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人(1 / 1)

山上孤亭 謇正 1294 字 2024-03-16

李方道“人生於大地之上,遊歷於四海之間,必與人相交流,且與不同的人相交能發生不同的事,那麼怎樣才能分辯人呢?”   公孫持明道“這個問題太深奧了,人本來就無法分辯的啊!但是與人接觸久了才能明白人心,因此聰明的人會與人保持界限來防止別人抓住他的把柄,強大的人會隱藏住自己的性格,聖賢的人會與民同樂,不掩飾自己,對待別人如父母愛護子女,兄長愛護弟妹一樣,看到他饑寒就為他憂慮並且給予他房舍佳食,看到他勞苦就願意來共同承擔勞苦,力所能及的幫,這才是真正應結交的朋友啊!”   李方又問“如果傾聽別人的意見,應該怎樣做?不要輕率接受,不要粗暴拒絕,根據自己的想法,運用自己的主觀,如果輕率接受,就容易喪失掉自己的主見,如果粗暴拒絕,就容易造成對自己內心的閉塞。”   李方問“怎樣分辯人的誌趣?”   公孫持明曰“誌向大的人是不會八朝作官的,欲望少的會留戀民間。如果是才能突出的人的話,那他就不會受到拘束,如果是品德低下的人的話,那麼他就會善用欺詐。因此,對人一定要明察啊!”   李方問“世上有真正忠誠的人嗎?”   公孫持明曰“這也是很難分辯的啊,利益隻要豐厚了就會讓人發生背叛,善良的人也會如此。勢力大的人很容易產生異心,謹慎的人也可能會有這種想法。如果君主殘暴,但是其臣子諍諫而上的話,那臣子是忠誠的。如果君主昏庸無道,但臣子不斷的諂媚,那麼這個臣子順從君主是背逆的。因此是否忠良,也是很難分清的啊!”   李方問“為什麼小人能家富貫身居高位,而君子卻很難到呢?”   公孫持明曰“讓上級高興,日子一定好過,但名聲不會高。讓下邊的群眾高興,一定會困難重重,君不斷的從人民中獲取名聲但上級不會被其名聲所左右,甚至還會對其產生懷疑。小人取悅於上級,因此便很難被懲罰了,民眾以正直公正為正,上級常以諂媚、順應當做忠誠,但是正直的人不懂如何去恭維奉承,上級就會懷疑他。但小人就沒有這種問題,隻不過小人無法保持正真的品行,群眾就會拋棄他。因此小人便易富貴。”   李方問“富貴和操守能同時存在嗎?”   公孫持明曰“不能,一切從實際出發,災禍並不是一定與富貴相連,關鍵在於你如何理解這內在道理,想追求名譽的人不要去當官,好職位幾乎很難擁有好名聲。想當官的人不要考慮名譽,道德高尚就不可能有榮華富貴,因為這本身就是矛與盾的關係。君子談論思想境界,小人攻擊的也是思想境界,一個是操守一個是價值,兩者根本不一樣,因此兩者不可能同時具有隻要你明白你真正想要的,就能決定你應有的是富貴還是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