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很小(1 / 1)

一撚陳風 酒靈小生 3446 字 2024-03-17

穆波,今年八歲,足夠年齡進入幼兒班,接著要在小學從一年級上到六年級。開學的第一天,穆寶財領著她去報到。學校外墻的磚早已褪去了顏色,這裡缺一塊,那裡缺一塊,有的地方都傾斜了,隻能在墻外用木頭支住。學校大門在北側,有一個小鐵門,把手上都是鐵銹。今天所有學生都報到,有個老大爺負責看學校,他早上起來後就把小門打開了。穆波到學校的時候,各個年級的學生陸陸續續的來到學校。進入校門,左側這趟平房是一年級到三年級,右邊是四年級到六年級。每個班級門口都有個木牌,寫著對應的幾年幾班。小學是不重新分班的,老師也是從幼兒班一直教到六年級。最多的時侯,個別年級有兩個班。沿著中間鋪著磚的路走到頭就是教務室,校長和老師們都在這趟房子裡辦公。房子是東西走向的,進去走到最東側就是幼兒班。班主任兼數學老師趙羅方,人送外號小煙袋兒,同學們叫著叫著就習慣了。平時總是拿著一桿煙袋,腰上掛著荷包,裡麵是煙絲。   煙袋是一種傳統的吸煙器具,主要流行於中國的一些地區,尤其是農村。煙袋由煙袋鍋、煙袋桿和煙袋嘴三部分組成。煙袋鍋是用來裝煙末的銅質器具,煙袋桿則是由各種材料製成的長管,用於手持吸煙,煙袋嘴則是煙袋的口部,通常由金屬、玉石、翡翠或瑪瑙等材料製成,具有裝飾和實用的雙重功能。煙袋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吸煙工具,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某些地區,煙袋甚至被視為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征。煙袋的樣式和裝飾因地域、文化、社會階層和個人喜好而異,從簡單的實用工具到精美的藝術品,煙袋的演變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   整個教室的墻麵的本色是白色的,現在被圖畫的麵目全非。課桌是木頭做成的,被小刀劃的左一道,右一道。椅子也是木頭的,有一部分,坐在上麵直晃蕩。地麵鋪的紅磚,現在已經是黑色的了。班主任看同學們來的差不多了,先是開始介紹一下自己以及職務,然後開始點名,念到名字的學生依次上講臺領取書本。幼兒班主要學漢字拚音和算數,隻有數學和語文課,課本都很薄。同學們領完書本回到座位,現在的座位都是先到先做,正式開學的時候還要從新排座,按大小個來排。家長都在門外等著,有的在操場上待著。操場麵積不大,沒有任何設施,都是土地麵,經過夏天雨水的灌溉,草都長得很高,可以沒過腳麵了。等到最後一名學生領取完書本,就放學了。開學時間定在了後天早上八點。   穆波回到家後,看著媽媽新縫製的書包,高興壞了。書包是用各種各樣的花布拚接成的,單肩斜挎包。基本都是這個樣子的,好一點的家庭,買的軍綠色的帆布包,上麵有顆五角星,也是單肩斜挎包。穆波把書本放進書包,有模有樣的走著,很是享受這個感覺。   到了開學這一天,家長都不送了,一個屯子裡的孩子,一起結伴去上學。鄭家屯共有十一個孩子上小學,相對來說,比較多。鄭家屯在繁榮村南邊3裡地左右。孩子們每天都是走路上下學。幾個幼兒班的小孩邊走邊玩,一會兒去追路旁的蜻蜓、蝴蝶,一會兒又去草叢裡抓螞蚱。就這麼溜溜噠噠的到學校了,班級裡你一言我一語,你追我,我追你,好不熱鬧。班主任進來讓大家肅靜下來,背好書包,在門外站成兩列,男生一列,女生一列。班主任開始按大小個調整,小個子在前,大個子在後。兩個一起進班級,男女生一桌,從第一排左數第一桌開始,第一排人滿後,第二排從右數第一桌開始,依次類推,男生比女生多了十一個,後麵就是相鄰兩個男生一桌,最後一個人自己一桌。這樣座位就排完了,放下書包,把書本放在桌堂子裡邊。班主任反復交待,認清自己的位置,記住同桌是誰,不要弄錯了。   第一天課程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薅草。磚路的縫隙和操場,路邊全是雜草。接下來每個班級劃分好了位置,然後就是蹲下來,一棵一棵的拔草。沒有工具,空著手乾,由於雜草長了近兩個月,草根很深,特別難拔。幼兒班的小孩子第一次乾,一會兒摔一個屁墩。總是抓草的中間,結果就是從中間斷了,要不就是草上的水分導致手很滑。趙老師左手端著剛點著的煙袋,送去嘴裡,吐出一片白煙。他看著效率很慢,於是叫大家都站起來,看他示範。說完就蹲了下來,煙袋放在一旁,“看好了,手要抓住根部,兩隻手一起,一用力就下來了”,趙老師說完繼續抽著煙。同學們看到了老師示範的很輕鬆,有模有樣的學著,果然方法對了容易多了。經過一個多小時,終於把草都拔完了。最後,留下四個男生用筐把雜草運到西墻邊,墻外就是壕溝,他們就直接把草扔了出去。   每個孩子都是從家帶飯的,在書包裡放一個鋁飯盒。午休的時間,都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乾完活吃飯特別香。一般家裡最常帶的就是土豆白菜之類的家常菜,家裡吃什麼就帶什麼。吃完了,飯盒和小勺放在書包裡帶回家,媽媽給刷了,第二天再帶飯菜。幼兒班放學比別的年級早,隨著鈴聲想起,紛紛裝好書包跑了出去。那時候用的電鈴特別響,主要由電磁鐵、鈴鐺、彈簧片和電源組成。當按下電鈴按鈕時,電路閉合,電流通過電磁鐵,產生磁場,吸引鐵心,鐵心帶動鈴鐺敲擊,發出聲音。當按鈕鬆開,電路斷開,電磁鐵失去磁性,鐵心和鈴鐺回到原位,停止發出聲音。全校公用一個,安在教務室北側。   就這麼度過了一個月,天氣一天天變冷了,教室裡開始搭爐子取暖。之前,一共有四列,兩列之間都有走人的空當。隨著趙老師一聲令下,第二列,第三列分別向兩邊靠攏,中間騰出的地方正好放爐子用。裡邊的同學出來就不方便了,不過一周一串座,從右向左,循環著。爐子搭好以後,趙老師提議選出一個人,負責生爐子,早來十分鐘,在同學們到教室前讓屋裡熱乎起來。生爐子用的苞米秸子是每個學生兩尿素袋,用完以後看情況再交,負責生爐子的人就不用交了。教室凍了一宿,別說上課,呆一分鐘都很難受,如果不提前生爐子,大家就得都在外邊等著。最後村上的同學舉手了,他家就在學校旁邊,很方便,還可以省點苞米秸子。   回到家中,穆波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穆寶財去倉房找了兩個尿素袋子,裝滿以後放在門口。第二天上學時,穆寶財用獨輪車推著兩代苞米秸子和穆波一起去了學校,和老師確認後,把苞米秸子倒在了教室後邊用磚圍起來的地方。拿著口袋,和老師道別以後就出去了,然後推著獨輪車回家了。爐子升起來了,教室慢慢開始升溫,坐在爐子和爐筒子旁邊的同學熱的脫掉了外套。第三節課下課時是最忙碌的,大家搶著把飯盒放在最靠近爐子的位置。跑的慢的,或者離得遠的,隻能排在後邊。後邊的飯盒基本不怎麼熱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隻是吃著不涼。這也是沒辦法,就那麼大個地方。   自從在學校學了知識,穆波總是喜歡扮老師,把穆鵬當學生,有模有樣的教著。穆鵬可不是聽話的學生,現在他已經一周歲多了,早學會了走路。穆波剛講完幾句,穆鵬就晃晃蕩蕩的走掉了,然後就抓回來,又跑,又抓。儼然變成了追逐遊戲,最後不得不放棄教學。弟弟學會了走路以後,穆波就常常帶他出去玩,姐姐和夥伴們做遊戲,他就在旁邊搗亂。幾個人一邊玩遊戲一邊逗他,誰做完遊戲就過來看著他。玩了有一會兒了,穆波領著弟弟往回走,走了幾步,穆鵬就停下來了。“姐姐,抱”,穆鵬懶羊羊的說著。現在基本會說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吃,抱,這些簡單話語。他說話,別人一半理解,一半靠猜。穆波也停了下來對著弟弟說:“好好好,姐姐抱著你,不知道你老沉了麼”?說完抱起來,往家裡走著,到了門口實在是抱不動了,穆波就把弟弟放了下來。“這一小塊路,自己走吧,實在是抱不動了”   ,穆波低頭對著穆鵬說。穆波推開大門,穆鵬在前麵走著,穆波又把大門關上,快步走到穆鵬跟前,牽著他的手,一起進屋了。屋裡,餘桂華做好了飯,看見倆人回來了,穆波頭上都是汗。隨口說著:“又玩瘋了,是吧”?“才沒有呢,是你大兒子太沉了,有點抱不動了”,穆波不甘示弱的說著。“隻能怪你弟弟胃口好,戒完奶了,還是那麼能吃”,餘桂華說。“去洗洗手再吃飯,給你弟弟也洗洗”,餘桂華說完把桌子放好,一家人就開始其樂融融的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