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孫兒太想進步了(1 / 1)

走出武英殿,朱允熥心裡也很感慨。   老朱的心裡,有太多的事放不下,太多的事要處理。   國家這麼大,要治理。   藩王那麼多,要管理。   繼承人未定,要操心。   他多麼希望朱標還活著,那怕不為親情,隻為了他朱元璋安穩放心的老死。   可惜,他現在怕死,怕現在死了,大明後繼無人……   好在,那本書上說,還有六年。   六年,希望是真的吧,如果真的有六年,那就太好了,一切,都來得及。   他基本上已經選了朱允熥,而朱允熥也表現出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能力和性格。   他很讓老朱滿意,所以,這六年時間,老朱有信心,把朱允熥培養的和朱標一樣,乃至,超越朱標!   ……   朱允熥回頭看了眼武英殿。   那個一介草民逆流而上的朱重八,跟著妻子馬姑娘死了。   那個拚命起義緩稱帝王的朱元璋,跟著兒子朱標也死了。   現在站在那裡的,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洪武一朝朱元璋。   ……   而自己,朱允熥,應該要為這個老人,肩負起大明的江山!   轉身,去挑選了一些侍衛,隨即坐上車架,朱允熥再次出宮,向開平王府而去。   而朱允熥離開皇宮後,東宮的朱允炆就坐不住了。   他已經知道,朱允熥是去開平王府的,開平王常遇春是朱允熥的外公,雖然已經死了,但開平王府的影響力還在,常遇春的兒子開國公常升畢竟也是一個勛貴。   從開平王府出去的藍玉,又是如今大明數一數二的悍將,位列涼國公。   那些武將勛貴都是淮西的,都是親連親,關係密切得很。   這就是朱允熥的後盾,是朱允熥的優勢。   可以說,朱允熥是朱元璋的嫡孫,是太子和元妃的嫡子,是已逝太孫朱雄英的親弟弟,後背又是淮西勛貴集團撐腰,真的是根正苗紅。   若不是這些年,呂氏有意把朱允熥養廢,哪裡能輪得到他朱允炆嘚瑟?   可是現在,朱允熥似乎根本不是廢物,所以朱允炆的優勢,似乎就不算優勢了。   而且朱允熥不僅不是廢物,先前還處理江夏侯周德興事件,收服周德興,讓武將們更喜歡他。   還去和藍玉密談,現在又要去開平王府……   這一切的一切,都對朱允炆相當不利。   縱然是傻子,也看得出朱允熥這是要參與奪嫡了,而且他優勢極大。   原來的他無非是有廢物之名,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名。   可畢竟是傳聞,誰也沒親眼看到他就是這種人啊?   現在朱允熥暴露在大眾麵前,似乎並不是這種人,時間一久,名聲變好,自然而然就全是優勢了。   這可不妙。   唯一值得朱允炆慶幸的,就是文官集團一定會支持他。   通常開國一朝,武官都位置很高,畢竟是功勛,能打仗。   所以,在洪武朝,武官地位遠高於文官,文官基本上被壓的死死的。   這也是老朱有意為之,畢竟武將大多沒腦子,文官心思就多,老朱不喜歡心思多的文官,不好掌控。   比如李善長,比如胡惟庸,都是人精啊,更如深不可測的劉伯溫。   再看看那些武將,一個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易於掌控多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善於打仗的武將是需要發掘,且以戰爭磨練、挑選,才能得到一些好的將領,得之不易,自然是寶貝。   至於文官,殺了這一批,一場科舉,又上來好幾批,殺不完,用不盡,不值錢。   再厲害的文官,他們隻是辦事的,決策在朱元璋。   而武將打仗,那就真靠自己實力了,朱元璋幫不了。   如此一來,文武之差,顯而易見。   歷史上的朱允炆就是吃了不明白這個道理的虧,一上位,就把文官抬高,打壓武官。   導致的局麵就是一群文官心思多,出各種爛主意,把藩王問題整的嚴重的很。   後來一發不可收拾,需要武將的時候,這些武將基本上都不太盡心盡力了。   歷史上的朱棣開掛一般的打逆風局是一回事,和他對上的大明武將不認真打也是一回事。   你朱允炆不是看重文官欺壓武將?那你讓他們來打啊?   反正老子不好好打,打贏了算文官們計策好,打輸了是我能力不行。   算了,放水吧,讓燕王朱棣贏,他當皇帝肯定對武將好……   後來就不用說了!   ……   話說回來,現如今的朱允炆,自然還是一門心思在文官集團身上。   他心想,你朱允熥有你朱允熥的一群武將親戚。   我朱允炆,還不是有一群想我上位,支持我的文官集團?   這個問題他看得清啊,反正文官絕對是不想朱允熥上位的,那樣武將勛貴們依舊壓著文官,文官們既憋屈,又沒了利益。   而武將們同樣不想朱允炆上位,那樣武將必遭打壓……   所以,朱允熥和朱允炆,代表了文武兩個集團的爭鬥。   格局大了。   ……   “朱允熥縱然有武將支持,可開國第二朝向來是需要以文治而休養國民的。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武將已經用不上了,得用文臣治國。皇爺爺,自然是明白的。不行,我也得多去皇爺爺那兒露臉!”   朱允炆拿了一本書。   到了武英殿,朱允炆依禮製行禮後,朱元璋讓他起來。   如果能夠百分八確定,那本書上說的朱允炆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定會發生的,那麼朱元璋是一定不喜歡朱允炆的。   但是,他並不能百分百確定,況且他決定立朱允熥了,歷史,應該不會那樣發生吧?   所以,也沒必要完全站在那本書的角度,去對朱允炆有太過於客觀的看法。   “允炆,何事啊?”朱元璋不平不淡的問。   朱允炆上前:“皇爺爺,您之前讓孫兒多看書,孫兒看的這本《資治通鑒》裡,講到一處以文治國的問題,有些不懂之處!”   這是要借書裡的例子,側麵暗示朱元璋,開國第二朝要休養國體,以文治國。   朱元璋心想,看書這些,你倒是比允熥積極。隻是已經決定立允熥,你看這些書有什麼意義?   他沒有明說,畢竟這事兒不急公開,而是故意關心:   “欲速則不達,看書學東西,也講究這個道理。你看的太急,自然就多有不懂。回去,慢慢看就是,不著急。”   朱允炆:“孫兒隻有這麼幾處不太懂,所以,趕緊學會,去看別的書。”   “你自小就看書看得多,現在還這麼努力看?”朱元璋拿了一個奏折。   朱允炆:“皇爺爺,孫兒太想進步了……”   朱元璋抬頭:“你看,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