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零二十三年一十一月二十三日(1 / 1)

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   我已打算,之後兩天都不給太陽花澆水了,   因為經過上一周連續不斷,早晚兩次的灌澆下,   現在花盆裡麵的水分已經很充足了,不需要過多的水分供應。   至少除去太陽光照射帶來的蒸發消耗,以及植被生存所需的吸收量,還有50%~60%的水是可以儲存在土壤中的。   而這部留存下來的水將可以維持一周的活躍時間。   ……   花盆的土壤板結問題依舊嚴重,土質不甚鬆軟,所以導致水分下滲的速度和時間都成倍增加,   我預估昨天早上澆下去水,它的“前鋒部隊”最快已經到了泥下16~17厘米,至於“主力”仍然還在中上段10~13厘米,殘餘“殿後”的7~10厘米這裡停住不動了。   (花盆高度約35厘米)   ……   我的目的是通過減少水分供應,物理上減少表土的水分含量,使之整體下移。   將1~5厘米處的,60%~70%的含水量下降到下一天的50%,甚至是40%,這樣逐天減少20%,每多一天,就在原來20%的基礎上,再加上5%,在第三天的時候,剛好到最低的5%~10%。   (理想的天氣狀況下,構思理想的水分消耗狀態,得出的較模糊的數據概念)   之後的行動,是進而誘使太陽花產生“生存危機”,催發它的生長潛力,促進生根速率,讓它主動向下尋找水源,   最終的結果,是讓太陽花提前時間完成紮根,實現生物的自生循環有序進行。   (但我深思熟慮之後,覺得有點“揠苗助長”的意味。   並且寫得很像大學生的畢業論文,水分比紙張重,但有理有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