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日,星期六 …… 早晨7:20,雖然今天不是很大霧,但我依然心存期待。 …… 上午9:08,太陽如約而至。 天氣預報還是挺準的,知道我今天要去進貨了(?°3°?) 即使白雲密布,但總有一塊地方是留給太陽的。 …… 今天上樓去看太陽花。 驚喜的發現,有一些光溜溜的枝條側邊長出了新的嫩芽,那是新的分枝。 雖然不是很明顯,僅僅隻是一小段,隻有2~3mm的長度,生命力很弱,但總歸是希望。 而且不隻是個別按例,其他地方也有新芽長出。 這證明新移栽的太陽花經過持續兩天冷氣雨自然灌澆下的催發之後,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適應期,過渡到下一階段的發育期。 發育期大概在半個月後,新枝條會迅猛發展,預計在年末會基本覆蓋花盆上方50%~60%的麵積。 這奠定了往後發展的大致框架,為明年進入穩固期作基礎。 但在這段時期之內,有兩大問題最為致命。 就是培育和保養。 這兩個都是人工乾預方麵的東西。 對於培育,我隻要做好在早晚(7:00,17:00)兩個時間段定時給它灌澆就行了。 至於花肥方麵,我還是選用自然肥,就是養烏龜的水池可以無限量供應,就是量少不夠分,以及“產出”的周期較長而已。 (這絕對不是因為我沒錢,不舍得買化肥,而是太陽花吃不了這細糠,撐不住) 對於保養,主要是土壤的問題。 歸根結底,在於土質。這個土壤問題太嚴重了,泥土存在著很多雜草的成分,這是一直存在的,與經過特殊處理的營養土不同。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雜草長出來,這樣雜草的生長周期很短,隻有2~3天,隻要水分供應充足很快就可以長出一大片,很難纏,無論除掉多少,過兩三天就會重新形成規模,而且生命力極強,澆點水就活過來了,頗有種“春風吹又生”的感覺。 雜草的生物結構很簡單,需要的自然能量很少,所以生長周期很短,而太陽花的生物結構與之比較,是復雜很多的,不僅需要更多的自然能量,還需要很多土壤物質,大氣中氮、氧成分……也就是俗話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所以才會有七天的移摘適應期,一個月的發展期,還要很多的人工乾預才能生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