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宦海(1 / 1)

且論三萬六千是 熹知 3091 字 2024-03-16

周弘景駐足在胤安城中,這是他抵達胤國的第三日。街道人來人往、商賈雲集,雖地處西域,卻也如此繁華。微風拂過,帶著絲絲涼意,輕撫過他青衫的衣角,也輕撫過他眉宇間的淡淡憂思。   他望著城墻,思緒紛飛,心念那城墻之外,故土正臨倒懸之境。城墻之上,旌旗獵獵,卻難掩心中不安。他深知,這西境之國,是這場策謀的主掌者,然而,他勢必冒險,是為了兄長、為了家國。   那是五年前的故事。   周弘景時擔任中書舍人,為天子建言獻策,他的兄長周弘禕為時宰相。二人立誌為國,兢兢業業,卻不曾想一場變故,使得淪為階下之囚。   朝堂之上,風雲詭譎。周弘禕被誣謀反,周弘景為兄辯護,卻雙雙被囚。   家族被牽連,一夜之間,名譽權力,煙消雲散,兄長因此喪命,周弘景論為庶人,昔日好友皆不願有所牽連,甚至於親戚亦無人肯接濟,妻子兒女各自奔逃……   周弘景回想往事,潸然淚下,往事悲痛如雲煙,卻鐫刻於骨,復演著那一幕幕。這五年間,他不斷追尋,昔日幕後主使,卻依舊一無所獲。   此刻,他要邁入胤國朝堂,隻有這樣,他才有機會找到真相……   "小人周弘景叩見胤公。"在胤安城的朝堂之上,一位身著素衣的男子低垂著頭,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胤公微微側目,審視著這位來自北溟的使者。隨之緩緩開口問道:"不知國都之人來我胤國,所為何事?"   周弘景深吸一口氣,平息心中的波瀾,緩緩抬起頭,恭敬答道:“胤公,小民此來,是為了入胤國為官。”   “哦?”胤公緩緩開口,話語之中帶著幾分刻薄與嚴肅,“你為何選擇來我胤國為官?難道北溟沒有你的容身之處?”   周弘景聞言,心中微動,知道胤公在試探自己。他微笑道:“胤公,實不相瞞,小民之所以來此,實乃是為求庇護。”   胤公眉頭一挑,似笑非笑地道:“庇護?你倒是坦誠。”   周弘景繼續言道:“胤公,小民曾在北溟為官,因遭人陷害而淪為庶人。家族亦被牽連,名譽掃地。如今,唯有踏入胤國朝堂,方能尋得一線生機。”   周弘景的言辭落下,胤公眼神之中盡是冷淡,他冷笑道:“庇護?周弘景,你以為你是誰?”   他的話語如同寒風刺骨般,讓周弘景不禁寒顫。他抬起頭,迎上胤公那冰冷的目光,心中雖然不安,但也無計可施。   胤公繼續道:“朕的朝堂上,皆是英才薈萃,他們日夜操勞,鞠躬盡瘁。而你,一個被北溟拋棄的庶人,憑什麼認為寡人會給你庇護?”   他的話語如同利刃,直刺心扉。然而,周弘景並未因而退縮,堅定地道:“胤公,小民自知身份卑微,但小民也曾有過抱負和才華。在北溟為官時,小民曾致力於國事,為百姓謀福祉。雖遭陷害,但小民心誌未改。小民願以畢生所學,為胤國百姓謀求福祉,為胤公解憂。”   然而,胤公卻並未被他的言辭所打動,他不屑說道:“周弘景,寡人不缺你這等庸才。之所以給你這個機會,隻是想看看你能在胤國朝堂上鬧出多大的笑話。”   他的話語如同冷水澆頭,讓周弘景的心頭一陣冰涼。他深深地叩首道:“多謝胤公提拔之恩!小民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胤公厚望!”   周弘景的話語雖然恭敬,但胤公卻並未放在眼裡。他揮了揮手,示意周弘景退下。   風卷殘雲,周弘景黯然離開了朝堂,他深知,自己在這陌生的國度裡,如同一葉孤舟,隨時可能翻覆。   茅屋陋舍,是周弘景在胤安城中唯有的寄托,他垂首沉思。   如今胤國尚未對北溟開戰,但並不意味著胤國忠於北溟,而是為了讓五國先行開戰,自己則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可惡,胤國先行遊說聯盟,如今卻又想坐收漁利,胤公如若虎狼啊……"周弘景心中暗自斥責道。   ……   禦史臺處,莊嚴神秘。青石鋪就的小徑,兩旁古木參天,綠葉掩映下,顯露禦史臺那古樸的輪廓。   臺階之上,門楣高懸,上麵鐫刻著“禦史臺”三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   禦史們身著朝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手持笏板,步履從容地進出其間。   禦史臺內,香煙繚繞,簾幕低垂,清風徐來,吹動黃卷青燈,筆墨在紙間徘徊。案上堆滿了奏疏,字跡如行雲流水、端正有力。   "陸瑾,你言秘書郎江百川以金銀行賄於你,可有憑據?"禦史大夫魏玄貞身著玄色蟒袍、神采英拔、年近不惑之年,正神情嚴肅地審視著下方的禦史陸瑾。   陸瑾微微一怔,隨即從袖中取出一卷絹帛,雙手呈上。魏玄貞接過絹帛,展開細看,隻見上麵詳細記錄了江百川行賄的時日、地點和金銀數目,字跡清晰,無一遺漏。   魏玄貞眉頭緊鎖,他抬頭看向陸瑾,沉聲道:“此事屬實?”   陸瑾低頭,聲音堅定:“禦史大夫,此事屬實。江百川為求我為他掩飾貪腐之事,多次行賄。此絹帛便是他行賄的證據。”   魏玄貞目光如炬,掃視著絹帛上的每一個字,隨後長嘆一聲,道:“江百川,才華橫溢,卻誤入歧途。可惜,可嘆!”   陸瑾默然,他心中暗喜,江百川的仕途已走到了盡頭,這一切將由自己掌控,他知道,朝中盡是偏安一隅之徒,已無人可阻止櫟國征伐。   禦史臺內,一片沉寂。魏玄貞的嘆息聲在空曠的大堂中回蕩。   “陸瑾,”魏玄貞的聲音打破了沉寂,“你且將這卷絹帛交由刑部,讓他們徹查江百川一案。務必確保公正無私。”   陸瑾點頭稱是,心中卻是不屑。公正無私?在這朝堂之上,誰不是為一己私利而爭鬥?他接過絹帛,轉身離去,心中已有了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