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漢的老朋友(1 / 1)

家師諸葛亮 鋒端 4272 字 2024-03-21

諸葛瑾三人不放心,順流而下十裡,在脫離了蜀軍的視線後,找個機會悄悄下了船。   三人又悄悄摸到蜀漢停火船的位置,由於有士卒把守,不敢過分上前,不過也足夠了,比諸葛瑾上次的位置要好,能直接觀察到河灣內的情況。   一艘大船停在河灣口,不斷有火船圍著它來回調度,似乎在訓練燒船之法。   遠處水麵,數不勝數的火船停在哪裡,旌旗蔽天。   駱統和張溫,與諸葛瑾一樣,皆是嚇得魂飛魄散:“蜀軍居然不聲不響間造了這麼多的火船,幸好我水師沒有傾巢來攻。”   確定完這個,三人趕緊回到船上,向江陵疾馳。   薑陽和劉備、黃權等人站在遠處,看著鬼鬼祟祟的三人哈哈大笑。   要不是薑陽特意打了招呼,三人根本就摸不過來。   其實,蜀漢哪有這麼多的火船。   再小的船也是船,是有工藝要求的,製造周期也很長,漢軍總共也就造了五六十艘。   那遠處停著的上千艘小船,皆是竹排,隻是做了欄桿、加了竹席,看起來很像,不走近根本分辨不出來。   昨晚的魏國人,自然也是薑陽派人假扮的。   所有這些的目的隻有一個:給孫權壓力讓他屈服。   “陛下,接下來就等三人回去勸說孫權,請靜候佳音。”   ……   三人回到江陵城,把所見所聞向孫權和群臣詳細訴說,諸葛瑾甚至把薑陽的神態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你是說,蜀軍真有了上千艘火船?”韓當、宋謙非常緊張。   “上千艘火船,就是我江東,也要費一番功夫,這麼短的時間,蜀漢怎麼能做到?”這次質疑的是陸遜。   “我三人親眼所見,還有十數名探馬作證。”說話的是張溫。   “我雖未與薑陽親自在戰場交手,但聽各位將軍說起,他素有通天之能。這次在蜀漢營內,他博學多才,引經據典,頗有急智。或許,還真有解決之法。”   說完,張溫便把自己以儒家‘五常’說服劉備,而薑陽在前麵加‘忠孝’二字的事情,繪聲繪色地說了出來,對薑陽很是推崇。   江東群臣皆是世家大族出身,一個個熟讀儒家經典,對薑陽的才智,也是佩服不已。   就連對薑陽深惡痛絕的孫權聽後,也認為薑陽做得不錯。   不過他視角稍有不同,而是站在帝王的角度。   ‘忠孝’二字早就有了,隻是地位沒有‘五常’高,東漢時舉薦人才就叫舉孝廉。   不過之前軍閥混戰,沒人敢大張旗鼓說自己是忠臣,自然也沒人宣傳。   如今薑陽提出把‘忠孝’置於‘仁義禮智信’之前,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很符合劉備的心意,畢竟劉備一直自稱大漢正統。   “至尊,溫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敢問至尊,是想一直當這吳王,偏安一隅,還是有朝一日問鼎九五之尊!”   在這個節骨眼上,張溫問出如此尖銳的問題,無論孫權還是群臣都沒想到。   這個問題若回答不好,不僅有損東吳的士氣,也會讓各世家大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張溫這是逼孫權表態啊。   “孤雖不才,亦想一統九州之割據,拯救萬民於水火!”   “善!”   張溫跨出一步,竟一下子跪了下去。   “至尊,願鞍前馬後,以助大業!”   群臣一看,立馬跪倒一片。   就算有些人有不一樣的想法,此刻也不敢暴露出來。   到這時,孫權哪裡還不知道張溫的用意?   這是在幫他穩定一國之心,逼那些思想有異動的家族表態。   畢竟,每一次強敵入侵東吳,總有那麼些世家跳出來要投降。   這次也一樣,已經有不少家族開始勸他投曹賊算了。   張溫這一拜,既幫他統一了思想,鼓舞了士氣,也幫他凝聚了力量。   再敢有人說三道四,就要考慮能不能接住孫權的怒火。   孫權幾步走過去,把張溫扶了起來,再讓群臣平身,大廳內的氣氛也較之前熱烈了一些。   “至尊,如今不是好的時機,稱帝之事可暫緩。不知至尊,是想與劉備結盟,還是繼續向曹丕稱臣。”   “曹賊勢大,已有吞吳之心,就是我想繼續稱臣,也已不能保全江東。如今之計,隻有與劉備結盟。”   “既然如此,溫鬥膽一句,至尊不如向劉備上表,暫時向他稱臣。”   “大膽張溫,那劉備雖自稱大漢之主,卻不過隻有蜀一州之地,我大吳與之結盟,自然是平等相待,為何要稱臣?”一老臣站了出來,義憤填膺。   “哼,迂腐。當年劉邦向項羽稱臣,最終建立強漢;韓信受胯下之濡,而終成絕世大將。至尊欲成大業,必承其重。這點小小的委屈,又算得了什麼?”   “哈哈哈,好一個‘欲成大業,必承其重’。這表,孤納;這臣,孤稱。”   眾臣又山呼佩服。   “不過,湘西乃蠻夷之地,給劉備倒也可以;江陵乃絕世雄城、南郡乃荊州精華所在,萬不可給他。”   “臣自當據理力爭,拚了這條老命,也要保住江陵和南郡。”諸葛瑾作為談判首席代表,及時站出來表態。   “還有戰船,也不能給他們。”陸遜再次提了要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   不僅諸葛瑾,駱統、張溫都遲疑了。   原來,在回江陵的船上,諸葛瑾把蜀漢的擔憂說了出來,也綜合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三人都覺得,贈送戰船是不得不為的事情。   三人對視一眼,不知由誰開口。   畢竟,諸葛瑾身份特殊,為蜀漢求船,確實說不過去。   駱統和張溫兩人,未親耳聽到薑陽的話,轉述之下,難免詞不達意。   頓了一下,老成持重的駱統站了出來。   “至尊,各位將軍,我與諸葛瑾、張溫三人,皆認為應當送船。”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是一臉不解地看著他們,水師將領臉上已有怒氣。   諸葛瑾無奈,隻得站了出來,把與薑陽的對話,又重復了一遍。   詳細說明了蜀漢群臣的擔憂,以及他們尋求戰船以自保的想法。   “陛下,臣鬥膽一句,無論是為了取信於蜀漢,還是為了緩解我防守壓力,贈送戰船,都勢在必行。”   群臣互相看一眼,臉上都有些訕訕。   這還真不怪蜀漢,畢竟,他們確實有前科。   更關鍵的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最近都在不同場合表示,趕跑曹賊後,就要找蜀漢報仇雪恨。   沒想到,早就被人家看穿。   “贈送戰船可以,隻給五十艘,也不能以湘江為界,可以沅江為界。”   孫權定下基調。   如果薑陽在場,一定會感謝諸葛瑾三人,稱他們為大漢的老朋友。   四天後,大漢的老朋友,再回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