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李棁下獄(1 / 1)

大宋天運 丙火字文德 4279 字 2024-03-16

朝會上,李棁說出金國完顏宗望的議和條件,還沒說到一半,欽宗皇帝就被氣得要將他下獄。   李邦彥白時中出班勸諫。   “虛與委蛇,這個辦法好啊,你們覺得派誰去合適呢?”   “當然還是李樞密使去好,畢竟他已經去過一次。”   李邦彥為了保住李棁,讓他再去金營議和。   李棁乃是膽小懦弱貪生怕死之輩,怎敢再去金營?   他寧可被關進大牢也不想再去議和。   “陛下,金狗乃北方蠻夷,生性野蠻貪婪,臣認為議和不妥。”   李棁立即反對議和。   “哦?那不知你有何高見?”   “臣以為,現在金狗還未攻城,應趁此機會離開京城,待勤王大軍到來,一舉殲滅金狗!”   “臣也認為此舉甚好。”   李邦彥白時中也正有此意,因此出言附和。   李綱聽到這幾人又要勸諫欽宗皇帝棄城逃走不禁大怒。   “陛下,此乃禍國殃民之言!”   “倘若就此離去必定軍心渙散,城內將無軍兵還有死守之心,金兵破城,必將燒殺搶掠,我等也將成為千古罪人。”   “陛下李綱實乃危言聳聽,我等護著陛下暗中出城誰能得知?況且李禦使不是口口聲聲說能守住城池嗎?既能守住還差陛下一人?”   李邦彥立即辯駁。   “留在這裡若城池被破,陛下落入金人之手才是千古罪人!”   李綱怒道:“陛下出城勢必分出大軍護送,怎麼能瞞得住?那時城內所剩之兵還如何守城?且太上離去已然讓軍心動蕩,如陛下再走,還如何守城?”   歷史上宋欽宗優柔寡斷懦弱無能,也是被手下大臣吵的頭昏腦脹,對於去留問題反復更改,最後答應了金國那極度誇張的議和條件。   為了籌措給金國的賠款大肆搜刮城內百姓,幾乎就是派兵明搶,對待自己百姓甚至比金兵還不如。   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強兇霸道,簡直就是窩裡橫的典範。   不過此趙桓已非彼趙桓,自是不會讓歷史重演。   雖然他不知道這段歷史,但卻不是懦弱無能之輩,何況這兩天裝病,暗地裡也布置了一點後手,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用。   比如他新提拔的那個第一任輯查使劉吉,這兩天已經暗中招收了不少手下。   而且探知到宗澤的勤王大軍前鋒已經到來,並且和金兵接戰,還取得了幾場勝利。   就連宋軍斥候都被暗中帶到了他的麵前。   通過詢問斥候得知。   勤王大軍的前鋒統帥名叫劉浩,而與金兵交戰的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嶽飛嶽武穆,現在劉浩手下效力,難怪能屢次戰勝。   當趙桓聽到嶽飛的名字時差點沒跳上一曲,那時他就知道,自己穩了。   現在城外的金國大軍隻是在嚇唬自己,已經沒有了攻城的機會,再不退兵很可能會被內外夾擊。   “好了,你們不必爭執,朕覺得你們說的都有道理。”   趙桓阻止了他們爭吵。   “朕覺得白右丞剛才所言不差,先虛與委蛇穩住金狗,然後等待勤王大軍才是正理。”   “到時候李守禦和勤王大軍裡應外合,定然能夠大敗金狗,所以還得讓李棁先去金軍大帳議和,不過要盡力拖延時日。”   “李守禦這段時日要加強城防,並且傳訊全城軍民死守京城,朕勢必與你們同在!”   李綱聽得熱血沸騰,他覺得欽宗皇帝變了,變得不再那麼優柔寡斷。   “臣必定誓死守住京城!”   一旁的李棁聽欽宗說還要讓自己去金營議和,嚇得身子不穩差點摔倒。   “陛下,臣舉薦一人去金營議和定然強過下臣。”   李棁為了逃避去金營議和,開始給別人甩鍋。   “你覺得誰更能勝任?”   “臣舉薦少宰張邦昌,張少宰才思敏捷,忠君為國,乃前去議和的不二人選!”   李棁將張邦昌推了出去。   而原歷史張邦昌是被當做人質,和康王趙構一起去的金營。   後來趙構被放回,張邦昌被帶去北方。   至八月完顏宗望又率軍南下,其時李綱已被罷免無人抵抗,徽欽二帝被俘。   完顏宗望命張邦昌當皇帝改國號大楚,是為傀儡皇帝。   金軍撤走之後,張邦昌還政康王趙構,南宋建立,他隻當了三十三天的傀儡皇帝。   歷史上也沒有承認大楚,包括李自成建立的大順,都不被歷史承認。   對於張邦昌是忠是奸,歷史評價多有爭議,不過戲曲野史對他的評價還是奸臣居多。   開封被圍時,康王趙構在河南湯陰等地招兵,宗澤便在康王麾下。   張邦昌見李棁推薦自己去金營議和,這明顯是個火坑,他怎麼能跳?   “陛下,臣才疏學淺,不及樞密使之萬一,何況李相言樞密使已經去過一次,理應再次前往。”   李棁還要繼續推脫。   這時一人出班言道:“李棁,陛下讓你去議和又不是真的要議和,你此去隻需拖延時日即可,要哄得那完顏宗望滿意,這有何難?”   趙桓見這人身材高挑麵目和善,便小聲問站在身邊的邵成章:“此人是誰?”   “回陛下,此禦史中丞秦檜。”   秦檜!害死嶽飛的秦檜!   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奸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趙桓第一想法就是怎麼立即馬上弄死他。   “秦禦史倒是說的輕巧,那金狗完顏宗望奸詐似鬼如何糊弄?我看不如就由秦禦史你去議和如何?”   李棁見秦檜也站出來讓他去議和,便開口反駁譏諷,此時秦檜官職並沒有多高。   秦檜卻道:“秦某哪有樞密使對金營熟悉,此事還得你去最佳。”   坐在龍椅上的趙桓正在思考怎麼弄死秦檜,聽見他倆的對話心中便有了計較。   “李棁,你身為樞密使,又去過一次金營,怎麼還是推脫?如此膽小怕事豈能擔當大任?”   “來人!將李棁官服扒下扔進大牢。”   這種廢物怎麼升的官?趙桓心裡納悶,令人將李棁下獄。   這次再也無人出來幫他說話,隻有李邦彥出麵說了一句:“還請陛下從輕處罰。”   殿前侍衛進來將李棁拖走。   而李棁不但沒有驚恐,反而鬆了一口氣,他是寧可被關進大牢也不願去金兵大帳。   趙桓看他一副如釋重負的神情,不禁氣得大罵出聲:“真是個無能的飯桶,若朝中大臣都似如你這般,這大宋還有何前途?”   “陛下息怒,朝中還是治世能臣居多。”   秦檜見欽宗發怒,便趕緊出言安慰。   “嗯,秦禦史所言甚是。”   “隻是這派往金營議和的使者由誰去為好?”   趙桓說完這句話便盯著秦檜,滿朝文武都已經看出,這是想讓秦檜去金營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