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假麵,馬鐙,(1 / 1)

(PS:我靠,二十三和二十二兩章都搞混了,已經修改,大家可以刷新後退回去看看。因為我是用手機碼字,作家助手不知為何總是卡頓,所以用的是其他APP,需要復製粘貼過來。   給大家帶來不便,還請見諒!)   “你給他下了多少藥?”   趙高麵無表情,目光如一頭捕獵的老狼一般死死盯住小宦官,背在身後的雙手有節奏地叩擊著蟠龍木柱。   二世的狀態出乎他的意料,比上次更差了些,像極了一個發情的牲口。   這壯陽藥之前可沒這麼猛。   小宦官哪裡經受得住這般目光?   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臉上帶著幾分惶恐與驚訝:   “假父明察,兒是按照您交代的劑量給他下的藥啊!以他的身份,兒怎敢擅自加藥?若是壞了您的大計,兒豈非萬死難辭其咎?”   聞言,趙高眼中神色變得逐漸柔和,冷硬的麵色也漸漸緩和,露出幾分唬人的和善:   “這是作甚?   起來吧,老夫又沒怪你,隻是問問罷了。“   小宦官被他扶起,拂去膝蓋位置上的灰塵,語氣有著幾分嗔怪:“且自己拍拍灰吧,若是被他看見這印子,問起來,你不就要白遭一番罪?   “這印子不是兒出恭時,腳底滑,被廁神按著磕了個頭嗎?他好糊弄得很,性子如始皇一般,喜好這些鬼神傳聞。”   小宦官抬起頭,語氣中帶著幾分賣弄,笑著回答道。   趙高拍著他肩膀:“老夫當初收你作假子,就是看中你的那股機靈勁。如今看來,果然聰慧。”   “多謝假父誇獎!”他像得了桃的小猴子,喜笑顏開,拱手作揖。   既然藥量沒變,那二世怎麼愈發脫陽?趙高一麵安撫小猴子,一麵暗中思忖,眉間隆起一道微不可察地皺紋。   “既是如此,那便給他藥量減一些吧。補得太過,他又不懂節製,容易脫陽而死。”   趙高斟酌再三,還是留了餘地:“老夫尚未完全掌控朝政,他暫時不能死。”   小宦官豈敢不從?   當即答道:“一切皆聽從您的安排!”   “你既是老夫親信,又為老夫假子。且放寬心,來日老夫定不會薄待你。”   趙高踱了兩步,與小宦官近乎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右手搭在對方肩頭,微微用力,帶著安撫的意味。   “兒一向是最相信假父之言,此生得您看重,兒自當生死相隨!”   順桿爬,誰不會?   小宦官的話令趙高很滿意。   “善,你回去吧,久了惹人疑,別讓他與你生隙。”   趙高擺擺手,不再回頭,邁著輕緩小步朝自己的偏殿走去。   “唯!”   兩人擦肩而過,聽著耳畔的腳步,小宦官也沒回頭,不過臉上的笑容逐漸淡去。   十數步後,他的腦袋突然在身體不動的情況下,回轉將近一百八十度,目光不復先前稚嫩,灼灼地盯住趙高遠去的背影。   生活在這種地方的人,哪有幾個是簡單的?   不過是人人一張假麵罷了。   …………   巨鹿城。   連年戰亂,城中早已不復繁華。   進城時,章邯就下令張榜安民,麾下兵馬不得擾民、不得欺民。   黔首們在安安穩穩度過最開始內心惶恐的日子後,這兩天見秦軍果真收斂了昔日的暴虐秉性,城內風聲鶴唳的氣氛倒是漸漸緩和下來。   城外軍營,立於山腳,與城池互為犄角。   士卒們巡守操練,有條有度,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營壘中央空了一塊大大的空地。   十來個大火爐,上百個小火爐,熊熊燃燒的烈焰將整個營地的寒意盡數驅散,呼嘯北風從這裡刮過竟然也成了灼灼熱氣。   “將軍,您瞧瞧,是這樣嗎?”   章邯鬆開衣領,用蒲扇對著領口扇風,額間點點汗珠滴落。   他聞言抬起頭,粗略瞥了一眼遞到麵前來的東西,麵露驚喜,站起身將之接過,翻來覆去打量一番。   “不錯,就是這樣!   八天……不,七天!   七天之內給我做出四千副來。”   七天?四千副?   對於這個時代的冶鐵技術來說這是什麼概念?   即便這裡召集了巨鹿方圓數十裡以及全軍上下懂得打鐵者,並且允許他們使喚兵卒,也不見得能鍛出這麼多副來。   除非把錘子掄得飛起。   趙琦不知道這些騷話,但他頭都大了一圈,半天才擠出一句:“將軍,汝人言否?”   “本將不要求質量有多好,隻要使用時不被蹬斷即可。更無需擔憂原材料供給問題,用銅製、用鐵製皆可,有什麼就用什麼。”   如今時間緊任務重,章邯顯然不會讓步,稱呼由‘我’也變成了‘本將’。   趙琦深吸一口氣,無奈地應道:“唯!卑將盡力而為。”   “本將不要聽你哭訴、賣慘,本將隻要數量!”   章邯把手中的兩個鐵疙瘩拋了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遞給一旁的軍卒,吩咐道:“去,把這一對馬鐙送去巨鹿澤王離將軍那兒,告訴他此物便是可以將騎士真正變做騎兵的東西。”   沒錯,這麼大場麵,要做的東西就是馬鐙。   一個領先這個時代數百年的‘小玩意’。   在馬鐙被發明出來之前,世界上沒有騎兵這個概念,各國都將騎兵稱做騎士。   對於騎士的使用,也僅限於騎射以及利用馬匹的高機動性快速運動兵力。   否則‘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句中,當時的記載者為何要用‘齊射’二字呢?   即便到後來,更適合劈砍的彎刀出現,也僅僅是使騎士變成了輕騎兵。   並且因為沒有馬鐙,騎士想進行短刃拚殺就隻能靠雙腿夾住馬腹、腰背一同用力,這樣特別費勁。因此,這一類輕騎兵並不能長時間作戰。   直到後來,馬鐙出現,騎兵的作用才被徹底開發出來。   “唯!”軍卒接過馬鐙,在一隊斥候的護送下前往巨鹿澤。   在營壘的另一側,數十位手巧裁縫在幾百位軍卒的幫助下拆卸空閑甲胄上的甲片。   臨時打造甲胄已經來不及,他們要用這些甲片為兩千匹戰馬拚裝出馬甲,並且一馬要求雙甲。   在苛刻要求下,這邊的壓力也沒比馬鐙那邊少,甚至要更勝一籌。   畢竟……   這群五大三粗的莽漢拆甲胄還算手巧,可到了拚裝時,卻總是幫倒忙。   幾位老師傅險些沒被氣死,破口大罵聲響徹雲霄,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