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開源節流(1 / 1)

在調查中發現,當時朱福堂修建完第一層時,甲方賬麵上已經按時撥付了地基和第一層的款項,但這批款項實際六個月後才送到朱福堂手中,這中間有六個月的時間差。   為了追尋這筆錢在那六個月中的去向,調查組聘請了專業人士費了老大周張,幾經周折,最後查到一個姓常的戶頭上。這個戶頭在甲方拔付一個月之後,將這筆款借貸給了中心校,利息為二分。中心校利用這筆款購買了學校建築所需的鋼筋水泥磚石等建築材料。   不過奇怪的是,在那份支付手續上,卻有朱福堂的親筆簽名。也就是說,如果從手續看,甲方確實按時撥付給了朱福堂那筆建築款,朱福堂也確實在相關接收手續上簽了字。   經朱福堂回憶,當時因為需要他簽字手續比較多,而這份簽名,極可能是混在其他材料中,在他醉酒的狀態下簽的。   不過,這筆款項跟他簽字不簽字兒關係不大。因為拖欠工程款在當時也時屢見不鮮,拖欠上一年半載的都是常事,有的一拖幾年十幾年也並不稀罕。相反,工程款能夠按時撥付的倒是百中無一,反倒有些不正常。   也就是說,這些錢從甲方賬戶撥付之後,又在個人手中轉了一圈,通過購買材料吃回扣和支付利息等手段,中飽私囊。而這種套利方式,也是當時某些人最常用的發財致富的手段。   那位貸款帶給劉主任的常姓人員,隻是村裡一位平常的農民,已在半年前去世,所以調查組要想知道更多的內幕,也是死無對證。   查到最後,據說,調查人員並未能調查出相關主要領導參與這件事的直接證據。王某長等人也積極從中斡旋,最後僅僅是免去了以兩所中學的名義貸款的利息,不了了之。   宋莊中學共承擔了這批款項中兩年半的利息,每年都是好幾萬元。占了宋莊中學辦公經費的很大一部分。僅這一筆開支就讓宋莊中學先天不足。再加上多次開展活動迎接各級檢查等額外開支,使宋莊中學的經費捉襟見肘元氣大傷。   這兩三年,宋青山校長主要的精力都耗在怎麼樣籌措經費上。他增加了學校餐廳和小賣部的承包金額。以致夥房的餐飲質量越來越差。而小賣部。為了能多賣。飲料和冰糕,白天一上課就把水塔的水閥關閉,學生渴的喝不到水,隻能到小賣部排隊買水喝。   對學生購買的資料,宋校長也暗中也采取了摻沙子的辦法,逐漸增大了他們自主購買資料的比例,增加了收入。   對外鄉想進入宋莊中學復讀的學生,宋岡中學向他們每人收取了一定數額的借讀費。   對被其他學校勸退,而來到宋莊中學上學的學生,收取一定數額的保證金。   他們對學生的早晚自習費用,周末補課費也都提高了額度。   宋校長讓縣生產公司為他們定製各科作業本,發放給學生,收取學生作業本費。   對學生損壞的桌子凳子等收取維修費。   去年,宋校長曾經想讓學生統一校服,但由於阻力較大,未能實施。   宋校長一方麵想方設法開源,另一方麵又想千方百計的節流。   在這些收入中,資料費和學生的餐飲費占了很大一部分。   原本,他們的資料完全是通過劉主任向縣生產公司征訂。他們收取費用交給劉主任,學校從這些費用中截留30%用著學校經費。   後來,宋慶校長通過其他渠道得知,他們購買資料的成本,一般是標價的三到四折。一些往年過期的資料,低到一兩折。   宋校長想起那一年,方晴拿著資料找連主任提意見,就是因為,那些資料是往年的英語資料,有些章節他們沒法使用。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現在想起來才意識到,那些資料可能都是劉主任從資料公司的那些廢舊資料中搜收過來的。   根據資料公司的人透露,一些廢舊資料,是資料公司按廢品論斤處理給劉主任的。而劉主任按照標價的七折向他們收取費用。   宋校長知道後,心裡憤憤不平。劉主任明知道他們學校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卻在資料上,隻給了他們小頭,他落了大頭。也就是說,從這些資料費中,劉主任一個人拿到的利潤,是他們宋莊中學從資料費中取得的利潤的兩倍。   宋校長托連主任找劉主任說情,希望劉主任能夠讓利給他們一些。按宋校長的意思,希望能至少五五開。   但劉主任說,這不可能。他其實得到的利潤已經很低了。這些錢也並不是他一個人花,其中一部分錢留作了中心校的活動經費,一部分錢回扣給了相關人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還有每年逢年過節走人情,人來人往的招待費等,都要從這些錢裡麵出。   宋校長無奈,便繞開了劉主任,另找了一條門路。他們自己征訂資料自己直接收費。   但是他們也不敢完全拋開劉主任。一些基本的資料仍然由劉主任征訂。他們自己再增訂部分資料。在這些資料中,他們盡量壓縮劉主任資料所占的比例,增加自己的資料所占的比例。   去年,方晴因為資料費被盜,她在清查學費的時候,拿出了她們班的收費記錄,上麵一詳細記錄了每次收費的項目和數額,單單一學期的各項收費次數,就有將近十餘項。她的這個賬本被學校得知後,當時的朱翔主任,專門找方晴談話,收走了她的賬本代為保管。   並且學校從此規定,班主任收學生的費用要用學校發的專用賬本,每項結清之後將賬本上交,個人不得保留相關記錄。   去年,宋明在九年級的時候,就覺得學校發給他們的資料過多過濫,學生根本做不過來。後來宋明才知道,原來這些資料一部分是劉主任賣給他們的,另一部分是宋校長另找來的。   劉主任送來的資料本來已經足夠他們用了,宋校長又找了一部分,以致他們的資料泛濫成災,而且,其中有不少資料內容重復,按當時連主任似是而非的解釋,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重復的練習,重復的越多越好。通過反復的練習提高學生做題的精確性和熟練度。   道理雖是如此,但隻是資料太多了,以至直到畢業時,不少學生的資料都還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