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憫慈佛寺(1 / 1)

“轟”   一道焰流照亮夜色,浮金城的小庭院內;   姑蘇看著從自己手中飛出的火焰在庭院內飛舞;   那火中有陰,陰中誕陽;   世間修仙得道之人若是見此火,定會贊嘆   “稱此乃神火!”   此火,名曰“天焰”   乃九天之火,蘇清墨渡劫觀那天災地劫所悟得,一小法;   距那日虛空傳法已過了三月   這三月隻有在晚上姑蘇才會修煉蘇清墨傳給他的功法   按她蘇清墨的話來說便是徒兒白日要走那江湖,晚上自然是修那功法,   何況夜晚那天地靈氣最為純粹,修出那火法比那尋常修來的火法更是不同   隻因修出的火太陰太陽之氣皆有,此乃上程;   說那白日修得火法最佳的人卻是最那無知的人!   世人愚昧,怪不得誰   隻要,徒兒不做那無知之人便可   可若無我那口訣,無我承認,即使世間人,夜色修那火法,也修不出那太陰氣,太陽氣也得的少,   隻因此法為我創,此九天火道也應我所掌,我那口訣乃:   “天地混沌分陰陽   陰中孕陽居九天   九天掌火道   清夢仙之徒姑蘇在此   特邀九天   敕令萬火   天焰”   而我這口訣隻是在天地萬火中邀出那天焰;   徒兒需感受那天焰氣息,再引那靈氣入體讓那天焰更親近自身   隻有做到無需念那口訣便可以最普通火法招出天焰,便可入門;   此火法練至極致便可如為師那般直接截取那大道,招出那天焰,   到那時,即便是焚滅那大道,又有何難!   隻是到那時   此火應名曰“寂道”而不叫現在這“天焰”了   姑蘇回憶著蘇清墨的話   感受著空中還彌留著那天焰的大道氣息;   呆在不遠處的吞金縮著身子,瑟瑟發抖;   它乃天金所孕,天生懼怕那大道中的火焰,更別說是那天焰了,   而它卻又不敢靠近那站在不遠處的蘇清墨;   隻因此女給她感覺不比那大道的氣息恐怖!   這乃它們這種生靈的本能   此時得它恨不得立馬逃離這大道彌漫之地,但卻又害怕又被那古怪的不知從何處響起的琴音襲來,   它雖不懼但卻怕疼   此時的吞金,陷入了此生少有的矛盾中去了,且越陷越深   蘇清墨站在不遠處,看著自己徒兒發出那天焰,臉上盡顯柔和   古人有詩曾曰:   “明月不敢爭芳華   躲得雲霞不見星”   夜晚是修行,白日則為江湖   盡管修行一夜,但姑蘇卻不覺困乏,也許這便是修行的好處   據那先生所說   浮金城最有名的乃是寺廟眾多,素有那“三千古寺一佛國,眾佛拜我浮金城”之稱,   其實這句後麵還有一句   是那“未聞西天傳佛法,得見我佛教眾生!”可見其狂妄;   所以世人從沒把後麵那句放在眼中,以為是那浮金城自吹自擂!   所以隻有那前半句流傳   可若世人真的看了這浮金城的三千古寺與那佛國,大概會認為,也許,那並非狂妄   此時,在那佛寺地界,還未入那佛國,兩人一獸便看見那僧侶朝拜   僧侶不在朝堂拜得自然不是那人間帝王,也不是那西天佛祖   浮金城的僧侶拜的自然是那浮金城的佛國,   此乃他們的聖地,心中的港灣   那兩人一獸,自然便是姑蘇,蘇清墨與吞金天真了,   姑蘇此時也被這恢弘林立的眾多古寺給震撼了!   雖未入佛國卻也震撼於這浮金城的佛寺文化   蘇清墨倒是沒什麼震撼,畢竟她修了這些年的仙,自然看的經歷的要比姑蘇不知多多少,   姑蘇,蘇清墨與天真入了那佛國地界   那吞金眨巴著清澈的大眼睛,眼珠子滴溜溜的轉個不停,左看看右看看;   看那,古寺得瓦乃是琉化七彩精金瓦,看這地磚乃是那數不清的金磚所鋪,再看那高如巨山的巨佛也是用那黃金築成……   這滿地的黃金讓這吞金暈乎乎的   它其實以前早就想來這裡了   奈何這裡信仰之力,功德之力,與那眾生願力太過巨大,使它隻能望而卻步!   但現在它卻跟著姑蘇與蘇清墨來道此處,雖然它不曉得自己怎麼能來這裡了,但這卻並不妨礙它此時的心情   那是激動!   是的,它以前雖已也想象過這裡的金子有多麼的多,但卻沒想到有這麼多!   它不禁想住在這裡該有多麼得幸福啊!   姑蘇看著此時那恨不得在這兒安家不走了的天真;   無奈的搖了搖頭;   隻得把它放在自己的懷中,雙手托著它往前走,天真也不拒絕,   因為它看著這滿地的金子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姑蘇托著天真與蘇清墨同行,穿過一座座古寺,   那佛國雖是號稱“三千古寺一佛國”   但這卻也不止三千古寺,   若是一座座的古寺看下去,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而姑蘇和蘇清墨終究隻是這座浮金城的過客,不可能常呆,   所以姑蘇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   去看一看這三千古寺中最大的一座古寺,在這佛國中便相當於人間的皇宮了   可姑蘇還沒看他們的目的地便被這長龍似的香客隊伍給阻擋了;   沒想到這大憫慈佛寺的信眾這麼多,也許並不全都是信眾,也有像姑蘇他們這般想來見識一下這大憫慈佛寺的;   但這都足以說明這寺的名氣與香火了   據傳聞這大憫慈佛寺曾經有位真佛就是那大憫慈佛   據說曾經人間苦難   佛祖不渡有緣之人,但他卻以一人之力度了蒼生,不論是否有緣,他都去一視同仁;   而也有那地旱千裡,天不降甘霖   他卻以自身的血為祭隻為求得一場雨,   結果還真被他求來了!   但從此憫慈和尚沒了血液   他又見那天雖被他求來了雨,百姓的良田因為那多年的乾旱所以早已沒了食物,   所以他又用自己的肉為祭,求來了那種子   那被他求來的種子也是奇特   僅僅隻是灑在土裡,便立即變成了糧食,不用自己煮熟便可直接進食;   而那憫慈和尚那時隻是凡人   沒了血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自然便圓寂了,留在原地的,隻是沒了血肉的白骨與一顆佛家舍利;   當時那被他求來雨與食物的百姓為了感謝,由於貧窮沒有那黃金便為他塑了泥像,修了寺廟;   但這還沒完!   據說那天上的帝君聽了這消息也是感動   沒想到一個和尚能為天下疾苦百姓求來那雨水與糧食而犧牲自己,著實不易!   佛不渡有緣之人在那憫慈和尚身上沒有體現絲毫   犧牲小我而渡那人間疾苦,這便讓那天上帝君動了絲惻隱之心   便把那憫慈和尚圓寂後的舍利子融入了人們為感謝憫慈和尚而為他修的泥塑中去,再將那泥塑一點,幫他塑了金身;   而那些百姓們看到此等景象,紛紛朝著那金身跪拜;   直呼   憫慈聖僧!   憫慈大師!   憫慈菩薩!   那些百姓也便成了那大憫慈佛寺的第一批和尚,僧侶,主持;   接著一批又一批的百姓聽說了這件事情   紛紛過來朝聖   更有甚者,直接剃度出家了;   而憫慈佛寺漸漸地便也越修越大!名氣越來越響亮!   所以這憫慈佛寺,便改名成了大憫慈佛寺   而眾多寺廟也圍繞著這大憫慈佛寺修建了起來   漸漸的,這裡便成了那“三千古寺一佛國”   而這座浮金城也因此出了名   隻因這座城中有佛國!   是那   “三千古寺一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