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唐僧也太雙標了吧,之前悟空殺老虎的時候怎麼不提悟空殺生?】 【現在打死了強盜,卻是直接開噴,這也太雙標了。】 【說的什麼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聽聽這是什麼鬼話。】 【不就是看到大聖殺人害怕自己也成為棍下亡魂唄。】 【真虛偽啊!】 【可是打死老虎和打死人是一回事嗎?這能說明唐僧是虛偽的嗎?】 【不是,樓上的,人和動物有什麼區別?不殺人難道殺動物就可了?真是奇怪。】 【說真的,人有時候還不如動物嘞。】 …… “悟空哪能聽得了這一套嘮叨,便不甚其煩駕雲奔走了。” “看出來了,唐僧對於悟空殺老虎那是一點意見都沒有。” “但是對於悟空殺凡人,唐僧是非常的氣憤,慈悲心泛濫。” “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到底老虎隻是動物,而盜賊卻是人。 “唐僧看到凡人盜賊被悟空打死,自然也會聯想到同樣身為凡人的自己。 “不能讓悟空這麼容易的隨意殺生,就是在約束悟空的權利,這是唐僧對悟空在這個小團體之中權利的約束。” “唐僧貴為師傅,那麼在取經隊伍中,就理應擁有最高的領導權。” “作為老大最重要的是要被尊重。” “我說教你,那是你的造化好。” “說你是看得起你。” “換做別人我都是愛答不理的。” “但他齊天大聖孫悟空是誰?” “是猴子,野性一生,尊重過誰啊?” “你唐僧如今是什麼地位,什麼實力,配嗎?” “對於一棒子下去,幾條人命,殺了就殺了。” “悟空不會覺得自己有任何錯誤,這種隨手的活,就和打死虎豹豺狼沒有任何區別。” “要說區別也僅僅隻是揮動及棒子得到差別。” “更何況悟空也不是人,很難和人共情。” “但是這樣戰鬥力的悟空,讓唐僧感到恐懼。” “因此唐僧怕了他,希望以出家人慈悲為懷為出發點,勸導悟空應該如何做一個和尚。” “悟空呢?” “悟空活了幾百上千年,修道遊歷人間時見過的人和事物,太多太多了。” “他知道眼前這個擺爛的和尚隻是想管著自己。” “但是這和尚也沒啥本事啊,凡人一般而已,於是一氣之下乾脆溜了。” “悟空的出走,實打實的又給唐僧上了一課。” “唐僧發現在大唐王朝,自己說話是管用的,自己說的話也是有無數人順從的。” “但是這樣眾星捧月的日子,離開大唐就不好使了。” “悟空出走令唐僧痛苦不堪,卻又無可奈何,隻得繼續西行。” “忽然一個老婆婆出現,她送了唐僧一套衣服和一個緊箍。” “說讓他把衣服給悟空穿上,把緊箍給悟空帶上。” “並且婆婆預言,悟空是一定會回來的。” “交代完畢後就化作金光離去。” “看到金光,唐僧知道,又是菩薩前來幫忙了。” “自然對菩薩的話是熟記於心,菩薩傳授的定心箴言銘記於心。” “這定心真言正是緊箍咒。” “為什麼觀音會預言猴子一定會回來呢?“ “因為觀音在收服猴子出五行山的時候,就已然知曉悟空已經是個成熟的猴子了。” “盡管目前看來還保持著五百年前的一些脾氣,但是悟空知道如來佛祖是自己跨不過去的一座大山。” “如來的力量,當年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已經見識過。” “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服刑,整整五百多年!” “且說悟空離了唐僧,往東海龍王處吃酒。” “東海龍王見悟空到來,那是好吃好喝的招呼上來,並且勸解道。” “【大聖,你若不保唐僧西行,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還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到底是個妖仙!” “終難得正果!” “龍王的話,令悟空沉吟,半晌不語。” “這話說到悟空心坎裡,悟空沉默了。” “他知道妖與神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天庭的認可。” “以自己的實力,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具備歸降實力的,都是值得結交籠絡的。” “但問題是,該如何去選擇?” “遵守天庭的規矩就能成神。” “遵守佛家的規矩就能成佛。” “如果非要鬧,想要繼續齊天,那最後什麼也不會得到。” “用龍王的話來說就是休想得成正果。” “細細思索之下,悟空還是決定忍一忍。” “他駕雲告別龍王,離開龍宮。” “不一會兒,就又回到唐僧身邊。” “一回來就看見唐僧一人獨坐在路邊,也不趕路。” “悟空看到這幅場景,於是上前問道:“【師傅怎麼不走路,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還在此作甚。】” “唐僧乖巧地說:“【你往哪裡去來?】” “【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隻管在此等你。】” “唐僧又一次展示出他萬中無一的情商。” “他沒有再談及悟空殺人的事情,而是念在師徒情分之上,打起了感情牌。” “常言溫人語,真情最動人!” “唐僧一說出,我怕你找不到就沒敢動,隻是在此等你之後。” “悟空畢竟隻是個猴,被唐僧溫柔的語言這麼一說,他馬上就破防了。” “不再爭辯殺死盜賊的事情,就徑直去包袱裡拿缽盂,想著給唐僧化些水來。” “他又怎能料到這卻是個精心布置的陷阱呢?” “悟空往包袱裡一翻,就看見了菩薩留下的袈裟和嵌金花帽,很快就被吸引。” “好奇地問:“【師父,這衣服是東土帶來的嗎?】” “唐僧回答:“【這是我小時候穿的。】” “【這帽子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 “【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看看,這就是唐僧,出家人不打誑語。” “為了騙悟空上當,他知道悟空最煩禮佛念經這一套。” “就故意用這一套說辭騙悟空穿上衣服帶緊箍!” “這就是唐僧,也不知道偽善還是真的壞種了。” “悟空當然沒有多想,就傻乎乎的穿戴衣帽,心裡還感謝師父。” “然而等悟空穿戴完畢,唐僧竟突然開始念咒!”
第一十九章 難得正果,禮佛念經(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