科技企業的一麵旗幟啊!   若是倒了,對龍國的人心會有多大的打擊?   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大洋彼岸才會如此不遺餘力地打壓,讓它幾無喘息之機。   沒想到,一個代表龍國數學最頂尖水平的天才學者,將會與龍為攜手而行。   大廳之中忽然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是所有龍國記者自發的。   這一刻,他們一起為龍國科技鼓掌加油!   上都市是龍國的經濟之都,在這裡的外國記者人數僅次於北都。   大廳內,龍國的記者們在拚命鼓掌。   外國記者們則紛紛舉起各式相機、手機拍攝著,有些記者甚至已經想好了這一刻的新聞稿。   “龍國數學天才助力龍為挑戰西方封鎖!”   “數學天才或是龍為蓄意為之!”   ……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當李唐站在臺前,頓時無數的手臂舉起,有人甚至不顧規則地呼喊起來。   “李教授,請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N-S方程的?”   “李教授,請問您和龍為達成了哪方麵的合作?”   “請問……”   ……   “各位,請安靜一下!”   當大廳鼎沸的人聲漸漸平息下來。   李唐說道:“我知道記者朋友們很熱情,但是既然是記者招待會,那麼咱們就按規矩來。   有問題,請舉手。   被我點到後,我的員工會給您話筒,讓您問出您的問題。   當然,一次隻能問一個問題。   整個記者招待會持續到12點半,屆時請各位賞光,去餐廳用餐。   現在,可以開始提問了。”   李唐話音剛落,如林的手臂頓時高舉起來。   他一眼掃過去,指向了中央偏左的位置,口中道:“第一排左數第5人。”   一名中年男記者立刻站起身來,滿臉的興奮。   工作人員快速上前,遞過去話筒。   “我是《科技報》記者,我想請問李教授,您是怎麼想到要去攻克N-S方程的這個難題的?”   李唐笑了笑,“我其實沒想過要去攻克這個難題。隻不過,我此前研究微方方程時,積累了一些心得。   所以,我在一月份時,寫出了三篇論文。   寫完之後,發現循著這條思路前進,似乎可以到達解決N-S方程問題的彼岸。   但是,我當時還不太確定,不過好在我與北都大學數學研究院的陳書雲副院長以及丁學兵教授一起吃飯交流時,得到了他們的鼓勵。   我們復都大學數院院長趙中恒院士也很支持。   所以就這麼一直走下去,最終有了這篇論文。   在此,我先謝謝他們三位前輩。”   所有記者聽得津津有味,錄音筆開著,速寫本快速記錄著。   這還真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啊!   但是很快,有記者發現不對了。   一月份寫出三篇論文,現在也才二月份啊。   你告訴我,有三位數學界大佬,一起吃個飯,然後鼓勵支持一通,你就原地飛升。   不對,你就隻花一個月時間,就攻克了千禧年的七大難題之一?   還是不對,發論文是要審稿的!   怎麼也得審兩周吧?   你居然,兩個星期就攻克了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啊,啊,啊!   天才的智商是如此碾壓我等的嗎?   頓時,如林的手臂再次高高舉起!   “哦,下一位,咱們這次請後麵的朋友來提問。對,就是你,第5排左數第8位,有請那位女士。”   第5排站起一個束著馬尾的年輕女記者,她興奮地接過話筒:   “李教授,我是《青年報》記者,請問您怎麼能在這麼短時間裡解決數學難題的同時,又推出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大數據優化算法的框架?”   這個問題一出,所有記者才又想起來,這位天才不僅僅發表出那篇解決千禧年七大難題之一的數學論文。   他還同時間在計算機類頂刊發表了一篇與大數據處理有關的論文,據說能促進人工智能發展。   頓時,所有聚焦在李唐身上的目光更加灼熱起來。   李唐似乎毫無所覺,“N-S方程的數學難題在有了思路之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其實所花費的時間並不長。   至於大數據優化的算法框架,那是我們團隊持續研究一個多月的階段性成果。   說起來,這時間比我預估的,已經超時了。”   如今的媒體,已經是全麵進入自媒體和視頻直播的時代,當李唐的記者招待會宣布出來後,就有媒體做好了直播準備。   此刻,上都市電視臺《走進不科學》欄目就在現場進行著網上直播。   當李唐這番話回答出來,原本就開始暴增的彈幕,直接就把屏幕徹底遮蓋了。   “這太不科學了!”   “沒見過這麼凡爾賽的!”   “我決定,李唐從此成為我的數學之神!”   “明日數學模擬考,我今晚必對李神焚香膜拜!”   “……”   “下一位!第3排第4位,外國朋友。”   這位頭發略有些禿的褐發大叔站起身來,接過話筒,清了清嗓子,才用不太標準的龍語問道:   “李教授,您好!我是《朋博社》記者,我想請問,為什麼您這幾項研究成果,都是在您兼職創業後才取得的?   是不是意味著,龍國高校現行的科研體製,不適合像您這樣的年輕天才發展?”   這個問題一出,現場氣氛頓時冷了下來。   “老外果然酸了!”   “這就沖著咱們科研體製放炮啦!”   “有一說一,咱們的體製好像的確過於論資排輩。”   “說的好像國外就不論資排輩一樣。”   “還是看咱的李神怎麼回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