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傳旨太監諂媚和期待的眼神,朱高煦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愣了許久,最終還是被太監催促,這才回過神來。 他一把扯住身邊的朱高燧,有些癲狂地詢問。 “剛剛他說什麼?老爺子要我做什麼?” 朱高燧也有些懵,聽到詢問便本能地回應。 “讓你暫代代太子監國啊!” 這話出口,他也瞪大了眼睛,似乎沒想到,事情會如此突然。 而朱高煦重復了兩次後,立刻抓出一把金豆子,又做起了散財童子。 他一邊發金豆子,一邊向傳旨太監提醒。 “公公回去後,可得為我多多美言,就和老、就和陛下說,我定然不負他的看重!做好監國的差事。” 太監自然滿臉堆笑的回應,在恭維了幾句後,這才趕忙離開。 待到眾人都走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躺在地上,一臉興奮。 朱高煦笑道:“老爺子終於開竅了,老大除了會討酸丁的歡心,還有什麼本事,等我做出幾件大事,什麼代太子監國,我到時候就是太子,就是監國!” 他說這話時,絲毫沒注意到朱高燧眼神的變化。 兩人是兄弟,也是合作關係,可事實上,誰又真能對皇位不感興趣? 如今朱高煦將要得償所願,可這也意味著,他距離上位,又遠了一截。 隻是沒辦法啊,論文治,他比不得朱高熾這位百官擁戴的太子爺。 論武藝,他更是不敵朱高煦這個戰場上的殺神。 甚至論財富和朱棣的喜愛程度,他也比不過朱高燨和朱瞻基這兩人。 一時間,朱高燧心中百感交集,同時暗暗思考,該如何讓朱高燨在朱棣心中失寵。 就在兄弟倆還在慶祝時,朱棣卻已經到了雞鳴寺。 朱高燨此刻身著便服,笑嗬嗬地看著朱棣。 在他手上,拿著的正是被建文當做信物的一塊玉佩。 這玉佩,其實還是當年朱棣親自挑選,並送給還是太孫的朱允炆,當做生辰禮物的。 看著玉佩,朱棣不由得想起了許多往事。 當年,驟然聽到太子薨逝的消息,朱棣隻覺得心如刀絞。 在看到朱允炆和朱允熥後,更是十分心疼,連帶著便將對朱標的那副親情,都算到了這兩人身上。 隻是可惜,朱元璋最終將朱允炆立為太孫,並且讓他繼位,在皇位麵前,那微薄的親情,也就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是有些可笑了。 想到這些,朱棣不禁又想起模擬器中的畫麵。 他嘆了口氣,將玉佩接過,仔細瞧了瞧,這才點了點頭,示意朱高燨落座。 “我把監國的差事,從你大哥那拿走了。” 朱棣並沒急著說建文的事,反而借此詢問朱高燨對自己行為的看法。 朱高燨到底也是兩世為人,加上知道影視劇情,自然一眼就看穿了朱棣的心思。 他朝朱棣答道:“大哥勞苦,身體又孱弱,也的確該歇歇了,想來大哥也能體會父親的苦心。” 一聲父親,算是讓朱棣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徹底鬆動了。 因為模擬器裡,對朱高燨的好印象,所以此刻,朱棣對其,竟又多了幾分好感。 但他依舊沒死心,而是繼續試探。 “是啊,你是明白我的苦心,可你大哥,卻未必明白,旁人也未必明白,他們啊,隻會覺得我老糊塗了,被人蠱惑了。 隻怕明早,就該有官員遞折子,請我恢復太子監國之位了。 不過說起來,君無戲言啊,我怎麼可能回頭? 所以我讓你二哥,先暫代了這個位置,看誰還能說什麼。” 朱高燨聞言,明顯有些錯愕,他沒想到,很多劇情都發生了變化後,朱棣居然還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處理朝局。 如今的情況再明顯不過了,朱棣是要讓朱高煦當惡人。 很多他不方便處理的事和人,都可以借著朱高煦來處理。 而且此番朱棣回來,本就對戰果不滿,隻怕用不了多久,就又要出征。 隻有將權利暫時奪了,這才能保證,他的北伐不會被阻止。 更重要的是,如今各地都有災情的風險,若是朱高煦監國,剛好可以借此機會,把過錯甩鍋給朱高煦。 想明白其中的許多原因,朱高燨再看朱棣時,已經是一臉的古怪。 朱棣也注意到了他的異常,立刻提醒。 “我知道你和你大哥的關係好,你要是心裡不痛快,可以說出來!別在那裝出這幅樣子。” 很明顯,還是試探,可朱高燨哪裡會中計? “兒臣雖說不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可也明白國事為重,不可因私廢公。況且兒臣不過問政務,也想不明白其中的事,隻知道,陛下的決定,定然另有深意,所以兒臣自然不會有意見,也不會不痛快。” 他稱呼的變化,便是在表達自己的態度,朱棣雖說不喜他如此,可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朱棣嘆了口氣,這才說:“還是說建文的事吧!他們那邊,有什麼要求,或者有什麼異動嗎?” 朱高燨立刻答道:“建文說,他已經沒有對皇位的半分執念,也絕不會染指皇位。他願意和您見麵,但希望您能赦免靖難遺孤和獲罪的無辜之人。” 朱高燨的話才說完,朱棣就立刻麵露難色。 “天真,如今的朝堂,無論大臣還是勛貴,有幾個和靖難時沒淵源? 赦免了靖難遺孤,那我,還有那些將士算什麼?那些投降的大臣算什麼? 我就算願意,可到了這地步,如何赦免?又如何讓他們同意? 我看建文這個臭小子,就是故意讓我為難,是陽謀!他就是存心讓我出醜!” 朱高燨剛想勸朱棣冷靜,可一旁一直沉默的道衍和尚卻在此刻開口。 “陛下的心思,不過就是擔心出亂子,可建文隻是說希望,沒說必須;況且也沒說是什麼時候。如今咱們都老了,又有幾人還能在乎這些? 等再過幾年,新君登基,或者您留下遺詔書,不就成了?” 聽到道衍和尚的話,朱棣雙目圓睜,瞪得好像牛眼睛一般。 他喘著粗氣,可半晌也沒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第一十七章 建文的要求(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