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1)

流浪這個詞對人類來說從來沒有陌生過,當智人走出非洲大草原,向世界各原始大陸流浪時,他們可能未曾想到這顆藍星會因為他們的這次流浪而變得繁榮、昌盛。百萬年後,人類被迫再次踏上流浪之旅的原因,並不單單隻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而是因為生存所迫。   地球生物因環境的變化,每隔幾千萬或上億年就會經歷一次大滅絕和大滅絕之後的再次繁榮。得益於人類文明和技術的發展,生態環境的變化,已經不能將人類逼上絕境,即使是在那個本我意識大爆發的危機年代,人類在麵臨新生兒數量極具驟減的危急時刻,這個擁有一萬多年文明史的地球種族,也以生物工程嬰兒和DNA端粒復製技術,再一次讓這個種族躲過危機,並重新繁盛了起來。   對於一個生活在三維世界的種族來說,數量繁盛到極致也會變成一場災難,DNA端粒復製技術讓人類的極限壽命拉長到近500歲,工廠化生產出來的生物工程嬰兒,經過一係列“調校”後,紛紛獲得合法的公民身份,這終結了人類社會持續了120年之久的本我意識危機。但隨著老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儲備也越來越足,曾被他們摒棄的社會道德,重新成為這些老人族的主流思想。那些工廠出生的孩子們,在“調校”的過程中,被強製灌輸了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所反映的出來的主流思想與那些老人族們如出一轍。於是,極具戲劇性的一幕在人類社會中發生了。   人類社會經歷了120年的本我意識危機後,全球人口總量降低至不到10億,生物工程嬰兒和DNA端粒復製技術,這兩項技術衍生出來的新社會學問題,則用了不到60年的時間,將地球人口暴增到200億,人類社會便在這樣擁擠的環境下來到了臨界點。   決策者和富人們受不了了,他們要解決地球地獄般的滿員環境。於是,他們團結起來斥巨資發展太空科技,試圖在廣袤的宇宙中,為人類開發出更多“樓盤”轉移並安置仍在急速擴張的人口。最開始,人們將目標瞄向火星、月球、土衛二、土衛六之類的太陽係內固態行星或衛星,但對這些星上的大氣和地磁改造所需的時間成本太高,急速膨脹的人口根本經不起這樣漫長的等待。隨著反物質發動機技術的日益成熟,決策者們在焦灼的地球生存環境下,無奈地決定建造大規模恒星際遠航艦船,並按照人類個體自身的意願放逐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