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封李卓為高唐侯,宣揚他追殺突厥人的功績,可謂是一舉多得。 不但毫無痕跡的貶低了阿史那咄苾,宣揚了大隋的威風。還表明他招攬賢才,願意使用地方豪強,擺脫軍頭世家的影響力。 當然,也在無意之中,給了李卓揚名的契機。 但這還不夠,李卓還需要更紮實的地方基礎。 “在大隋這個環境,隻能適應大隋的規則,現在需要累積名聲。” 因為徐茂功的關係,李卓和王伯當翟讓結識。 等到楊廣宣傳得天下皆知,不管是王伯當還是翟讓,和別人起來李卓來,都會說他們和“高唐縣侯、渤海郡丞”有舊。 再說起在王伯當莊園結交的事情,吹噓一番追殺突厥人的戰績,無形之中抬高了他們自己的身份,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李卓。讓李卓的關係網,順著王伯當翟讓延伸下去。 同樣,秦叔寶本人和那些和秦叔寶相熟的英雄好漢,也都在李卓的關係網上。 隻要有需求,或者偶然的機緣,就能觸發。拉近彼此的關係,積累人脈。 …… 李卓的五冠莊靠近黃河,主要由江邊的大片荒灘土地,以及原本就存在的兩個莊園組成。 當初選址在這裡,主要是為了利用黃河水利。 六年前黃河發大水,山東千裡汪洋,淹死了許多人。所以在籌建五冠莊的時候,就很注意利用水利和修築防洪堤。 “高遠哥哥,五冠莊似乎和許多地方都不一樣……” 李玄霸到了歷城,整個人都放鬆下來,咳得似乎少了,人也開朗了許多。 李卓看向李玄霸,隻見他四處打量五冠莊的外圍,以及這條絕無僅有的防洪堤,另一邊的李葭,也一臉好奇,卻不好意思問出來。 “哈哈,是不是看著都挺新鮮?等進了五冠莊,還有更多有趣的呢……” 李卓一行七十幾人,沿著去年才完成的防洪堤,往五冠莊行去。 防洪堤其實也是一條很大的溝渠。黃河水沿著溝渠流向五冠莊。堤外是黃河,堤內是五冠莊。 李卓六年前穿越的時候,發現他沒有任何金手指,就開始艱難求存。前世的知識都來源於網絡,雜而不精,李卓怕時間久忘記了,就用簡體字全部記下來。 很多知識,李卓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隻能把能說明白的告訴工匠,告訴他們希望達到的目的,讓他們往哪個方向去努力。 有的項目一無所得,比如說蒸汽機。有的勉強有點成績,比如說望遠鏡。 遠遠的看見三人迎過來,兩個五六十歲的老頭,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兩個老頭喜上眉梢,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恭喜侯爺……” 中年人申三顧也覺得可喜可賀,但他很木訥,一板一眼的行禮: “郎主回來了……” 那個和申三顧有些相似的老人,是申三顧的父親。他微微皺了皺眉頭,卻不好當麵發作。 “不必多禮……你們怎麼來了?” 這兩個老人,就是五冠莊原來莊園的主人。另一個姓高,家中沒有成器的兒子,他倒是沒有兒子給李卓當仆役的憋屈。 李卓看中了這裡便於興修水利,用盡了手段,才讓這兩個老頭子把莊園賣給李卓,他們去別的地方買房置地,興修莊園。 跟李卓打交道五年,兩個家族都占盡便宜,家資增加十倍不止。但申老頭對李卓把他兒子騙去搞什麼研究,一直頗有微詞。 更讓他不能忍受的是,申三顧認李卓為主,和柳五張萬勝的地位差不多。 “侯爺封侯大喜,小老兒怎麼能不來迎接?侯爺為了咱們五冠莊,一直四處奔波,都沒在家過年。要是不來,心中不安啊……” 申老頭訕訕一笑,李卓知道他們肯定別有目的。沒搭理他們,問申三顧說道: “煉鐵坊近況如何?” 李卓沒有李葭和李玄霸,讓申三顧領著他們往五冠莊內部的煉鐵坊走去。 申三顧是少見的喜歡雜學的人,對煉鐵研究頗深。李卓把他們兩家拉入夥,就讓申三顧負責煉鐵坊。 一路走進五冠莊,隨處可見各色衣服的人,不停的忙碌著。見到李卓帶著人走來,都停下做一種奇怪的禮節,等到李卓點頭,他們才匆匆離去。 越走到中心,人越少,但全副武裝,強弓硬弩的青壯漢子,卻越來越多。 在一處人造的堤壩前麵,水流被分成許多出口。水流從高處落下來,沖擊下麵的輪子,帶動輪軸。輪軸又帶動拉桿,往復運動。 別的地方也都差不多,但是一些不同的東西。有水碓,有水排…… “這是……怎麼做到的?” 李葭看向李卓,眼神裡滿是好奇。 她博覽群書,見多識廣。但這裡的水利裝置,她也隻認識幾種。有的看著眼熟,似乎是失傳的東西,但講不出名字來。 這是李卓五年的成果之一,給李葭造成這種震撼,也算有所成就。但一時之間無法說清楚,就笑而不語。 煉鐵坊的水排借助水力,不斷的往復運動,達到起閉風扇和鼓風的目的,節省了許多人力。 申三顧木訥的臉上,溢出自豪的笑容,回答道: “仆下按照郎主的吩咐,又做出了許多改進,節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最近一個月的產鐵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應該有一萬斤上下。” 一個月生產一萬斤鐵,在後世無足輕重。但在大隋,已經是非常高的產量了。 整個大隋一年的產鐵量,可能也隻有兩百萬斤上下。五冠莊一年的產量,都快有大隋帝國的十六分之一了。 或者換一個直觀一點的算法,按照一個鋤頭兩斤來算,這可以打造六萬把鋤頭,讓六萬戶家庭節省很大的力氣。 要是用來打造腰刀,按照一把武器用鐵四斤來算,可以打造三萬把腰刀。 李卓武裝起三萬人,基本上可以橫推山東所有的軍隊了。 但這隻是理論計算,五冠莊的產鐵大部分都製成農具,賣到齊郡周邊。少部分打造武器鎧甲,差不多可以武裝一千人。 另外還有一些留下來做研究,希望找到在這個時代,大規模煉鋼的方法。 “不錯,產量提升很快,你用心了。” 李卓贊許的對申三顧說道: “煉鐵不要怕產量多,越多越好……現在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協助?” 申三顧早就等著李卓發問,眼神中閃過一絲喜悅: “現在的問題,就是礦石供應不足,煤炭產量倒是多一些,但質量不高……” 五冠莊煉鐵,還是小打小鬧,主要是鐵礦石和燃料煤炭都來得遠。 煤炭從章丘開采,沿著濟水逆流而上,是申三顧的弟弟負責。 鐵礦石是從長清開采,沿著黃河順流而下,是高家負責。 李卓嚴厲的看向這兩個老頭: “申太公,高太公,你們二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