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反向查找(1 / 1)

宋明猶豫著要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宋青山。如果這隻是自己的一個小聰明,沒有查出人來,倒也無妨。有些人做了一些事兒,本來就應該承擔責任。   但如果按照這種方法,真的查出了這個人,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如果這個人本身是個渾人也就罷了,但他如果是一個清流之人呢?是一個正在以一己之力清除桃源鎮的毒瘤之人呢?   如果真是後者,那他宋明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但是現在,一切都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牽涉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及時阻止,極有可能給桃源鎮帶來一場大的震蕩,對桃源鎮教育的發穩定和發展造成威脅。   所以對於這個人,即便不把話挑明,也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通過對這些賬目的分析,宋明大致可以判定,這個人不可能是宋莊中學的人,因為裡麵有一些數據,都不是宋莊中學的人所能了解到的。   宋青山也在用排除法,對於與劉主任相關的人逐一分析排查,宋青山連劉主任身邊的司機,和中心校的廚師,都分析了進去。分析來分析去,覺得哪個都可能是,哪個又都不是。   第二天,宋青山問宋明,有沒有什麼發現。   宋明說,現在我們也隻能死馬當做活馬醫了,我也是胡思亂想胡亂猜測。倒是有個小小的想法,就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宋青山問,你有什麼想法就盡管說吧。大家已經困到這裡了,哪裡還有什麼可行不可行?有什麼想法都不妨試試,總比困死強。   宋明吞吞吐吐的說,可是……我隻是設想啊,如果真的查了出來,咱們又能怎麼辦呢?   宋青山說,那能怎麼辦?現在我們就已經很被動了。如果翻了臉,對方可能更加無所顧忌,拚個魚死網破,後果會更糟,所以現在我們就算知道了是誰,我們也不能說破,隻能降溫滅火,緩和矛盾,穩住局勢。   那以後呢?   以後?你是不是指我們會不會對他進行打擊報復?   宋明默不作聲。   宋青山說,宋明啊,你這就有些杞人憂天了。像這樣的人,我們隻能敬而遠之。他也一定會留後手,所以誰想對他打擊報復,是要冒相當大的風險的。   我今天也把話說明白了,就算我們知道是誰,我們現在也不敢輕舉妄動。等風頭過去了,再把這個人調離到別處,畢竟誰也不願意身邊有這樣一個定時炸彈。   現在劉主任的職位恐怕保不住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不要讓這件事情進一步擴大化。   宋明覺得,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靠譜,他覺得宋校長說的話也不無道理。事情總得有個頭,不能一直這樣下去,搞得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宋明猶豫再三,還是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了宋校長。對宋明來說,這也是對宋校長對他信任的一種交代。   宋校長覺得宋明說的這個辦法也不妨試試,但他沒有和劉主任匯報。而是私自找到了中心校會計。   中心校會計也正為這事愁眉不展,如坐針氈。他聽了宋校長的想法,看到宋明列舉的那張細目表,很受啟發。便取了一大張紙,比照著宋明列舉的條目,打了一個更大的表格,將近幾年的賬目中可能有問題的款項的日期,項目,金額,經手人等一一列舉,與舉報材料中的項目再一一對照。   他們兩人整整乾了一天一夜,終於從中發現了端倪,所有舉報的材料中,都完美的避開了一位領導。   但是,無論是宋青山還是會計,都不相信會是這位領導。這位領導與劉主任私交深厚,而且也是既得利益者,與劉主任算得上坐在一條船上的人,他舉報劉主任的風險很大,因為極可能被劉主任連帶危及自身,所以劉主任他們也從沒有懷疑過他。   會計說,首先我們假設是他,這個人確實具備這個條件,他對這些事兒知根知底,舉報的材料中又完全避開了他。   宋青山說,那他舉報的目的是什麼呢?僅僅是為了搞掉劉主任?搞掉劉主任對他有什麼好處?   宋青山皺著眉頭抽了一口煙說,如果不是他,那有可能是他身邊的其他人,利用從他口中得到的信息,舉報了劉主任。   會計說,這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不小。哎,說句實話,近幾年劉主任惹的人也不少,說不定哪個人趁著這個機會報復劉主任也是有的。隻是他怎麼能得到這麼詳細的信息呢?   宋青山看著那些賬目說,要真想弄清這些賬目,也不是多大的難事。比如修吉普車的賬目,完全可以從修車店兒裡獲取,那些門窗,版麵的賬目,也不過是一頓酒的事。再比如那些回扣完全能從別的鄉鎮或直接從書商包工頭那裡得知,隻要有心,這些都不是難事。   會計忽然一拍大腿,叫道,準是他了。   這事說來話長。簡單的說,這位領導。原來也有一位司機。這位司機的弟媳是一位教師。前2年。他們找到劉主任。讓劉主任給他們跑來了。晉級的指標。但後來。他的證件被查出有問題。不但取消了當年的晉級資格。而且兩三年之內都不能在參與晉級。   那位女教師認為。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兒?是因為劉主任。私吞了所有的禮包。沒有把應該送出的出去的禮包送給別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主任說,晉級指標他給她要來了了,也讓她晉級了,但後來發生的事情不是他所能控製的。   但那教師不信,因為當時和她一起晉級的一位同事,她們兩個是在一個地方做的一樣的證件,但那位同事安然無恙的順利晉級了。所以她認為,出現這樣的後果,一定是因為劉主任沒有把禮包送出去。   兩方因此結下了怨氣,劉主任把能退的給他的禮包都退給了她,但那位女教師對劉主任仍是糾纏不休。   於是今年六月份,劉主任找了個理由,把那司機辭退了。   宋青山叫道,這是把人家的飯碗給端了。這可是有怨氣變成仇怨了。   會計道,可不是嗎?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總不能就一直這樣糾纏下去。   會計又猛一拍腦門兒說,對對對。這位司機與劉主任的司機兩人私下關係很好,吃喝不論。領導們一塊兒出差時,他們兩位司機都是一塊兒吃一塊兒玩一塊兒睡。   宋青山說,怪不得人家知道的這麼清楚呢。   會計問道。如果真的是他們,哪到底是這位司機舉報的,還是那位教師舉報的呢?   宋青山說,這還有區別嗎?反正人家是一夥兒的。   那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宋青山說,找個合適的中間人說和吧。但是還不能把話挑明了,不能讓她們覺察到我們已經知道了。要旁敲側擊,不露痕跡。要做好這件事,需要一個有點兒水平的人。否則,弄不好會弄巧成拙。   會計說,我們還是給劉主任匯報一下吧。讓他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