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歸途!(1 / 1)

泉州。   不同於北方,南方的冬季潮濕,叢山峻嶺,樹木茂盛,還有許多尚未開墾的土地,鳥獸橫行,並不適合百姓居住。   整個大宋王朝,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對南方之人報有偏見。   據稱,趙匡胤曾經刻石記載“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   就連一代名相寇準也認為,南方下國,不宜多冠士……甚至在每年科舉時,都會將本該屬於南方士子的榮譽,強行剝奪,然後讓給北方士子。   一直持續到南宋後期,湖廣兩地才逐漸發展起來,偏見才慢慢消失。   等到了明朝,湖廣兩地的經濟逐漸繁榮,人文氣息濃鬱,慢慢走上了巔峰。   如今的朝廷為了能迅速發展南方,故而處置有罪的官員和百姓,都會流放到泉州、漳州、潮州一帶,從事勞累的徭役,開墾土地,修建道路,采集鹽巴。   更有甚者,對待有大罪的人,會發配到今天的旅遊勝地、當年的蠻荒之地……三亞!   去看猴子呲牙!   “咱們的飯食真是越來越差了,以前還能填飽肚子,現在一日兩餐,這怎麼夠吃啊?”   “唉,朝廷讓咱們挖河,如今是寒冬臘月,潮濕的不行,一筐泥裡麵有半筐水,照這樣挖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挖好啊?”   又有一人抱怨道。   見到這一幕,趙鼎回過頭,看著眾人安慰道:“諸位,若是感到勞累,可以找個石頭歇息片刻,這挖河關係到明年春天的耕種,自然不敢怠慢……”   “朝政吃緊,咱們多開墾一些荒地,就能為朝廷減輕一部分負擔……這一次合議,恐怕金國會獅子大開口,也不知道咱們朝廷會不會答應啊!”   眾人點頭,信服的看著這個老者。   他們這上千百姓,要麼來自當地佃農,要麼就是被發配的,都是身份低微之人。   本來雜亂無序,經常因為乾活不公發生爭執,再說,這沉重的徭役讓他們疲憊不堪,時常有病死餓死的現象發生。   就是這位其貌不揚的老者。   他先是有條不紊的將婦女和老人剔除,讓他們從事簡單的活計。   又組織幾個匠人,打造了一批順手的農具,減輕了工作負擔。等到了閑暇時,還組織青壯進山打獵,讓眾人吃一些肉食。   他也很有才能,時常教給小孩子童謠,傳授他們知識。   所以他在這些人中的威望很高。   就連當地囂張跋扈的官員見到他,也不敢怠慢,都是低著頭,滿臉諂媚的向他問好。   “老丈,聽說您當過宰相?”有個青壯走上前,嘿嘿笑著問道。   趙鼎點頭,說道:“當過,還不止一次。”   “哦?那麼厲害?那您可曾見過皇帝?”   “自然見過。”   “皇帝長什麼樣子?”   聞言,趙鼎認真思索了起來,皇帝長什麼樣子呢?   自己已經被貶四五年了,隻能記個大概了,如今朝堂又發生了什麼變化?秦檜是不是依舊大權獨攬?官家是不是一心想要議和呢?   胡銓、李光也被貶謫,恐怕朝堂再也沒有人與秦檜鬥法了。   自己這輩子……恐怕也沒有機會回到臨安了。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秦檜那個奸賊,在自己被貶謫離京時,還假惺惺的前來送行,隻不過自己不領情,當著群臣的麵,隻是輕蔑的瞧了他一眼,隨後一言不發的離開了京城。   這個時候,以秦檜陰險的性子,恐怕正想辦法迫害自己吧?   潮州?漳州?   就算被貶到崖州,又有什麼好怕的?   在歷史上,趙鼎後來真的一路被貶到崖州(海南),得知自己再也無法回到臨安,再也無法施展抱負時,他為了保全家人性命,在紹興十七年,絕食抑鬱而終。   那個青壯詢問道:“官家長的是不是特別高大,有兩個腦袋,四隻手,穿著金燦燦的衣裳,就像天上的仙人一樣,輕輕一揮手,就能呼風喚雨?”   趙鼎搖頭笑了起來,這猜測未免太離譜了。   看著他認真的表情,趙鼎隻能說道:“你說的沒錯,官家就是這個樣子。”   聞言,那青壯頓時咧嘴笑了起來,又說道:“老丈啊,其實您平日不必這麼忙碌,您是朝中被下放的高官,指不定什麼時候啊,官家又把您召回去了。”   “您看那些趾高氣揚的官員,在您麵前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您。”   趙鼎笑出了聲,搖著頭說道:“回不去嘍,這輩子恐怕再也回不去嘍。”   “您這樣的好人,竟然不能回朝為官,那官家不是昏了頭嘛?”   “不能這麼說。”趙鼎感慨道:“朝中勢力紛雜,又有奸佞作祟,官家也是被小人欺騙,所以才會如此。”   “唉!”   “不過請您放心,就算您一直住在這裡,我們也會好好照顧您的,絕對不會讓您受什麼委屈。這麼些年,您教我們的孩子讀書寫字,還給我們治病……”   青壯絮絮叨叨的說著話,趙鼎看著他,又看向遠處挖河的百姓,心中忍不住有所觸動,這些淳樸的百姓啊,真的沒什麼心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已經老了,這輩子無法再報效國家了,隻希望今後的官家,能夠稍稍振作起來吧,勿要背叛這些百姓……”   趙鼎搖著頭,剛想再說些什麼,就看到有傳令兵急匆匆的跑過來,手裡還拿著詔書。   “誰是趙鼎,你們這裡誰叫做趙鼎!”   趙鼎驚愕的看著他,急忙走了過去,說道:“老夫便是。”   傳令兵舉起手中詔書,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認真說道:“朝中來信。”   趙鼎拍打著身上泥土,淡淡笑道:“說吧,朝中又打算把老夫貶謫到何處?當年老夫身為秦檜的上司,沒能看穿秦檜的狼子野心,這才鑄成大錯!”   傳令兵趕緊道:“朝廷想讓您回臨安。”   趙鼎很不屑,說道:“那秦檜是怎麼想的?還想把老夫帶到臨安折磨?他就不怕老夫藏一把匕首,等他出門時,砍了他秦檜的狗頭?”   “大人,這是官家的命令,說是讓您回臨安主持大局……”   傳令兵將詔書遞給趙鼎。   趙鼎頓時一愣,低頭看了許久,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這詔書上沒有說明什麼原因,隻是讓自己盡快回到臨安,沿途官吏不得阻攔,而且還得好生照料。   “老夫……老夫被起復了?這……這朝中發生了什麼事?”   趙鼎的雙手都顫抖了起來。   “您還是收拾收拾,我們已經為您備好了馬車,還有十幾個侍衛陪同,等到明天一大早,您就可以返回臨安了。”   “不!”趙鼎搖頭。   “啊?”   “老夫現在就趕回去!”   “啊?您難道不歇息片刻?還有您的衣物錢財,也應當收拾收拾啊。”   “個人的小事,怎麼比得過朝廷大事?我孑然一身,又需要什麼行李?”趙鼎嚴肅的看著傳令兵,說道:“我在路上歇息就行。”   “那好。”   同樣的事情,也在滕州和廣州上演,李光和胡銓得知是官家的詔令後,片刻不敢耽誤,在簡單洗漱後,便踏上了前往臨安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