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暑期難休(1 / 1)

袁新林老師說,華錚這孩子,確實不應該那樣做。上了貝戎道,走了彎路。但我也比較同情和理解華錚。   華錚的工資隻有我工資的一半兒多點。我的工資在咱宋莊中學老師中是最高的了,我被調離原來的單位到宋莊中學後,原本不準備種地了,但現在又不得不種地。因為這幾年我的工資雖然也上漲了不少,但是,跟物價的漲幅相比,工資漲的又慢又少。   袁老師說,以前是工資低,但物價也很低。如果都換算成糧食,現在他的工資所能購買的糧食數量和以前差不多。   若換算成自行車和縫紉機,現在就比以前還要闊綽些。以前他買了一輛自行車,用去了兩個月工資。現在隻需要不到一個月就可以買一輛。   但是像衣帽鞋襪,修房蓋屋,紅白喜事,人情往來,剃頭理發等價格與十年前對比,漲幅都遠遠超過了工資漲幅。   以至他現在每月的工資都有點兒捉襟見肘。單靠工資,難以養活一家人,很難維持一家人在街坊麵前體麵的生活。   像他這樣的高工資都覺得生活如此艱難,何況像華錚這類本身工資就很低的非正式教師呢?   以前教師很窮,但大家都窮,所以也不覺得怎麼樣。但現在不同了,很多人通過外出打工、搞建築、做買賣,漸漸富裕了起來,翻蓋了新房,買了車。   你看這幾年村裡麵翻蓋新房的,有幾家是教師?   這也可能是這幾年,老師們都越來越不安守本職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宋明數了數,他們學校的男教師,這個暑期大都沒有閑著。   袁新林承租了王敬琛家的十幾畝田地,種了玉米。   董振清趁著暑期,把老校院西墻邊的楊樹樺樹砍伐了一部分,在家重新修建豬場。   韓運來在一個興趣班,擔任書法老師。   江文龍依然在市遊泳館兼任遊泳教練。因為暑期人數較多,檔期密集,文芳想要見他都得提前預約。   張永亮徹底放棄了他在南方的化妝品生意,他的直銷生意紅火了一段之後也停滯不前。前一段他又貸款買了大卡車,搞煤炭運輸。所以這個學期他又變成了神龍見首不見尾,一直沒見他在學校有什麼動作。   還有幾位老師在蘇菲的輔導班上課。   華錚晝伏夜出想發大財,卻栽了大跟頭,這會兒徹底閑下來了。   宋明也沒閑著,除了值班,就是乾農活,又牽線搞玉米製種,後來家裡又承包果園,也忙的腳不著地。   方晴本來想讓宋明趁著暑期陪她外出遊玩兩天散散心。但她來到宋莊看到宋明天天忙的抽不開身,隻得作罷。呆了幾天,教了教宋明騎摩托車,又悶悶不樂的回家去了。   方晴看著宋明天天忙著到麥場去值班,扛著鋤頭到地裡去鋤地,拉著一車一車的麥秸在門前的泥坑裡漚肥,到菜地裡麵翻著葉子捉蟲子,拉著石頭壘砌岸邊地頭防止岸下的人家不斷翻挖岸坡的土壤,侵蝕宋明家岸上的田地……   尤其是當方晴看著宋明吃力的拉著一車一車沉重的石頭壘砌岸頭時,她覺得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方晴說,你說人家岸下的人為了多種一壟地,每年都要不斷的在岸腳挖掉更多的土?這兩三米高的岸頭,需要挖掉多少土,才能多出一壟地來?   而你家為了保住岸上的一壟田地,需要拉很多石頭修鞏岸邊,這又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這一壟地到底能多收多少糧食?你們這樣做,合算嗎?方晴問。   宋明說,這個賬不是這麼算的。如果我們不修護岸頭,岸下的人每年不停的挖掘岸腳,用不了多長時間,岸頭就會圮塌下去。這一年一壟地是收不了多少糧食,但是架不住天長日久。時間長了,根本就不是一壟地的問題,恐怕是一方地的問題了,所以不得不修鞏。   要修鞏到讓岸下的人家看到,如果他們再挖岸腳,岸坡就會坍塌,岸上麵成排成堆的石頭就會塌掉到他們的地裡,砸毀他們的莊稼。他們要想清除這些石頭,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代價。當他們覺得這些成本和代價過高時,才會停止進一步挖掘。   方晴問,都是地鄰,都是鄉裡鄉親,為什麼不把話說開,非得這樣耗呢?   宋明說,正因為是地鄰,才不好說話。地界若囗玉界,寸土必爭,人們為了一壟地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屢見不鮮。   在這裡,爭的不止是田地,還要爭臉麵。門戶小,勢力弱的人家,常常被拱了田地,也隻得忍氣吞聲。   所以家裡弟兄們多人口旺的家庭,田地是越種越寬,小門戶的人家,田地是越種越窄。有的十幾年下來,可不止被拱了一兩壟那麼簡單,嚴重的,有被兩邊強鄰左右夾攻,丟了一半田地的。   所以分地的時候人們都不願意和大門戶人家作地鄰,很容易被欺負。也都不願分岸上岸邊的地,稍懶一點,岸上的地都是越種越少,岸下的地是越種越多。   方晴嘆道,哎,沒想到種這點地也這麼艱難。可是,宋明,難道你要把自己的青春都耗在這上麵嗎?太不值得了,我們應該乾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宋明說,更有價值的事?你看,通過你母親的幫忙,我們將要引入玉米製種,這難道不算一件更有價值的事嗎?   方晴說,這樣的事情,我媽就能乾好。用你乾什麼呢?你要用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智慧,乾你能乾得更好的事,別在這上麵空耗你的時光了。難道你還想再種一輩子地嗎?我可不會種地,我也不想種地。   宋明說,我更不想種地。但是現在如果我不下地乾活,就得我的家人乾更多的活,他們的負擔會更重。我的價值不在種了多少地,而是減輕家人的負擔。   方晴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如果有一天把你調到了城區學校,你難道還要每天跑回來種地嗎?   宋明說,這隻能走一步說一步了,說不定到時候我們就不種地了呢。   方晴說,我聽人說,外國不少地方,種地的人口隻占總人口的1%左右,平均1人能種一兩平方公裡的土地,大農場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生產效率很高,生產的糧食還能大量出口。   像咱們這樣一戶一小塊,一頃地分給幾十戶上百戶人家,大型機械用不上,大部分都是人工作業,八九億人守著幾十億畝地,生產成本太高了,生產效率太低了,終究不是出路。   宋明說,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國情,咱們底子薄起步晚土地少人口多,現在能夠解決溫飽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以後我們的國家強大了發達了,可能也會走到那種程度。但現在如果也那樣做,那這剩餘的六七億人都乾什麼去呢?   方晴說,我哪裡知道他們能乾什麼去。我隻是認為這樣走下去不是個辦法,我也不想讓你在這上麵耗費青春。   我想讓你陪我一去學習,我們要準備考試了,你也該準備準備你的自學考試了。你如果不陪我,我一個人學不進去。   我看本小說還可以,但是要讓我看那些厚厚的復習資料,我連半頁也看不下去。   宋明,你要是不陪我學習,我這次考不上去就怨你。我考不上學,我就提升不了學歷,提升不了學歷,就提高不了工資。如果我提高不了工資,你得賠我工資。   我現在還是給你兩個選擇,陪我學習,還是賠我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