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造紙處(1 / 1)

紅樓九千歲 恰個北瓜 3344 字 2024-03-16

賈協這一段愛國且不圖虛名之語,有的人相信了,有的人不信,有的人若有所思,也不知道是信還是不信。   在賈協放棄賽馬一事的利益後,那六個掌印與李掌印便圍成了一張桌子,商討起各家出力的多少與利益的高低。   這第四批也是最後一批,所以賈協見沒有他的事情了,就向各個掌印告辭,離開了李掌印的官署。   賈協又掏出幾張寫著賺錢辦法的紙,準備送給司禮監和禦馬監的大璫,可他連門都沒有進去,就被“勸退”了出來。   賈協直跺腳暗罵,這一幫狗眼看人低的玩意兒。   不過賈協經過剛才的事情後,心理承受能力增強了不少,在稍微宣泄出怒火後,就平復了心情。   而且,白來的功勞都不撿,跟傻子有什麼區別。   他又何必跟傻子置氣呢。   賈協慢條斯理的回到自己的官署,並安排烏木牌召集他手底下的造紙處各甲長裡長來。   掌印們的事情處理完了,那他也該處理一下自己的事情了,畢竟那五萬兩的定額不能不賺來。   劉監丞沒有發現賈協偷偷召集了造紙處的主事人,他依舊沉浸在賈協故意給他的那份大綱裡,在紙上寫寫畫畫,思考著那份“燕國地圖”般大綱的各個步驟應該如何行事。   在寫到一半的時候,劉監丞猛的笑了起來,又急忙捂住口鼻,在環視一圈,發現賈協又出去後,才放肆的大笑起來。   原來,劉監丞在看到大綱裡某些文字的時候,忽然記起自己昨天是如何偷偷給賈協下絆子,埋釘子。   一想到今後賈協在執行這份大綱的時候,因為困難重重,而被折磨的疼不欲生,最後效果不佳,反被自己打倒。劉監丞的笑意就根本壓抑不下去,隻能放聲大笑起來。   而正在打算走出寶鈔司衙門的賈協敏銳的聽到了劉監丞的笑聲,腳步隨即一滯,然後搖了搖頭,說了句“人作孽不可活”,腳步繼續落下,跨過了門檻。   因為造紙處的甲長裡長們不能進皇宮,所以賈協隻能讓他們在一家小酒樓集合,自己去那裡找他們。   來到小酒樓,賈協往上走,直到天字號的包間。   打開包間的房門,幾十個穿著各異,年齡不一的漢子堆在包間裡,或是摳腳,或是摳牙,或是翹著二郎腿,唾沫橫飛,或是安穩坐著,指點江山。   一副眾生相。   在賈協打開房門進來後,漢子們立刻發現了他身上的太監製服,明白是上司來了,一個個像班主任進班的學生一樣,在剎那間緊閉口舌,鴉雀無聲。   頓時,這包間裡靜的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賈協祥和的笑了笑,跟個老乾部似的,擺手道:“大家不要拘束嗎,該說說,該吃吃。石翁知道,我這個人平素最平易近人了,沒有什麼官架子,大家也無須把我當成官,就當看見個普通後生。”   話雖如此,誰信誰煞筆。   眾甲長都異口同聲的說道:“不敢。”   又客套了幾句,賈協點了一桌子酒席,和他們一起吃喝起來。   本來這些甲長們還有些放不開,但喝了幾杯酒後就好多了,關係好的甚至勾肩搭背,講起葷段子了。   又吃了一會兒,見大家都酒足飯飽,吃的差不多了,賈協也就擦了擦,說出了正題。   “聽說,哥幾個,平時在外麵都接私活呀。”   此言一出,就算喝的再多的甲長都醒了酒,一個個如臨大敵的樣子。   跟賈協關係最好的老石頭,鼓起勇氣訴苦道:“協大爺,我們這也是不得已為之,上有老的,下有小的,神京這天子腳下,花銷又多。不弄點私活,難喲。”   “對對對,我那八十的老母今天藥錢都花了一兩銀子。”   “誰不是呀,我兒子進私塾,那何秀才張口就是五兩銀子,我急的頭發都白了。”   隨著老石頭發言,其他甲長也反應過來,紛紛叫起委屈,想要博得賈協的同情。   賈協伸出右手,高高揚起,又落了下來,做出壓製的動作。   眾人見賈協這樣,知道他想要說話,止住了嘴。   “我今天來,不是為了譴責,或是懲罰諸位的。”賈協一邊環視,一邊說道:“我沒進宮之前,也是神京小民的一份子,了解咱們神京小民的生活不易。所以我十分理解兄弟們為了補貼家用,而做出的小小出格。”   “不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總這個樣子,也不是回事兒。神京首善之地,聖天子在朝,大家逃得過初一,逃得過十五嗎。”   “因而,我想了個招。咱們繳納一定的稅款,將辦私活的事情合法化,就跟前些天的禦瓦一樣,既能繼續乾私活,又不必擔驚受怕。多好。”   “當然,前提是不得耽誤宮裡的草紙生產。”   賈協這一大串子話講出,底下的眾人皆陷入了沉思,盤算起合不合適。   “大人,那我們需要繳納多少稅款呢。”一個甲長問出了這個靈魂問題。   賈協摸了摸下巴,數了數這裡的人頭,回答道:“每個造紙廠每五年一千兩如何。”   甲長們立刻心算起來,五年一千兩就是一年二百兩,他們乾私活一年大概可以掙下五百兩,稅率也就是四成,一年隻能掙下三百兩。   不過,也不能死板的這麼算,在放開後,他們各個造紙處肯定能獲得更多的訂單,掙得也更多了。   這麼一算,說不定還有的賺呢。   於是乎,很快,甲長們便紛紛點頭,表示擁護賈協這一決定。   但,畢竟在場有五十多號人,背後也有五十多個造紙處,他們的利益並非完全相同。   有的造紙廠接的私活少,一年連二百兩都賺不下,交完稅款反倒虧錢了,這些造紙廠自然不樂意交納稅款。   賈協眼尖的發現了幾人露出不情不願的表情。   他想了想,補充道:“這個稅款不是強製的,如果不想交可以不交,但如果不交的話,就不準繼續乾私活了。抓到的人,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