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四千字,二合一,今日一更) 巨鹿澤,又名大陸澤,為天下九澤之一,與洞庭湖、鄱陽湖並稱。 相傳是奇門遁甲中所說的北方壬癸之水中的北方壬水。 隆冬未至,可這些天氣溫愈發淩冽,湖麵已有薄冰,再不見往日漁船與岸邊垂綸稚子。 冬風卷過,澤畔蘆葦彎腰,不經意間露出一些若隱若現的赭色。 蒼鷹撲兔,落在冰麵。 它昂首闊步,銳利鷹目警惕地朝四周打量,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雙雙貪婪饑渴的目光在盯著自己。 這裡不安全。 它抓著灰兔,展翅高飛,不一會兒便消失在遠處的雲端。 “凍死老子了,那群叛逆何時方能入甕?腿腳也忒慢……嗚嗚嗚……” 蘆葦蕩中響起一聲微不可察的嘀咕,但隨即又被人捂住嘴巴給摁住了。 “噤聲!” …… 類似的事,還發生在各個易於埋伏的區域。 山坳中,背風坡,一名名秦軍枕戈待旦。 直道兩側密林裡,陽光透過茂密的林蔭撒下,折射出一道道泛著冷意的寒芒。 遠處的山坡背麵,兵戈林立,旌旗招展,一架架戰車蓄勢待發,馭手雙目灼熱,死死盯著前方。 …… 直道上,一隊綿延數裡的兵卒正在行軍。 他們幾乎沒有旌旗、大纛,寥寥數桿也皆跟隨中軍行動,方便將領指揮。 從甲胄樣式與大纛的字,可以明顯看出這些兵卒分作四個陣營。 負責先鋒開路的是陳餘張耳率領的趙國殘兵,而負責斷後的則是楚軍,齊、燕兩軍走在中間。 “過了巨鹿澤,就是恒山郡,有了堅城,方才有依靠。” 戰車上,張耳裹著厚厚地貂裘,遠眺北方,卻隻能看見一片白茫茫的湖水。 “現在當務之急是另立新王,再借機征召昔日趙國老臣入朝……” 陳餘隻覺得心累。 自巨鹿兵敗後,兩人的關係好似回到了從前。隻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是大敵當前的妥協罷了。 因此他一開口,也是正事,再不敘私情。 “……跟隨趙歇的那批趙國老臣,皆無下落,應是盡數被秦軍擒獲。” “如今不過兩郡之地,要如此多朝臣作甚?” 張耳淡淡道:“反倒是軍務...若是章邯來攻,尚需一位能獨挑大梁的將軍來抵禦秦軍。” 這不就是拐彎抹角來說陳餘軍略不行嗎? 陳餘嘴巴開闔,卻半晌沒吐出一個字。 沒辦法,他確實差章邯遠矣。 “我保舉一人,或可為將,抵禦秦軍。” 正在此時,張耳回過頭,目光灼灼地盯住他。 陳餘當然知道是什麼意思。 趁勢分兵權。 他心中大怒,想著:‘我尚且念舊,不曾奪你這相國治國理政之權,你這老兒反倒如此心狠手辣!’ 麵上卻是不動聲色,開口問道:“且說來聽聽!” “當年老夫以趙王歇之名,本想征召的人是李牧之孫——李左車,誰曾想他在替父守孝,於是便隻能退求其次……” 張耳繼續說道:“而今李老將軍兵敗巨鹿,身死報國,如此國仇家恨,應當能激李左車前來領軍。” 李左車是趙武安君李牧之孫。 聽說僅僅憑借李牧留下的兵書,就將其祖的兵法韜略盡學了個十成,於趙地聲名鵲起。 陳餘自然早有耳聞。 正因如此,他臉上平靜的假麵才愈發繃不住。 他來了,那我去哪?! 誰都有野心,將一國之兵是何等威赫? 哪會輕易允許旁人來分權? “李牧之孫……” 還沒等他想出推脫委蛇之言,前方便生了亂子,軍卒發生鼓噪與恐慌。 “何事?前方因何而喧嘩?” 他心中一喜,正想著以此為借口糊弄過去,卻聽見有人高呼一聲:“山坡上裡有秦軍!” 秦軍?! 這裡怎麼會有秦軍? 陳餘與張耳彼此對視一眼,心中皆是驚恐與慌亂:“哪來的……” “本將王離,奉上將軍之命,在此等候多時矣!” 兩側山坡,馬蹄聲隆隆作響,一支彪軍從山坡上直沖而下,王離親自披堅執銳,站在馬車上充當先鋒。 他振臂一呼,身後秦軍皆是一同高呼,聲震寰野,沖散九天雲霄。 一個個秦軍眼睛都赤紅,好似吃人的兇獸,咆哮嘶吼著沖下。 也不怪他們。 任誰見到害自己在冰天雪地裡喝了半天西北風的罪魁禍首,都恨不得殺了他!!! “王離!!!” 聽這意思,似乎是秦將章邯早已料到諸國聯軍會從這裡北上撤軍。 這怎麼可能? 可若非如此,又如何解釋這支秦軍為何會突然出現? 張耳與陳餘心中皆升起一抹寒意,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見了懼怕。 與這樣的人爭鋒,吾等真的能贏嗎? “敵襲,應敵! 長戈手兩側回護,阻攔戰車。 弓弩手立刻放箭,延緩他們的步伐! 輔軍將重車推至中軍……” 陳餘還是有幾分果決,短暫的驚駭過後,強行令自己鎮定,有條不紊地發號施令。 若不是張耳離得近,就險些忽視了他輕微震顫的唇瓣。 雖然軍令下達已經足夠迅速,但遠遠比不上突然襲擊的秦軍戰車從山坡上沖下的速度。 那一架架戰車就像移動堡壘,狠狠地撞在長蛇形的軍陣側方,直接將首尾攔腰斬斷。 而王離則在秦銳士的護持下,揮舞著長戈朝中軍殺去。 他也要學學項羽,斬將刈旗! …… 同樣的事,不僅僅發生在這一個地方。 戰場上聲嘶力竭的怒吼與兵戈碰撞的金鐵交擊之聲直沖雲霄、聲傳數裡,不出意外地引起了後續齊燕兩軍的注意。 “戒備!全軍戒備!” 沒等兩軍反應過來,便有一支秦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從蘆葦蕩中沖出,殺了燕齊兩軍一個措手不及。 …… 唯一出的差錯,在最後楚軍身上。 哪怕前方有三國軍隊走過,可範增還是警惕地派出了斥候。 殊不知正是一縷警惕心,救了上萬江東子弟。 兩側密林中的伏兵被斥候發現,迫不得已隻能提前進攻,反倒被項羽掌握了主動權,死傷數千人…… ----------------- “上將軍,前方有軍報呈上。” 近衛撩開帳篷簾子,將一卷竹簡遞上。 恰好此時,英布換好乾爽的衣裳,從帳外走進,一時間僵在原地,不知是進是退。 “來,英布將軍看看吧!” 章邯沒有接竹簡,反而直接讓軍卒將東西遞給英布。 英布臉上露出一抹尷尬:“將軍,這不太合適吧?” “有什麼不合適的?你看就是了,本將允許你看。” 章邯自然知道這封軍報是從王離所部傳來,至於其中的內容也在模擬器中看過一遍。 此時讓英布看,不過是為了震懾,警告他別動其他心思。 英布遲疑地接過竹簡,又瞥了章邯一眼,見上首處那威嚴男子依舊風輕雲淡的點頭,於是隻得將竹簡打開。 “上將軍親啟: 卑將王離奉命於巨鹿澤扼守咽喉要沖,防備叛軍北逃,靜候三日,終見叛軍蹤跡。 趁叛逆行軍疲憊之機,卑將留五千兵馬堅守營寨,餘等皆傾巢而出,給予叛逆沉重一擊,其措手不及,燕趙齊之餘孽盡數大潰。唯楚將項羽整軍有方,陣容威嚴,徐徐而退。 此戰斬首六萬餘,俘獲戰俘兩萬,吾軍傷亡萬餘,可謂之大勝。 上將軍之謀何等深遠,卑將……” 再往後就是王離在興奮之餘寫下的一些贊賞之言,不足一提。 不過英布卻不這麼認為。 他呆呆的看著手中竹簡,原本熟悉的字,此刻卻好似上古文字,拗口難懂。 “如何?” 章邯笑著看了他一眼,隻是眼神中的意味很明確。 英布緩過神來,咽口唾沫,斟酌許久後還是問出了心底的疑問。 “將軍,您是如何知曉聯軍...叛逆的行軍途徑?請恕敗將直言,這些日子似乎沒見著秦軍斥候往北探查。” 前些日子,巨鹿城外那一戰也是如此。 一支秦國援軍不知如何判斷的時機,正巧就截住了燕趙齊三國聯軍。 範增猜測那是章邯的謀算水平高超、深謀遠慮,當時大家都信了。 可現在看來,這豈是一句深謀遠慮能解釋的? 將領要進行判斷,最起碼的需求也是情報,可秦軍的情報…… 英布似乎想到了什麼,畏懼地看了章邯一眼。 傳聞始皇帝為監察六國,立有情報機構,名曰:黑冰臺。 莫不是章邯掌控著黑冰臺? 就算不是黑冰臺,除了斥候之外,他也必定還有獨屬於自己的情報來源。 否則無法解釋。 章邯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隻要有所畏懼就行,不然自己還真不敢用他。 “天機不可泄露。 聽聞將軍曾經娶番縣令吳芮的女兒?如今將軍若願歸降朝廷,本將可派人秘密前往楚地,把將軍的妻兒老小盡數接來。” 敲打過一番之後,該進入正題了。 聞言,英布深吸一口氣。 高大的身子如推金倒玉般趴伏在地: “敗軍之將,能得將軍看中已是天大幸事,又有何不願降?隻盼將軍能不在意布敗將之身、黥字之麵。” 章邯上前,扶著他的肩膀將他拉起:“帳外十餘萬兒郎盡皆是刑徒出身,昔年於驪山服役。 本將把他們帶出驪山,許以軍功民籍,而今各個俱是白身,各個皆有軍功。” 章邯直接擺出事實,表示絕對不會歧視任何人,算是給英布吃了顆定心丸。 “吾聽聞將軍是皋陶後裔?” 英布點點頭,麵色有些羞愧:“布,辱沒祖先英明,愧疚難當。” 實在想不到當年法祖的後裔,而今卻因觸發律法,而被實行黥麵之刑。 但這確實誤解章邯的意思了。 他給了英布警告,又怎麼會繼續壓迫英布的自尊呢? 他笑著擺了擺手:“聽聞在將軍幼時,曾遇相師看相,言:‘當在受刑之後稱王。’ 而今看來稱王或許不可能,但依據大秦的軍功製度與將軍本身的能力,封候拜將還是綽綽有餘。” 英布今天受的驚嚇已經夠多了。 見章邯連他幼時之事都摸得一清二楚,心中愈發肯定他手中一定掌握著一個能力不俗的情報機構。 “上將軍...謬贊了。” “而今你寸功未立,本將也不好安排你的職位,就暫且為本將親軍校尉。 將軍,可有異議?” 看似是商量,但英布沒得選,因為章邯需要他的武力,有大用。 “一切都聽上將軍的。” 英布低下了頭,但心中也鬆了口氣。 “將軍先熟悉一下軍中,三日後,本將帶你回京敘功。” “唯!” ………… 碭郡,昌邑城外。 劉邦嘗試了最後一次攻城,終究以失敗告終。 他站在高處山坡,眺望昌邑城。 往日皆是嘻笑無賴狀的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此刻目光中透著一股陰沉與狠厲。 這次攻城不僅損失了數百位軍卒,更是讓一直作為先登鋒矢的樊噲身中數箭,傷情嚴重。 “樊噲太著急了。” 一道由遠及近的腳步聲在他身後站定,開口是熟悉的嗓音。 劉邦沒有回頭,他知道是誰。 “參,你說我真的做錯了嗎?” 前幾日在軍營中,他安撫眾將情緒,穩定軍心。 一切所作所為,不就是為了再嘗試一次攻城嗎? 可現在損兵折將,好兄弟樊噲直接在床上躺著,說不準就得進棺材裡繼續躺了。 “沛公,不是您的錯。 城池堅固,士卒戰死是常有的事。 至於樊噲... 樊噲太過心急,隻著一件甲,便敢不避鋒矢……” 曹參很冷靜,逐一為劉邦分析失敗的原因。 總之,錯不在您沛公。 劉邦眼中陰沉並沒有好轉。 可臉上卻露出幾分笑意,很給曹參麵子:“參,你說得對,錯不在我! 走,看看樊噲去,這家夥要是真沒了,我會幫他奉養老母,也會幫忙照顧他妻兒。” 曹參露出一抹輕鬆的笑:“沛公,您想照顧樊呂氏,也得看看嫂子答不答應。” “哈哈哈,管她答不答應作甚?” 兩人絲毫沒有主臣之間的間隔,反而勾肩搭背,大笑著山下軍營走去。 聽說當日躺在床上的樊噲在聽見沛公說‘汝妻子,吾養之’的時候,當場把傷氣好了,下床追著沛公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