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妄評天下事(1 / 1)

我的盛世大唐 扶餘客 3454 字 2024-03-16

李卓說的有些危言聳聽,卻也不無道理。   空巢而出,誰都知道有危險。   歷史上楊玄感造反,就是李卓剛才說的那種,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在誰都想象不到的情況下發生。   阿摩幾人都是見識豐富的睿智之輩,知道李卓危言聳聽,卻也不能否認有一定的道理。   阿摩沉吟半晌,喃喃自語:   “北方,你是說突厥人麼……”   千百年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始終是北方遊牧民族。   拋開後世元清兩代入主中原不說,在隋朝之前,北方民族也一直有大動作。   劉邦在位的時候,發生了堪稱大漢帝國之恥的白登之圍。   歷史上的大隋,楊廣也在幾年之後,被突厥人圍困。   幾人都陷入沉思,片刻之後,身為真正主人的阿摩才有些澀聲的問李卓:   “你說的不無道理,但突厥人現在和我大隋關係友善,他們師出無名。若是真有你說的事情發生,大隋自然有應對之法。”   “征討高句麗,就是對這段空閑時間的合理安排。你當真覺得,征討高句麗不值得?”   李卓心中很疑惑,他自認隻是一介草民,無權無勢,毫無影響力。這等軍國大事,阿摩怎麼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回答?   但對方這麼直白的問,要是不說出點什麼,估計會被人看不起,被其他幾人嘲諷,李卓索性放開了,回道:   “高句麗偏遠彈丸之地,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百萬大軍出征,收獲在哪裡?”   李卓毫無從政的經驗,自然不會考慮太多,直接選擇利益點為突破口。   “譬如今年征討吐穀渾,名義上開疆千裡,但所獲子民幾何,財富幾何,稅賦幾何?”   “除了大筆錢糧支出,滿眼所見都是胡人在洛陽為所欲為。明明是我大隋勝利了,這些失敗者為何在大隋帝都,反倒成了人上人?”   對方幾人是真正的大隋權貴,有超出一般大隋人的榮譽感,聽得李卓貶低大勝吐穀渾的功績,都是麵色不善。   宇文更是恨不得撕了李卓,隻是礙於阿摩聽了李卓說話,表情若有所思,有些不好發作。   倒是那個紫衣麗人,的確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美麗皮囊和風情萬種之外,也善解人意。   她知道李卓的話觸動了阿摩思緒,又怕宇文喝止李卓,嫣然一笑,輕聲說道:   “這位小郎君倒是明白人,就像做生意一樣,每件事情都有付出和收獲,本錢與利潤。但國家大事,並非如此簡單。”   “大隋遠征吐穀渾,不但一舉開疆數千裡,還降服西域各部不下百萬人。更繼承先皇聖人可汗威名,揚威異域,震懾宵小,可保西方百年無戰事。”   “河西千裡之外的大漢故地,聞我大隋威名,無不聞風而降。如此功績,怎麼在小郎君口中,竟成了……”   大隋還沒有因言獲罪的先例,李卓對此倒是不甚在意,明知對方可能是大隋皇族中人,此時也是不吐不快,直接反駁:   “大隋先帝勵精圖治,才有聖人可汗的威名。固然是先皇仁德,但何嘗不是大隋兵鋒所指,所向無敵?”   “大隋無敵的百萬大軍,是治下無數百姓,一家一戶一絲一縷稅賦所養。若無稅賦,總會坐吃山空。”   “征討吐穀渾名義上開疆千裡,納民百萬。但這些疆土上的百萬子民,能否繳納稅賦,供養百官士兵?”   “以商人角度來看,這是一筆賠本買賣。更別說大隋隻是贏了麵子,卻輸了裡子。”   “隨著大隋大軍後撤,吐穀渾之地,還是那些部族首領作威作福,繼續他們以前的生活。被俘虜來洛陽的胡人,還在當今皇帝的優待下招搖過市,欺壓大隋良民……”   見李卓說得義憤填膺,紫衣麗人難掩心中震驚,看著麵沉似水的阿摩,有些不可思議的說:   “據我所知,當今大業天子讓洛陽官府善待俘虜,也是仁德教化,怎麼……”   程咬金看李卓侃侃而談,心中極是佩服,心裡也漲了幾分底氣。見紫衣麗人如此反問,內心有表現得心思,嗤聲笑道:   “當今天子也許是好意,彰顯大隋國威,聖人教化。但落到下麵,卻是用絲綢裹樹,各處店麵讓胡人白吃白喝,彰顯富足。就是街邊小販,也得用龍須席……”   “有的人看不過,和胡人起了沖突,官府也偏袒胡人,不敢公允斷案。那些胡人失敗者,可不是成了人上人,比大隋子民高人一等?”   程咬金和李卓一唱一和,說得對麵幾人無言以對,那位宇文更是陰沉著臉,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幾乎能滴出水來。   半晌之後,阿摩從思考中回過神來,卻刻薄的嘲諷李卓:   “這位小郎君文質彬彬,讓人以為出自書香世家,哪知道居然還是商人……”   這話說得陰陽怪氣,似乎是感慨李卓自甘墮落,與商人為伍。看問題偏頗,以商人見識,不足與論國家大事。   “這家夥,怎麼顧左右而言他?”   李卓心中奇怪。   阿摩長相富態,言行舉止最有氣度,卻不想居然容不得別人有不同意見。   既然是個心胸狹隘之輩,李卓倒不好當麵反駁什麼,隻是輕聲道:   “士農工商,隻是分工不同,其實並無貴賤之分。重農輕商,不過是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為了凸顯儒家地位,誆騙那些淺薄之輩的手段。”   李卓拿出讀大學時候,打嘴炮的功力,無情反駁。   “若無農,那等高貴士人吃什麼,難道要自己去種糧食?豈不是自貶身價?若無工,難道軍人要用竹枝木條抵抗敵人,士人出行無牛馬車,難道不影響形象麼?”   “若無商,蘇絲蜀錦隻會在周圍百裡之地,不會進入百官豪門之家,他們穿什麼?”   “這是往小了說,往大了說,若無管仲重商,豈有齊桓公之霸業?若無商人出身善於經營的呂不韋,強秦國庫空虛,怎麼能一統天下?”   李卓不知道對麵底細,不好太過張揚,隻是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卻不想對方思維固執,宇文更是滿麵嘲諷,嗤聲笑道:   “伶牙俐齒,妄評天下事。區區孺子,可曾吃過幾斤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