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故、勝而定世(時)平(1 / 1)

賢王傳 筆名若離 1911 字 2024-03-16

繼大魏和燕雲之後,南盟和北邦也共同關閉中元城。   宣稱不再接受恐怖和搗亂分子繼續危害商業和平。   對盤踞了多年的各方割據勢力,這段時間的日子,分外難熬。   內有大軍壓境,外有局勢如冰。   在冰火兩重天,雙重炙烤下,一些有“先見之明”或“預見不妙”的勢力,要麼逃往各方,要麼化整為零,歸良歸民。   而那些視通警如無物,仍負隅頑抗之徒,自中元城閉日起,便注定了,要被圍剿一空——以曉諭各方,勿謂言之不預。   這是那些希望倚借地利周旋的各方首領,萬萬沒想到的。   他們還做著美夢。   但形勢變化之快,等到六七月他們意識到的時候。一切,已不可挽回。   前路無望,後退無門。   等待他們最終的結果,就是逐步坐看己身消亡。   以血的代價,演繹現實版的溫水青蛙。徒嘆奈何。   魏國十六年八月十八。   大魏上將軍鳳揚,歷數月圍剿,終將大魏至中元城一千幾百裡亂匪,肅清一空。   後世有史學家,地理學家認為:如果橫向範圍再廣一點,大魏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效果。   不過他們也承認,如果方圓有那麼大,那此地早被人覬覦了。   哪還能亂如此之久,無人問津。說到底,隻是一條長且難行的遠路。   真要有價值了,清理不過是順應時事罷了。   不管怎麼說,這些數十年或十數年為非作歹,好惡成性之各方亂匪,從此煙消雲散,不復在存。   真大快人心也!   消息傳回,萬民歡頌。   世皆贊揚鳳名。有古之風采,無愧巾幗不讓須眉。   “哈哈,果然是朕的好女兒。不墜我宋宗威名。”宋都,福寧殿。   大宋皇帝聞報,喜笑顏開,眉飛色舞。   “瞧把陛下得意的。鳳揚現在是大魏的王妃。”吳皇後既高興,又有些埋怨。宋宗把女兒嫁得太遠。她想見一麵,都很難很難。   宋宗正值興頭,沒有在意到她此刻敏感的情緒,仍是開懷道:“一樣、一樣,都一樣。在哪兒都是朕的女兒。”   他放下一口氣。如此,女兒能有個好歸宿。他總算沒有成為不負責任的父親。   鳳揚總歸是找了個好夫家,還乾了這麼一件大事。他麵上有光,以後,史書也會重重記上一筆。   不僅如此,太子的位子,也更加穩當了。這一戰打的好,好呀。   事實證明,確實這般。   消息傳開,各覬覦東宮之位者——趙巡那些成了年,擁有不弱勢力的哥哥們。   都覺得心裡沉甸甸的。   鳳揚王妃、大魏上將軍,大宋公主,太子胞姐。這一連串的頭銜,與之匹配的,是強大的實力。   這就是一把懸在近旁的福摩克裡斯之劍,也是如十萬軍列陣在前般的一種震懾。   如此情況下,無人敢胡來。   大宋原來有多麼暗潮洶湧,現如今,就有多麼平靜無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