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年輕人在唱著流行歌曲,沈歌從小到大一直致力於研究國風文化,對曲種的發展都有了解,流行歌曲更是熟悉無比。 王淩凱流行歌曲唱得中規中矩,但肯定是入不了他的法眼。 畢竟這其中的技法和對聲腔的把控,在戲曲演員麵前,實在是如同小兒科一般! 而且該說不說的,這人的嗓音實在是太過一般了,沒什麼亮點,真不知道為什麼底下還有那麼多的小女生支持喜歡。 經歷了這麼多妖魔鬼怪節目的洗禮,此時此刻沈歌的抵抗力算是強大了許多,各種縫合怪節目看得他眼累、心累。 不過事到如今,這類節目多它一個不多,少它一個不少,作為這檔節目的評委,總得硬著頭皮看下去。 沈歌嘆了口氣。 隻是...... 臺上的表演實在是讓人沒眼看,倘若這王淩凱穿著古裝隨便唱一首古風歌曲也就罷了。 可偏偏還套著京劇《霸王別姬》的殼子,讓人是越看越堵心。 虞姬在京劇裡麵是花衫,花衫這一行當算是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融合。 作為梅蘭芳大師的私房本戲,虞姬的扮相是非常具有辨識度的。 傳統旦帔,明黃繡鳳,是她作為楚霸王項羽夫人的地位象征; 首如錦雞、冠似如意、頭如騰雲、翅如仙鶴的如意冠是她的標誌性頭麵,其他角色沒有用到這一種冠的。 而身穿的魚鱗甲,以及虞姬在《勸君王飲酒聽虞歌》和《夜深沉》這兩折中的舞劍,都表明了她隨軍征戰,身上同樣有巾幗不讓須眉、英姿颯爽的感覺。 哪裡像臺上這個身穿粉色古裝,頭戴鑲金鳳冠的這個小鮮肉…… 看他那時不時扭兩下腰,向臺下拋幾個媚眼的動作,莫說他扮演的是虞姬了,就算是百年前未曾被梅蘭芳大師改編過,仍是一出粉戲的《楊貴妃》,都沒有他這種陰柔的感覺。 畢竟人家楊貴妃,也是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大美人! 而不是像他這樣要陰不陰,要陽不陽的娘炮。 說句實在話,連裴力士和高力士這兩個宦官,站在臺上都比他要強。 且不說他這些令人感到作嘔的陰柔嫵媚表情和故作勾人的動作。 在身段和臺步上,更是沒一點風範。 沈歌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段梅蘭芳大師的老錄像帶,虞姬在舞劍結束時有個鴛鴦雙劍交叉下腰的動作,之前精彩的舞劍再加上這一下腰,引得觀眾滿堂喝彩,這才是真正的大師,真正的角兒! 而就在這時。 舞臺上的燈光開始了變換,旁邊樂隊傳來的節奏也越來越急促,一切都仿佛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副歌部分做鋪墊。 底下觀眾的歡呼聲依然不減,現場的氣氛一時間被點燃引爆。 就在這時,舞臺上的“虞姬”深吸一口氣。 下一刻,一聲仿佛捏著嗓子般唱出的尖細假音驀然從場館內的音響中傳出,嘹亮而尖銳! 伴隨著這一聲假音,觀眾席瞬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似乎是在為王淩凱露的這一手叫好。 不僅僅是現場的觀眾感到驚艷無比,與此同時,觀看直播的網友同樣瘋狂刷屏,為自己的偶像打call! 【哇!凱凱這一手戲腔真的是驚艷到我了!】 【太棒了吧,淩凱未來可期!】 【誰敢說我家王淩凱不會戲腔!】 【他太寵粉了,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但他真的好溫柔,我哭死!】 【......】 這一刻,坐在評委席上的沈歌終於明白,為什麼臺上這個年輕人要套京劇《霸王別姬》的殼子了,原來他真正的後手在這裡。 因為他唱的不是流行歌曲,也不是古風歌曲...... 而是一首戲腔歌曲! 戲腔歌曲很容易理解,就是用戲曲演員的唱腔,來演唱歌曲的一種形式。 如果從大的方麵來說,如京劇所用的湖廣音、中州韻,還有韻腳排列而成的十三轍,昆曲所用的蘇白,以及戲曲演員的工尺譜,這些都屬於戲曲演員唱腔的規範。 小一點來說,那就是生、旦、凈、末、醜這些行當的唱腔了。 如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和四大須生:餘、言、高、馬的唱腔特點。 旦角用假嗓,老生用本嗓,而小生則是大小嗓結合的龍虎音。 現如今戲腔歌曲裡基本上都是模仿的旦角唱腔,因為和京劇其他行當相比,用假嗓的旦角唱腔更加容易讓不熟悉戲曲唱腔的聽眾分辨出來。 而且旦角的聲音多數音色明亮,婉轉悠揚,非常的有穿透力,讓人一聽便會覺得驚艷無比。 所以不管一首歌唱得好與不好,如果副歌部分含有戲腔這一元素,無形中就有了加分項。 隻是這一表演雖然在其他人心中有加分項了,但此時此刻,評委席上的沈歌聽了卻隻想罵娘。 不懂行的人一聽就認為是戲腔,可在他的眼裡,這分明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在掐著自己的嗓子,故意往戲曲唱腔上麵去靠。 這能算是戲腔嗎? 這隻能算是假聲! 甚至連這假聲都盡是瑕疵,聽著他費力尖著嗓子在臺上唱,沈歌自己都替他覺得焦心,這聲音都已經出現嘶啞了。 如果再高一點,妥妥的唱呲。 因為他用的不是小嗓,而是自己的肉嗓,每唱一次對嗓子的損傷都是極大的! 真正的戲曲演員唱起戲沒有絲毫費力,因為有唱法和咬字的技巧,演出起來全憑一口丹田之氣。 京劇往往一出全本戲要一到兩個小時,長的戲甚至要三四個小時,趕得上一兩部電影了。 但是整場演出下來,戲曲演員即便費力傷神,可卻對自己的肉嗓傷害很小,唱完說話也不會出現啞音,這就是功底所在。 哪像是臺上這年輕人所謂的“戲腔”! 沈歌閉上眼睛深吸了口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這類戲腔歌曲雖以戲腔稱呼,但其中的唱腔卻不是真正的戲曲唱腔,即便是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 但是對戲曲行來說,卻反而是禍害,隻會誤導更多不懂行的人! 評委席上的沈歌冷冷地注視著臺上的王淩凱,這種尖銳刺耳的嗓音此時如同魔音貫耳,直響得他腦子裡一陣嗡嗡。 妖風、請神般的節目他忍了; 拿西洋樂器來表演華國的傳統民族樂曲,他也忍了; 可當他看到臺上這個選手打著戲腔的幌子,在舞臺上聲嘶力竭地怪吼怪叫的消費戲曲的時候...... 沈歌有些忍不住了。 他為這個時代感到悲哀。 十八年來,走遍大江南北,尋找民族失傳樂曲,復原孤本戲曲。 他的腳步北至遙遠塞北,隻為向一百歲臨終老人尋得殘本傳承; 他的足履丈量南方深山大澤,隻為學習即將失傳的技藝...... 在這流量為王的時代,他的努力、天下無數不知名的“守藝人”的努力,可以被這一聲“優美”的嘶吼輕而易舉的擊潰,湮沒於洪流之中,被消費殆盡。 榨乾最後一絲價值。 而這些人,無人知其名姓。 沈歌抬起頭,或許...... 這就是老爺子要他下山的原因。 這時,沈歌驀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冷笑一聲,忍住自己向上飛茶壺、踹板凳、掀桌子的沖動,最終握緊拳頭,喊了一聲: “好!”
第三章 戲腔歌曲(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