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吳楚兩位大佬聽說糧道被斷,嚇得一愣一愣的,本來琢磨著冒險西進,又怕梁軍半路截胡,糾結得不行。最後吳王濞拿出了主意,決定先去硬剛周亞夫的部隊,於是大軍北上,直奔下邑,正巧碰上了嚴陣以待的周亞夫軍隊。亞夫之前退回昌邑,其實是以退為進,暗中派了弓高侯韓頹當等人繞到淮泗一帶切斷吳楚糧道,讓他們無後顧之憂隻能向前沖,所以他也轉戰到了下邑,就等著兩王上門。 吳王濞和楚王戊帶著滿肚子怒火,幾次三番沖擊周亞夫大營,一心想要把亞夫的老巢給砸個稀巴爛。可亞夫穩如泰山,堅決堅守不出,隻讓士兵們四麵布好強弩,敵軍猛攻時就射箭還擊,敵人撤退就停止射擊,連一支箭都不亂放。吳楚兵想來個沖鋒陷陣,結果隻能連連挨箭,根本無法前進,這搞得吳楚兩王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整天派人盯著亞夫軍營動靜。 有一天晚上,亞夫的營地突然自亂陣腳,聲音都傳到了中軍帳下,但隻見亞夫依然躺床上淡定得很,下令軍士不要慌亂,違令者斬!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營地就恢復平靜。這就是沉著冷靜的力量啊! 過了兩天,吳軍趁黑摸進來打算偷襲,目標直指東南角,喊殺聲震天動地。但亞夫早有準備,遇事從容應對,他一看就知道這是敵人的聲東擊西戰術,立即派遣部將加強東南防守,並且強調要按兵不動,不可輕舉妄動。他自己則率領精兵,在西北方向嚴陣以待。部將們心想,老大不會是想避險吧?但他們哪裡知道,吳楚兩王已悄悄帶了一隊精銳從西北包抄過來,打算趁虛而入。 離亞夫營門不到百步,就被亞夫發現了,一聲令下,營門大開,前排弓弩手連環發射,後排刀牌手嚴密防護。亞夫親自督戰,靈活指揮。吳楚兵氣勢洶洶地撲過來,卻在黑暗中聽到箭矢破空之聲,接著就是一陣哀嚎,幾百人瞬間倒下。這種情況下,誰不怕死啊?前麵已經有人送命,後麵的自然不敢再往前沖,再加上夜晚月黑風高,他們也沒帶多少火把,壓根看不清箭雨從何而來,隻知道皮肉綻裂、疼痛難忍,重傷的當場嗝屁,輕傷的也疼暈過去。沒辦法,隻好選擇撤退。吳楚兩王本想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沒想到亞夫不僅開門迎戰,還布下了天羅地網,這下心情就像冰水澆頭,涼透了,隻好悻悻收兵回去了。至於東南角上的吳兵,其實就是擺擺樣子,還沒等接到命令,就已經自己灰溜溜撤回營了。亞夫也不追趕,關上營門,檢查了一下自家隊伍,居然毫發未損一人未失。 又僵持了好幾天,漢軍探知吳楚聯軍糧食快要用盡,士氣低落,於是派出潁陰侯灌何等人帶領幾千兵馬主動出擊挑戰。吳楚軍隊出營迎戰,雙方激戰許久。這期間,漢軍校尉灌孟揮舞長矛,勇猛地沖入敵陣,所向披靡,殺傷眾多敵人,直逼到吳王濞麵前,意圖一舉斬首立功。然而吳王身邊的死士們紛紛趕來阻攔,盡管灌孟力大無窮,但畢竟寡不敵眾,在重重圍攻之下身受重傷,形勢極其危急。 他的兒子灌夫見父親孤身犯險,立刻率領千餘部下前來救援,但灌孟一心向前,無暇顧及身後,最後力竭墜馬。灌夫見狀,立即指揮手下將父親救回,自己則繼續在馬上奮力拚殺,突破重圍回到了自家軍中。可當他回頭看到父親已經倒在血泊之中,再無聲息,不禁悲痛欲絕,決心為父報仇,準備再次殺回去。這時,潁陰侯灌何出來勸阻,並命令部隊撤退回大本營。 原來灌孟是潁陽人,原本姓張,因侍奉灌何的父親灌嬰並得到其舉薦成為二千石的官員,後來便改姓灌。灌嬰去世後,灌何繼承了爵位,這次平亂時擔任偏將,特地請來年老在家的灌孟做校尉。灌孟起初並不想從軍,但在灌嬰舊情的感召下,與兒子灌夫一起參戰。灌夫同樣英勇善戰,帶領一千人馬自成一隊,歸灌何指揮。當得知父親戰死,灌夫悲憤不已,堅決要求親手報仇。 周亞夫聽說此事,親自為灌孟料理後事,並按照漢朝的規定,讓灌夫送父親遺體回家安葬。灌夫卻拒絕遵命,哭著表示要取吳王或吳國將領的首級以報父仇。亞夫見到他如此義憤填膺,也不好強行阻止,隻是勸他不要過於沖動。可是灌夫迫不及待,暗中囑咐十多名家奴和精選的幾十名壯士,趁夜色偷襲敵營。結果剛行動沒多久,大部分壯士都散去了,隻剩下兩人跟隨。灌夫報仇心切,不管人數多少,毅然沖入吳王的大營。吳兵毫無防備,紛紛躲避,任由灌夫闖進後帳。跟在他身後的十數騎也緊緊跟隨。後帳有吳王駐守,周圍有許多守衛出來抵擋,與灌夫展開激烈搏鬥。灌夫毫不畏懼,揮戟橫掃,砍倒多人,但自身也多處受傷。再看隨行的家奴,幾乎全部戰死,他知道已無法完成復仇,於是大聲呼喝,催馬撤退。吳兵緊追不舍,幸虧剩下的兩名壯士斷後,才使得灌夫得以逃脫。等他跑出吳營,其中一名壯士也犧牲了,僅剩一人尾隨護送灌夫奔回自家營地。 灌何聽說灌夫深夜突襲敵營,趕緊派人前去接應。援兵剛剛走出營門,就遇到滿身血跡、遍體鱗傷的灌夫,忙扶他下馬,簇擁著他返回營地。灌何拿出上好的金瘡藥為灌夫療傷,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盡管隻有十幾個人敢深入敵營,歷經九死一生,成功突圍,這樣的膽識和戰鬥力實在罕見,堪稱千古奇談! 這段描述了吳楚之亂中,吳王濞在麵臨絕境時的恐慌與無奈。他被灌夫夜襲的壯舉嚇破了膽,深知僅憑十幾人的膽識和戰鬥力,如果漢軍主力傾巢而出,恐怕難以抵擋。加上糧草耗盡、士兵饑餓、將佐離心,吳王濞意識到若不趁早脫身,早晚難逃一死。於是,他在一個深夜帶著太子駒及數千親信士兵秘密出逃。 由於吳王的突然失蹤,二十多萬饑餓且無鬥誌的士兵頓時陷入混亂,紛紛潰散。楚王戊失去盟友後孤立無援,麵對大舉進攻的漢軍毫無還手之力。饑餓的楚兵根本無力抵抗,四散奔逃,楚王戊最終也被漢軍團團圍住,絕望之下自刎身亡。 周亞夫指揮漢軍迅速平定了吳楚聯軍的大營,並下令招降敵軍,繳械投降者可免於一死。大量吳楚士兵無處可去,隻好向漢軍投降。其中下邳人周邱原本投靠吳王,得令攻占下邳和北攻城陽,聚眾十餘萬,但在得知吳王敗逃後,部眾離散,周邱亦退回,因感到事敗而愧疚,最後病發身亡。 吳王父子渡過淮河,一路急奔至丹徒,又逃往東越地區,沿途收集殘兵,仍有萬餘人。東越國曾受惠帝冊封,與吳國交好,在吳起兵時也曾派兵支援。然而當吳王父子窮途末路投奔東越時,東越王看到局勢變化,加之周亞夫派人前來許以重賞,誘使東越王背棄吳王,設計殺害了吳王濞。這位年逾六十的老藩王,終究因造反而喪命,印證了高祖劉邦當年對他的預言。吳王濞被殺後,其首級被送至長安示眾,但其太子駒僥幸逃脫,前往閩越避難,後續如何將在後文揭曉。 話說周亞夫這老哥,三個月就把吳楚那幫造反的給收拾得服服帖帖,然後就班師回朝了。不過呢,他派了弓高侯韓頹當帶著兵馬去齊國,幫著對付膠西那些不安分的家夥。膠西王卬這家夥呢,讓濟南軍負責後勤補給,自己和膠東、菑川聯起手來,把齊國都城臨淄圍得跟鐵桶似的,上一集就有提過這事兒。 齊王將閭一看形勢不妙,趕緊派了個叫路中大夫的信使跑去京城求救。景帝也真不含糊,直接把處理齊國問題的任務交給了竇嬰,並讓他派出大將欒布率軍支援齊國。等路中大夫匯報完情況回來時,景帝又派出了平陽侯曹襄,也就是曹參的曾孫,一起去協助欒布。同時,路中大夫被安排回去告訴齊王,讓他堅持住,援兵已經在路上了。 路中大夫馬不停蹄地趕回齊國,來到臨淄城下,哎喲喂,這四周全是膠西三國的人馬,連個縫兒都沒有。沒辦法,硬著頭皮闖吧!可畢竟人家是一人一馬,怎麼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呢?結果可想而知,他不幸被敵人抓住,還被押見了膠西三國的主將們。這些主將問他從哪來的,路中大夫也不藏著掖著,實話實說。三國主將忽悠他說:“你家主公不是派人來投降了嗎?你們達成協議了沒?既然你剛從京城裡回來,最好告訴齊王,就說漢軍已經被吳楚打敗了,騰不出手來救他們,不如趁早投降我們三國,還能保全性命,否則就等著被屠城吧!隻要你按我說的辦,保證給你重賞,不然的話,別怪我們心狠手辣哦!”路中大夫雖然表麵答應,還發誓賭咒,但其實心裡打著小算盤,從容走到城下,朝著城墻上的齊王喊話:“嘿,齊王,我告訴你,真相是這樣的:咱們漢軍已經集結百萬大軍,太尉亞夫親自掛帥,不僅打敗了吳楚,而且馬上就要殺過來援助你們了!欒將軍和平陽侯已經先行一步,很快就會到達,你隻要再堅守幾天,肯定沒問題,千萬不能跟敵人妥協啊!” 齊王一聽,連連點頭,正要詳細詢問,誰知路中大夫話音未落,頭就被敵軍砍了下來。這一幕讓在場的人都悲憤不已,尤其是齊國士兵,心中的恐懼瞬間化為了憤怒和勇氣,決心拚死守城。不久之後,漢軍將領欒布率部趕到,與膠西、膠東、菑川三國展開了激戰,一時難分勝負。接著平陽侯曹襄也帶兵趕來,兩路夾攻,終於擊敗了三國的軍隊。瞅準機會,齊王將閭果斷下令打開城門,率軍沖出,三路並進,把三國的兵馬徹底掃蕩乾凈。膽小怕事的濟南軍看到這陣勢,嚇得屁滾尿流,溜回了自己的老家。唉,這麼不禁打,還敢造反? 膠西王卬最後逃回了自己的大本營高密,光著頭,赤著腳,坐在草席上喝涼水,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跑去向老媽王太後請罪。王太後之前就勸他不要反叛,現在看到兒子敗歸,又是心疼又是生氣,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旁邊有個愣頭青,就是膠西王太子德,還在那兒出主意,還想重新召集殘兵敗將,襲擊漢軍。膠西王卬無奈地搖搖頭:“現在的將領膽小如鼠,士兵也傷亡慘重,哪還能再用?”話還沒說完,突然有人送進來一封信,正是弓高侯韓頺當派人送來的。膠西王卬打開一看,上麵寫著: “奉天子詔令,懲治不義之徒,投降者既往不咎,恢復原有封地;頑抗到底者,一律消滅!您現在何處?一切行動聽從朝廷命令行事!” 簡單來說就是:“皇上說了,誰造反就揍誰,投降的可以既往不咎,恢復身份地位,不服從的就準備接受懲罰吧!你現在在哪裡?給我乖乖待著,等待下一步指令!” 卬讀完信後,得知韓頺當的大軍已經逼近,無奈之下,隻能光著膀子趴在地上,磕頭認罪。不過有網友可能會調侃:“既然知道自己做錯了,一死百了不就得了,何必如此苦苦哀求呢?”韓頺當聽說卬來了,手執金鼓走出營門,質問他為何興兵作亂。卬挪動膝蓋向前解釋說:“因為鼂錯在朝中專權,擅自更改高皇帝的命令,削減諸侯封地,我們覺得這樣做很不地道,擔心他會搞亂天下,所以聯合七國起兵對付他。現在聽說他已經被處死了,我們就決定撤兵回國,自願接受懲罰。”韓頺當嚴肅地說:“如果隻是為了鼂錯一個人,你們為何不上書稟報朝廷?何況沒有接到詔令就攻打齊國,齊國可是遵守法律、與鼂錯無關的,你們怎麼敢進攻?看來你們起兵並不是隻為鼂錯吧?”說完,他就拿出詔書朗讀了一遍。詔書內容主要是讓造反諸王伏法等嚴厲措辭,聽得卬毛骨悚然,無言以對。待韓頺當讀完詔書後,他對卬說:“你自己看著辦吧,不必多言!”於是卬流著眼淚,拔劍自刎身亡。他的母親和兒子也跟著自殺。 膠東王雄渠、菑川王賢、濟南王辟光聽說膠西王的死狀,都嚇得不行,加上漢軍步步緊逼,他們覺得自己難以抵抗,不如選擇自殺以免受辱,於是紛紛服毒或上吊自盡。至此,七國中的六國已被平定,隻剩下趙王遂還在堅守邯鄲。 漢將酈寄率軍圍攻邯鄲數月未能攻克,便向欒布求助。欒布本來準備班師回朝,但因查到齊王將閭曾與膠西等國勾結,不能免責,所以建議朝廷加討齊國,留在齊國等待命令。齊王將閭聽聞風聲,恐懼之下飲鴆自殺,欒布才停止進攻。隨後收到酈寄來信,調兵前往趙國協助作戰。趙王遂向匈奴求救,但匈奴已知吳楚戰敗的消息,不願出兵,導致趙國形勢更加危急。最終,酈寄和欒布兩軍合力強攻邯鄲,采取水淹之計,城中守軍驚恐不安,城墻又遭破壞,漢軍趁機攻入,破了邯鄲。趙王遂走投無路,也選擇了自殺,自此七國之亂全部平息。 至於濟北王誌,雖然之前曾答應與膠西王一同起事,但在郎中令的阻撓下並沒有真正參與叛亂(詳情見前文)。但當他聽說齊王難免一死時,認為自己也無法逃脫罪責,打算與家人訣別後自裁。妻子兒女哭著勸阻,他說:“我若死了,你們或許還能保全性命。”正當他要喝下毒藥之際,有個叫公孫玃的僚屬跑進來說願意去梁國為他求情。公孫玃見到梁王武後,一番慷慨陳詞,表示濟北地理位置特殊,夾在強國之間,無法自保,且並未真心附逆,而是巧妙周旋,保存實力,最後拒絕與吳楚聯手,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戰亂。他還強調,如果這樣忠心護國的行為還受到朝廷懷疑,恐怕會讓其他藩臣寒心,不利於國家穩定。梁王武聽後大為感動,立刻代他上奏景帝,果然得到赦免,隻是將濟北王改封至菑川。公孫玃順利完成任務,回到濟北復命,濟北王誌因此得以幸免於難。 話說濟北王誌之前雖然曾與膠西王約定一同起事,幸虧郎中令想方設法阻止了他,才沒有真正參與叛亂(詳情參見第五十三回)。當他得知齊王因牽涉叛亂難免一死時,自己也自知難逃罪責,便決定與家人訣別並自殺。他的妻子兒女苦苦相勸,但他對妻子說:“我若離世,你們或許還能保全性命。”於是準備服毒自盡。關鍵時刻,有個叫公孫玃的下屬跑進來,主動請纓去梁國說服梁王向天子求情,如果不成再行自裁也不遲。濟北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派公孫玃前往梁國。 梁王武接到消息後召見公孫玃,公孫玃進言道:“濟北地處於東西南北強鄰環繞之地,麵對吳楚兩國的威脅,表麵上答應他們實屬無奈,並非本意。假如濟北堅決拒絕與吳合作,那麼吳王必定會先攻打齊國,然後是濟北,聯合燕趙等國占據山東,再圖謀西進,那時成敗尚不可知。如今吳王率眾盲目西進,以為東麵無憂,卻沒想到濟北堅守忠節,不與其同流合汙,最終導致孤立無援,兵敗身死。試想一下,小小濟北如果不是用智周旋,早就被強大的敵人吞沒,如何能為國家盡職盡忠?如今這樣的忠誠和苦心卻仍遭朝廷懷疑,恐怕會讓各地藩臣寒心,不利於國家社稷的安定。所以懇請大王您能夠秉持正義,代為向天子闡明真相,上可保全濟北危局,下可保護無辜百姓,這將是對濟北極大的恩德。” 梁王武聽完非常高興,立刻派人快馬加鞭向景帝匯報此事,結果景帝下令赦免濟北王之罪,隻是改封他到菑川。公孫玃達成所願,回國復命,濟北王誌因此得以保全生命。 隨著各路將領陸續班師回朝,景帝論功行賞,封竇嬰為魏其侯,欒布為鄃侯。對於已受封侯爵的周亞夫、曹襄等人,則不再另加封賞,而是給予金帛以示獎勵。其他隨征將士也都按功績大小分別封賞。齊王將閭雖因服毒身亡,但景帝認為他是受脅迫犯罪,特賜謚號孝王,並讓齊太子壽繼承王位。此外,景帝還計劃封賞吳楚兩國後人承繼祭祀,不過遭到竇太後的反對,認為吳王首犯其罪,不應得到封蔭子孫。於是隻封平陸侯宗正劉禮為楚王,並重新劃分了吳國的土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設立魯江都二國,由淮陽王餘改為魯王,汝南王非改為江都王,同時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徹為膠東王、勝為中山王,並將衡山王勃遷至濟北,廬江王賜改為衡山王。濟南國則廢除不再設置封地。 過了一年,景帝立其寵愛的栗姬所生的兒子劉榮為皇太子,由於劉榮年紀尚小但因母親受寵,得以被立為皇位繼承人。當時人們稱他為栗太子。栗太子被立之後,栗姬的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她開始暗中策劃,試圖將不受景帝喜愛且無子嗣的薄皇後廢黜,以便自己能夠成為正宮皇後。薄皇後本來就是因太皇太後薄氏的關係才勉強立為皇後,實際在後宮並無實權,如今受到栗姬的排擠,自然無法保住皇後之位。果不其然,在景帝六年時,栗姬成功地運作使得景帝下詔廢掉了薄皇後。雖然景帝此舉無故廢後有失妥當,但栗姬對此卻欣喜若狂,以為自己取代薄皇後、母儀天下的願望即將實現。六宮嬪妃們也都明白景帝廢後的意圖是為了栗姬,盡管內心羨慕嫉妒,也隻能無奈接受。 然而世事難料,就在栗姬滿心歡喜,覺得自己離皇後之位近在咫尺之際,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不僅她始終未能登上皇後寶座,連她的兒子太子劉榮也被廢黜,貶為了藩王。原本幾年來栗姬苦心經營的一切都化為了泡影,這讓她極度憤恨和失望,最終病倒不起,香消玉殞。 欲海茫茫總不平,一波才逐一波生; 從知讒妒終無益,色未衰時命已傾。 至於太子劉榮為何被廢黜,其中詳情和原委,咱們下回分解。
第55回 平叛軍太尉建功 保孱王鄰封乞命(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