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失意者聯盟(1 / 1)

很多人知道吳宇森,是從他的“暴力美學”開始的,但是在這場對話之前,吳宇森三個字,跟“暴力美學”還八竿子打不到一塊。   吳宇森1971年加入邵氏影業,師從名導張徹學習拍攝電影,後來跳槽到了嘉禾,接著又跳槽到了新藝城,一路以來,還算是順風順水,不曾想自己的事業那麼早就進行了下滑期。最失落的時候,吳宇森想到了自己的恩師——張徹。   張徹非常器重吳宇森,經常讓別的導演按他的意見來改,對此眾人頗有微詞。吳宇森單飛前,特意給張徹寫了紙條解釋和道歉,“我從您那裡學了很多東西,但是現在外麵有人找我做電影”。   往事如煙,後來就有了開頭兩個中年人談心的那一幕,為報知遇之恩,徐克把自己想導的《英雄本色》送給了在困境中掙紮的吳宇森。他建議吳宇森把這個故事改成警匪片,另外又叮囑了一句,“把你這幾年的感受也寫進去”。幾瓶啤酒下肚,吳宇森看著窗外香港的黃昏升起豪情,“我們一起來改變香港電影吧!”   當時香港年輕人所謂的“潮流”,全是來自西方、來自霓虹的異域風情,追逐著朋克的造型,卻沒有朋克的靈魂,霓虹歌星留半邊頭發,他們也留半邊頭發,說著自己都不太理解的句子,把精力耗費在一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上。而優良的傳統和信念已被人們稱之為“過氣”。吳宇森想讓被人們遺忘的信用、擔當和義氣重新被喚醒。於是,《英雄本色》就有了一個與英雄本色似乎毫不相關的英文片名。   《英雄本色》裡的豪哥,曾經是一擲千金,風光無限的老大哥,可被兄弟出賣入獄以後,卻淪為了人人可以踩一腳罵兩句的計程車司機阿豪。正所謂爬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慘。而豪哥的扮演者狄龍早年是張徹的禦用男主,《死角》《新獨臂刀》《報仇》《十三太保》《刺馬》等等電影的成功,讓狄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超一線,用現在的話說,就叫做“頂流”。   時間來到1985年,《英雄本色》上映的前一年。狄龍收到了一封邵氏公司的信,上麵隻寫了一行字,“謝謝你多年來為公司做出的成績。”那一年狄龍和邵氏的合約到期,但公司卻並沒有像往年一樣與其續約。狄龍這才明白,所謂“終身職業”隻是個笑話。   演藝公司要的,是一代新人勝舊人。離開邵氏,39歲的狄龍連BP機都不會用,幾個月沒接到戲的他給老東家打電話,無果,他又給一直想挖自己的嘉禾公司打電話,依然無果。接連遭拒,狄龍曾經做大哥的自信蕩然無存,甚至想過要退出電影圈。就在這時,同門師兄弟吳宇森打來了電話,“龍仔,聽說你不做大哥很久了。”   戴著拉風的墨鏡,囂張至極地用鈔票點煙,小馬哥一角,至今還是70後80後口中津津樂道的英雄人物。80年代更是紅到發紫的IP,《英雄本色1》裡小馬哥都陣亡了,《英雄本色2》裡卻生生造出了一個跟小馬哥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弟弟。《英雄本色3》直接舍棄了宋氏兄弟阿豪和阿傑,索性就拍起了小馬哥的前傳。足見小馬哥的號召力有多大。然而,在86年《英雄本色》上映之前,扮演小馬哥的“發仔”卻是一味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藥”。   他接拍的電影,幾乎部部都賠了錢,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漸漸地,人們也給發哥冠上了“毒藥發”的稱號。很多導演將其拒之門外。有一段時間,甚至還要靠接拍“風月片”來維持生計。   此後,發哥開始接拍一係列小成本電影,這幫助他獲得了84年的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但這些小製作電影雖然叫好,卻不叫座,票房始終徘徊於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根本無法幫發哥摘掉“毒藥發”的帽子。   1986年,《英雄本色》開始籌拍,不過小馬哥的首選卻不是發哥,而是新人鄭浩南。說是天意也好,說是巧合也罷,鄭浩南的檔期出現了問題,劇組的資金狀況也出現了問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困頓中的吳宇森找徐克想辦法,於是徐克的女友施南生給吳宇森推薦了當時片酬非常低的“毒藥發”。   當周潤發看到劇本中那句“我等這個機會等了三年,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強,隻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電影中的小馬哥也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風雲人物,墨鏡風衣,雙槍復仇的名場麵,成為了無數後來者模仿的對象。可是在兄弟進了監獄,自己又斷了腿以後,他也隻能忍氣吞聲在大哥成身邊當一條“狗”。   他把這個角色演活了,演絕了,演得把小馬哥和發哥變成了一個人。原本小馬哥這個角色隻是一個戲份不多的配角,但發哥的表演卻越來越進入佳境,吳宇森看到了這個角色的潛力,開始給他加戲,發哥自己給自己加戲。嘴裡叼火柴的動作,劇本裡是沒有的,發哥自己根據人物的脈絡設計了這個動作,而這個動作竟然成為了經典。   人戲合一的表演,最終讓發哥獲得了滿堂彩的高度評價,就連電影海報的C位都變成了小馬哥。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裡程碑。這是一部香港從未有過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人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義氣、地位、尊嚴”的追求。吳宇森豪氣畢現,在影壇積鬱已久的失意與報復浸透了每一個電影畫麵,流暢如歌的剪接無可挑剔。   前世電影一經上映就大爆特爆,不僅成為當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還火遍霓虹,韓國,以及東南亞,更是攬獲無數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