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權力才是核心(1 / 1)

“所以核心問題是權力,權力才是支撐點。即便是皇權之下的相權,若無兵權在手,也隻能望洋興嘆!”   “反之,兵權若是一家獨大,卻能獨立於皇權跟相權之外,甚至足以淩駕於皇權之上!”   “若是不加以遏製,這兵權將會成為新的皇權!”   陳平安話音落地,隻聽‘撲通’一聲,藍玉竟是直接摔落在地!   掙紮著爬起來,看了看臉色大變的朱元璋跟朱標,隻得訕訕回到:“喝多了多喝了,莫怪莫怪!”   陳平安扯了扯嘴角,對於眾人的反應,甚是滿意,不由繼續自顧自的說了起來。   “較之文臣,武官對朝堂的威脅,可要厲害百倍!”   “洪武大帝殺了胡惟庸之後,又連帶殺了數萬人之多,卻無一人是武將!”   “不隻是因為洪武大帝念舊情,最根本的原因,卻是洪武大帝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   “這胡惟庸案尚未結束,緊接著又出現了空印案,洪武大帝殺的血流成河。”   “此時若是再動武將,極易造成武將不安,引起動蕩!”   “當然了,咱們的洪武大帝是個狠人,雖然如今大明狠人很多,但洪武大帝卻是自信的很,能鎮得住所有人。”   “可一旦有朝一日,洪武大帝清楚外文人帶來的威脅後,轉頭發現你們這些武將也威脅到了皇權,你猜後果如何?”   陳平安說到這裡,眾人不由眉頭緊鎖,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太子朱標並不喜歡老爹大開殺戒,他素來宅心仁厚,朝中功臣都是看著他長大的,他也一直視那些開國功臣為叔伯,不忍父皇殺戮。   藍玉現在則是整個腦袋一片空白,顯然被嚇得不輕!   即便不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此時聽完之後,也知道陳平安的話意味著什麼。   朱元璋反倒是聽的頻頻點頭,深以為然。   史上造反最多的可就是武將集團了,比如陳橋兵變!再比如不勝枚舉的藩王之亂,無一不是武將集團!   就算不是武將造反,其他的諸如皇親外戚也好,太監亂臣也罷,也都是因為手中握有兵權!   若是沒有兵權,這些人就不可能造反成功!   “依你所說,莫非要殺盡武將,方能國泰民安?”   朱元璋見陳平安停了下來,不由問了一句。   這個問題,好像歷朝歷代都解決不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學劉邦那種做法,殺光功臣!   “殺盡武將?豈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   “北宋時期發生的靖康之恥,才過去多久?莫非你們都不記得了?”   陳平安話音落地,眾人瞬間啞口無言!   當年的趙匡胤眾人自是知曉,趙匡胤手握兵權,麵對孤兒寡母的柴氏,自然輕鬆拿捏,自從改朝換代,創建了大宋。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匡胤自知這皇位並非光明正大得到了,所以總覺得會步後周之路!   因此趙匡胤當了皇帝後,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朝中武將被壓製的抬不起頭來。   終其一朝,竟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文人更是趾高氣昂,武將隻能低三下四。   北宋的戰鬥力更是因此大打折扣,不堪一擊!   周邊番邦蠢蠢欲動,從大理到吐蕃,從西夏到契丹,從女真到高麗,等等等等,竟紛紛對北宋頤指氣使。   泱泱華夏,竟是遇到誰都不敵,割地賠款和親,甚至低聲下氣!   除了趙構逃了,撿回一條狗命,整個皇族都淪為了金軍的階下囚!   這還不算,金軍更是極盡淩辱,皇族女眷成為妓女,皇族男室淪為奴才!   就連宋徽宗跟宋欽宗這堂堂的華夏皇帝,都要在金軍麵前赤身裸體以供金人羞辱取樂,便是死後都未能留個全屍,被人活生生練成了屍油!   整個華夏歷史上,再找不出如此屈辱的朝代了!   陳平安忠愛大明,並不是因為大明乃最後一個漢人當政的朝代,而是因為大明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大明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之中,從不割地賠款!從不和親稱臣!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隻有大明真正做到了!   “那可如何是好?”朱元璋眉頭緊鎖,問到:“那總不能坐視不管吧?”   “坐視不管?”   陳平安笑了笑。   “東漢末年諸侯林立,唐朝末年藩鎮割據,這些應該都記得吧?”   漢唐時期,武將權勢滔天,卻也因為如此,到了末期的時候,皇權早已無法壓製兵權,手握兵權的大將,甚至能掌握皇帝的生死!   “管也不是!不管又不行!難道咱們武將隻能坐以待斃不成?”   藍玉長長的嘆了口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臉的憂心忡忡。   聽來聽去,身為武將,好像都逃不過身首異處的命運!   既然注定如此,當初跟著朱元璋造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圖什麼呢?   藍玉想不通,此時太子朱標也是想不通!   縱觀歷史長河,針對武將的策略無非兩種。   其一就是如趙匡胤那般死命壓製,其二便是深諳帝王之術的人以平衡之道去操控文武百官,達成微妙的平衡關係!   但後者需要天賦,這種皇帝鳳毛麟角!   所以歷史上才出現那麼多的動蕩不安,那麼多的皇帝,那麼多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你小子就別賣關子了,你倒是說說,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朱元璋將話題重新拉了回來。   此時的陳平安,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早已不亞於大明第一智囊劉伯溫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無論陳平安提供的應對之策是否可行,聽一聽總沒壞處!   何況現在的朱元璋,朱標跟馬皇後都還活著,多少還是會念及袍澤之情的。   “倒也簡單,兩個字便可概括!”   “那就是——集權!”   “無論是兵權還是相權還是皇權,三權合一,集中到皇帝手中,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陳平安話音落地,朱元璋卻是再次皺眉問到:“如何集權?”   朱元璋殺了胡惟庸,廢除宰相製度,正是為了集權!   隻是如今看來,仍有弊端,卻不知陳平安的集權之道,是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