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僧為什麼能夠被李世民選中呢?” “因為唐僧清楚知道,他知道李世民取經不是為了普度眾生。” “也不是什麼聖體佛心對大乘佛經的渴望。” “就是因為他想要維持自己近於20年的人皇之身。” “既然有目標,就會你有需求,唐僧清楚的知道唐王李世民所需求的東西是什麼。” “唐僧是和尚,但是他不傻,相反,他還非常精明。” “不論人為處事,還是對殿前問答,他都清楚知道自己該說什麼,該做什麼。” “在人情世故這一塊,可以說是技能點滿了。” “清楚知道唐王的需求。” “所以唐僧才會說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於陛下求取真經。” “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度沉淪地獄。” “我王--江山永固。” “唐僧的言辭懇切,且直擊痛點。” “這就和職場上一樣。” “領導需要什麼做什麼。想做什麼,但是又不好直接開口。” “這時候身邊有一個下屬,非常擅長察言觀色,他清楚知道領導的需求。” “從而精準的幫助領導‘排憂解難’。” “你說,對於這樣知心人,領導會怎麼樣?” “喜歡還是討厭?” “所以啊,在聽完唐僧這番慷慨成詞,李世民感動萬分。” “他知道,有人能夠幫助自己完成想要做的事。” “為了江山永固,世代隆昌。” “他不在乎取經人是誰,隻在乎這個人能不能夠去往西天靈山。” “能不能求取真經,能不能帶回來。” “但是李世民作為皇帝,深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道理。” “他還是擔心唐僧縱然前往取經後,不願意回來怎麼辦?” “這樣沒有大乘佛經的唐王朝,如何才能掌權二十年,這顯然是不行的。” “於是在臨別之際,他以人皇的身份和唐僧結為兄弟。” “這下地位身份副國籍的唐僧,此時正式擁有了皇家的貴族身份禦弟。” “李世民告訴唐僧。” “【寧念本鄉一捧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唐王一生都在天朝的榮耀之下,更何況他也不知道唐僧取完經後直接成佛了。” “在他的認知中,天朝唐王理應是萬邦來歸,外麵的一切皆是浮遊小利。” “他是在間接的告誡唐僧,我大天朝物產豐富,隻要你能夠取經回來,那麼你將會在這裡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享受這無窮無盡,一生的榮華富貴!” “至於關注所謂的三藏真經,西遊第八回中如來對他的描述是我有三藏真經,《法》、《論》、《藏》,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能夠幫助南贍部洲的生靈們擺脫苦難,可以勸人行善。” “而到了第十二回,三藏真經的功效在觀音嘴裡變成了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為什麼如來和觀音前後的描述不一致,明顯這所謂的大成佛教三藏真經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而已,靈山的佛祖菩薩們打著三藏真經的幌子來分奪南贍部洲利益罷了。” “至於真經是否有作用,這些都不是他們應該考慮的事情。” “他們對大唐的民眾經過了豐富的調研,知曉唐朝人的信仰是建立在唐朝上層認知層麵的,隻有打通上路才會存在下路。” “下路再通,沒有上路的存在,終究都會湮滅,不復存在。” “所以他們清楚的知道搞定大唐的核心在於搞定唐王。” “但前期的唐王又是一個寡玉明德的聖賢君子,沒有信仰佛家的需要,那怎麼辦呢?” “沒有需要那就製造需要!” “隻要你有需要了,後麵就都好辦了,想清楚這一點。” “菩薩的辦法是借由天庭的屠刀殺了涇河龍王,這個倒黴家夥墊背,再讓他的魂魄肆意遊蕩,找唐王報仇,以此來恐嚇唐王。” “唐王凡人之軀,必然難受折磨,到時候再順勢請唐王到陰曹地府走一遭,動用佛家的力量幫助唐王排憂解難,進一步堅定他的佛教信仰。” “經過了地府三日遊,唐王李世民從一個無神論者變成佛教擁躉,從一個賢德君主開始滑向消亡衰滅。”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唐王的認知在這一刻慢慢轉變。” “他不再一昧的崇尚過往輝煌個人實力,他想要得到進步。” “那麼我們不僅要好奇兜這麼一大圈是為了什麼?” “還有一生精明的唐王真不知道自己被套路了?” “但這些其實不重要,如果李世民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套路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那麼按照佛家的安排,佛家就可以借助師徒取經四人組一路向西,借助大唐王朝的能量,由大唐的富國及僧人領袖在人間宣揚佛教的偉大,這簡直是四兩撥千斤的傳教行為。” “等於告訴所有人,如此富足的唐朝是在佛的帶領下才這麼強大。” “鄰邦想強大嗎?” “可以,得信佛!” “如果李世民意識到自己被套路了,那麼事情會發生什麼本質的變化嗎?” “其實不會,因為神佛對人而言是絕對的力量碾壓,在絕對的優勢力量下,即便李世民知道那是個套也得往裡鉆。” “唐王也清楚的知道人間繁華,不過粉紅骷髏,都會成為過眼雲煙。” “再看到崔玨因為宣傳佛教在一朝地府,混得風生水起,李世民就會明白順應趨勢去宣傳佛教。” “這不但可以幫自己在陽間紓困,更有可能幫助自己在陰間積累德行,甚至死後也能位列榮耀之巔。” “所以不論從什麼角度出發,怎麼看都是一本萬利。” “陽謀無解,其實就是個死局。” “他也不想解開這個死局。” “不同的是讓李世民看到了向死而生的機會。” “而且對與錯都是建立在一定對立基礎之上的,畢竟哪有什麼絕對意義上的對和錯呢?” “殺兄逼父的賢明人皇李世民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他怎麼不知道地府之行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他又怎麼會不清楚在做什麼呢?”
第一十四章 江山永固,毫無對錯(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