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簡烜的猜測基本上沒有錯。 皇帝朱仲林和太子朱簡燦,以及周圍的大明朝廷高層,聽著朱簡烜的說的話,都覺得這是自請流放。 很多人甚至想到,這個小孩子是為了避免與大哥產生嫌隙,主動請求去海外的。 他主動拒絕浙江的富庶之地,主動要去貧苦偏遠的澳洲。 太子朱簡燦忍不住看了一下自己這個小兄弟,隻見他的表情非常堅決而且坦然。 以至於朱簡燦心中猛地一陣顫抖。 如果對方不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朱簡燦甚至會在心中考慮,對方這麼說話是不是在嘲諷自己。 傳說中,周文王姬昌的大伯泰伯,本來是姬昌的爺爺周太王的嫡長子和繼承人。 但是泰伯的三弟季歷,以及季歷的孩子姬昌,都更加的賢明。 泰伯為了讓三弟和姬昌繼位,於是就主動遠遁他鄉,跑到南方建立了吳國。 後來姬昌的子孫建立了傳承八百年的周朝。 現在,自己這個幼弟是肉眼可見的聰慧而又賢明,堪稱天生的君子。 自己這個當大哥的,不去學泰伯主動讓賢,反而逼得賢弟為了避嫌而是遠遁海外,自己以後還能有什麼好名聲嗎? 在這樣的基礎上,泰伯的後世子孫家裡,還有一個幼弟讓賢的傳說。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爺爺壽夢臨死前,想要位給自己最聰明的小兒子季禮,但是季禮辭不就國。 季歷的大哥決定搞兄終弟及製,要讓兄弟幾個依次繼位,最終傳到季禮身上。 結果王位真的傳到季禮的時候,季禮又一次不受王位。 季禮讓三哥的兒子僚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吳王僚,闔閭的父親,夫差的爺爺。 泰伯是吳王,季禮也是吳王的兒子。 更加巧合的是,大明的太祖皇帝登基前也是吳王。 自己父親又要封這個幼弟當吳王。 現在自己這個弟弟,是把泰伯和季禮的兩重賢明之證往身上綁。 自己這個當大哥的應該怎麼做? 難道要非常激動的痛哭流涕的大喊,自己願意讓位於賢明的弟弟,然後立刻遠遁就藩於海外嗎? 朱簡燦有點沖動,有一瞬間真的想要這麼乾,因為他覺得自己弟弟不像是演的。 但是朱簡燦最終沒有那麼做,沒有勇氣喊出放棄皇位的話。 最終太子朱簡燦還是什麼都沒有說。 隻能在心中暗暗發誓,自己當了皇帝後一定善待這個弟弟,給他的藩國最多的幫助和支持。 皇帝朱仲林就不一樣了,直接盯著朱簡烜命令: “君父金口玉言,容不得你挑三揀四。” 朱簡烜卻仍然死硬到底: “請父皇恕罪,請父皇聽兒臣解釋。 “崇禎朝以來,朝廷向外分封開拓之策,暗合周王分封拓土之策。 “西周初年分封諸侯,並非將朝廷根本之地分給宗室和功臣,而是給予資源支持其向外開拓。 “商周之際,除關中和中原地區之外,其他地區多是蠻荒之地。 “周王通過分封,大幅度擴大了華夏百姓的繁衍區域,逐步將整個北方變成了諸夏之地。 “大明也使用相似的方法,逐步開發了南洋的土地。 “與之相反的是,秦漢以來,在已經開發完成朝廷根本之地分封建國,全都是取亂之道。 “西漢七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莫不如是。 “宋朝以來,江南已經是朝廷根本之地,杭州更是稅賦重地。 “在浙江分封諸侯,不但削弱了中央朝廷的力量,同時又會直接威脅朝廷的安全。 “兒臣隻願朝廷能夠北伐中原,收復故土,削平藩鎮,統一天下。 “如父皇一定要為兒臣封藩建國,兒臣也絕不取朝廷根本之地一分一毫。 “兒臣取其一分,朝廷北伐削藩成功的可能性,也會降低一分。 “若因為兒臣封藩建國,致使中央朝廷無力北伐削藩,兒臣會抱憾終身的。 “所以還請父皇收回成命,允許兒臣去澳洲建國開拓。” 皇帝朱仲林聽完直接閉上了眼睛。 太子朱簡燦和周圍的大臣們,這時候也全都屏住了呼吸,呆呆的看著自己眼前的地麵。 眾人已經無法直視朱簡烜了,已經把這孩子當成天生活聖人了。 好幾個宗室和大臣的眼眶都濕了。 現場安靜了許久,皇帝朱仲林終於睜開了眼睛: 他深深的看了自己的大兒子和小兒子一眼,然後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擬旨,皇十六子簡烜封吳王,以澳洲大陸與周邊所有島嶼作為疆域建國。 “於澳洲選擇合適區域,建設王宮、王城、國都,規格下紫禁城、皇城、應天府城一等。 “組建澳洲前、後、左、右、中五個護衛,每個護衛戶數不少於一萬,每個護衛總人數不少於六萬。 “每戶出一丁,組建吳國主力軍團,裝備配置以朝廷主力軍團為準。 “在吳國收支完全平衡之前,以浙江稅收支持澳洲開發與建設,不設最高支持年限。 “著皇太子親自督辦相關事務,文武百官通力配合,不得有誤。 “吳王有任何特別要求,盡量滿足。” 朱仲林提出的要求,顯然是超出了正常封王建國的標準的。 崇禎皇帝再次給宗室搞分封的時候,直接參考了明朝初年的親王府護衛製度。 理論上講,皇子和親王受封為國王的時候,朝廷會提供三個護衛軍團。 負責到海外執行武裝開拓任務,或者作為武裝移民控製軍事要沖。 他們同時也是王國早期的統治集團,被征服的土地大部分都會直接分給他們。 當地土著基本都會變成他們的奴仆或者是佃農。 他們也要協助國王維持統治。 一個護衛軍團會有五千到一萬戶人家,總人口有三到六萬人。 整個護衛軍團的所有成年人,都要定期接受軍事訓練,要達到民兵標準。 未成年人在上學的同時,也要定期的參加軍訓活動,要能夠使用基本的軍事器械,服從命令。 同時每個衛要出五千到一萬人,接受完整的軍事訓練,作為王國主力作戰軍團,直接編為一個作戰師。 三個衛組建的三個師,可以直接組成一個軍,會有一萬五千人到三萬人。 崇禎朝以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大明朝廷和藩王的主力軍團,按照崇禎皇帝自己的習慣,改用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結構來編製。 隻不過,規定上可以給這麼多,但不代表一定會給足額。 絕大部分護衛軍團都是不足額的。 關鍵看皇帝願不願意給兒子或者兄弟爭取,以及他自己有沒有精力跟朝廷官僚們拉扯。 現在皇帝朱仲林不但要把三護衛加到五護衛,還要求必須滿額。 也就是要給吳國提供三十萬武裝移民。 還要提供能夠組建五萬正規軍的裝備,這別說是征服這個時代的澳洲和周圍島嶼土著了,就算去跟歐洲人打一仗也夠了。 朝廷還要出錢建設城池和宮殿,規格隻要不超過京城就行。 還直接選了一個省出錢支持建設,持續供應到吳國能自己賺錢為止。 關鍵是要盡量滿足吳王提出的個性化要求。 這些全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對於其他臣子而言,隻要不是浙江封藩建國,其他條件再誇張也已經無所謂了。 不但規避了廢長立幼的麻煩,還規避了後代皇帝與藩王的沖突。 大致估算一下的話,這些要求對現在的大明朝廷的壓力,未必有當初的福王對當時的朝廷的壓力大。 現在的大明朝廷,比萬歷年間富裕太多了,手工業也發達太多了。 太子及以下所有臣子,最終都沒有再提任何意見,非常整齊的大聲應了下來: “臣等領旨。” 朱簡烜也連忙跟著謝恩: “謝父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