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師傅回來了(1 / 1)

“徐靜平,你吃早飯了嗎?”   “早就吃過了。”   “還要不要再吃點?”   “不要,我現在該沒餓。”   “那我就做我自己的了。”   早飯還沒吃,楊玉坤打算做碗麵條吃。   把鍋架煤爐子上,正當他準備炒臊子的時候,韓春明睡眼惺忪的跑過來,一看就是剛睡醒。   剛才他去韓春明家換引火炭,韓春明都還沒起床。   “小五哥,吃了嗎?”   “沒呢。”   “麵條吃不吃?”   “吃。”   “得嘞。”   楊玉坤又切了一點肉,把肉臊炒好然後燒水下麵條。   “小坤,咱們明兒下鄉?”   “行啊,去哪兒?”   “門頭溝那邊逛一圈。”   “成,明天什麼時候去?”   “早上吃過早飯咱們就走。”   “沒問題。”   之前倆人就約好了,等他放寒假一起去四九城周邊的鄉下轉轉,看能不能淘到一些老物件。   反正放寒假了也沒什麼事,與其天天擱家裡帶著,不如去鄉下透透氣。   能淘到頗具價值的老物件當然好,就算淘不到,也權當出去旅遊了。   “吃飽喝足就是舒服,哥們還約了人,就先撤了。”   在楊玉坤這兒蹭了一頓早飯,吃飽喝足之後,韓春明徑直前往伊利食品廠。   楊玉坤在家待了一天,哪也沒去。   主要是外麵太冷,徐靜平不想出去玩,也擱他家待了一天,吃了晚飯才離開回自個家。   “楊玉坤,你和小五哥去鄉下準備去多久?”   “不知道,看情況唄,過年肯定會回來。”   “早點回來,我爸媽說了,讓你今年去我家一起過年。”   “成,對了徐靜平,過幾天去學校拿成績單,別忘了把我的成績單一起拿回來。”   “放心吧,忘不了。”   “你回去吧,我就不進去了,我去胭脂胡同看看我師傅回來了沒有。”   楊玉坤將徐靜平送到她家門口,然後去了胭脂胡同。   明天一早他就和韓春明下鄉去淘老物件了,具體什麼時候回來他也不清楚。   有可能兩三天就回,也有可能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   師傅這次出門去了這麼久,也不知道回來了沒有。   “這老頭子可算是回來了,師傅,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到胭脂胡同一百三十七號院一看,楊玉坤發現師傅家裡點著燈,門也是開著的。   是師傅回來了。   因為師傅家裡的鑰匙,隻有師傅一個人有,其他人都沒有。   楊玉坤把自行車支門口,進了師傅家。   “徒兒來了,快過來陪為師小酌兩杯。”   “師傅,您這是又淘到好寶貝了?”   進屋一看。   師傅正在小酌。   整了一盤涼菜豬頭肉下酒。   剛進屋,楊玉坤就被師傅桌上放著的東西吸引了目光。   四隻仙鶴。   很明顯,師傅這次去鄉下,又淘到好寶貝了。   破爛侯笑道“看看,我這對物件怎麼樣?”   “師傅,這是一對香爐,這東西做的也太精致了吧,這是一對皇家香爐,雍正時期的物件。”   楊玉坤仔細打量著麵前這對香爐,該對香爐的形態為一對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   鶴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一條狀藍釉,以掐絲作羽紋,鶴嘴施墨綠釉,紅頂。   翅膀可開合,為蓋。   底座藍釉鏨胎琺瑯為石,底綠、白掐絲琺瑯飾浪花。   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相結合的工藝,表現出雍正朝時期藝術品製作的嚴謹、執著和藝術修為。   當香爐點起的時候,煙從鶴的口中緩緩飄出,縈縈繞繞,仿如身置仙境。   鶴形香爐多為一對單鶴,而這對香爐卻是雙鶴,極其罕見。   “不錯,一眼就能看得出這對鶴形香爐的出處,為師很欣慰。”   “嘿嘿……俗話說得好,名師出高徒,我之所以能這麼厲害,還不是師傅您教得好嗎。”   “既然你小子能看出這是雍正時期的皇家香爐,知道這對香爐背後的典故嗎?”   “請師傅解惑。”   這對香爐背後的典故,楊玉坤還真不清楚。   “這對香爐是弘歷送給雍正的壽禮。”   “乾隆送給雍正的?”   “沒錯,那時候弘歷還是太子,為其父雍正皇帝賀壽而特意定做了這對香爐,因此才有了大鶴加小鶴的造型。”   破爛侯指著這對香爐給徒兒講解起了這對香爐的出處。   這對香爐製作於雍正年間,是太子弘歷送給雍正的壽禮。   鶴象征和平和長壽,大鶴象征的是雍正,小鶴象征的就是當時作為太子的弘歷。   大鶴口中之桃子也寓長壽之意。   而大鶴口中的仙桃,正是小鶴所獻,表現了太子弘歷祝賀父親雍正長壽的意願。   這玩意,全世界僅此一對。   “居然是乾隆送給雍正的壽禮,師傅,沒想到這樣的寶貝都讓你淘回來了。”   這對掐絲琺瑯雙鶴香爐本身都製作的極其精美,又是乾隆送給雍正的壽禮,這東西可太難得了。   “我也就是運氣好,偶然情況下發現了這對香爐。”   破爛侯這次去鄉下,淘回來的並不止這一對老物件。   他這個淘回來的物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加起來有三十來件吧。   這對香爐,是最為珍貴的一件。   那怕是放在他的所有藏品中,這對香爐也是名列前茅,一點不輸他手中的南宋哥窯八方杯和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對了師傅,跟您說一事,小五哥邀我明兒去鄉下尋摸老物件。”   “你小子也要去鄉下,去哪兒?”   “去門頭溝那邊逛逛,正好現在放寒假了,在家待著呢沒什麼事,去鄉下透透風。”   “去唄,隻剩下半個月就要過年了,我就不去鄉下了,就在四九城的胡同裡再逛逛,看看能不能再翻出一些老物件。”   “小五哥說四九城胡同裡的老物件,都快被你淘光了。”   “這小子純粹就是睜眼說瞎話,皇城根腳下胡同裡的寶貝多的是,我一個人怎麼可能全淘完,我在胡同裡淘的老物件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他雖然比韓春明那小子多乾了幾年收破爛的行當,在胡同裡確實也淘到了一些不錯的老物件。   但要說他把四九城胡同裡的寶貝都淘完了,這話肯定不對。   胡同裡隱藏的寶貝很多,乾這行也講究個緣分,能被他淘回來的都是跟他有緣的老物件。   那些跟他沒緣的老物件,至今還隱藏在胡同裡明珠蒙塵。   偌大個四九城,藏龍臥虎之地,並不是所有人都不識貨。   他曾經也遇到過不少手中有好東西卻不賣的人。   無緣的加上有緣無分的,胡同裡的老物件還多的很那,就看最終誰跟這些老物件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