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現實之錘,何德何能(1 / 1)

宋賊 把桌子放下 5030 字 2024-03-16

“不用擔心,我家郎君雖然平日裡不在石泉縣中,但他交好此地劉押司。我倆已經拜托過劉官人,到時候如果有差役願意送你們去趙家莊的話,少不得他們的好處…”   事實上趙斌即使不給幫忙的差役好處,縣衙都很樂意將這批異國流民丟給他的田莊。即可以省下一筆開銷,惹出事端來也能有人背鍋。   不過趙斌底氣不足,因此需要借助劉業的關係為跳板,主動去經營好本地的關係網,形成利益共同體。   主打一個樂善好施的名頭,在石泉縣中廣結善緣。   以求達到趙斌即使不在莊中,依舊有人願意自發為他維護莊子的官匪勾結的生態圈。   而小武和王小乙,則是以他隨從的身份放在莊子中的代理人。   這兩人,一個機靈早熟、善於察言觀色,一個能擔事情、外柔內剛。   雖然年紀不大,但用來管理一個小小的田莊卻是夠用了。   總好過呆在好勇鬥狠的賊窩中,虛度年華…   最重要的是,兩人清清白白又處於發育的高峰期,隻要過些時日就會容貌大變,極好斷掉過去的身份…   。。。。。。。   小武二人所說的話,無疑像是強心針一般注入這群惶恐的流民心中。   他們將兩人的告誡記在心中後,繼續朝縣城而去。   不久之後,又幾個人影出現在風雪之中…   周而復始…   時間一晃,又過三天。   絕大部分從北方逃難來的難民,都去往了富庶的興元府方向。   南下石泉縣的難民並不多。   但趙斌憑借著更優厚的待遇,還是陸陸續續吸引了一兩百個難民作為農莊的浮客。算上這些浮客背後的老弱婦孺的話,數量少說也有三百人…   其中還有十數個手藝人,多為木匠、泥匠,以及不少會織布的婦女。   除此之外,還有八個身份見不得光,或者如之前那個田毅般有特殊理由的漢子加入了刀郎寨中,落草為寇。   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悍勇之人。。   也讓他麾下寨兵的數量接近了50人。   在這個時代,人口是各方勢力的根本所在。   但因為趙斌此前毫無根基,一口氣招攬了這麼多人後,問題也隨之出現。   刀郎寨這邊問題不大,主要壓力出現在趙家莊那邊。   不到500畝的田地根本無法做到自負盈虧。   想要養活三百人,以南宋的畝產量也至少得有兩千到三千畝地!   如果不想辦法謀個路子,以趙斌的財力怕是很快就會坐吃山空。   算算這段時間的消耗,趙斌倉庫裡還有差不多2400餘貫錢財,反倒是糧食還略有富餘可以等到下一個收獲季。   想到自己永遠都不夠用的錢財,趙斌欲哭無淚。   他已經無數次後悔,前世的時候為什麼不把百科全書背下來,或者努力學習考個理科博士生之類的。   這可比自己的眼睛靠譜多了。   他腦海中的知識雖然涉及了很多的先進理念、先進知識、歷史信息。   但除了基礎數理、牛頓三定律這種普及的知識之外,具體專業知識他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門外漢。   就連穿越者必備的完美‘黑火藥’配方,他也隻知道可以通過硝酸、硫磺和木炭可以配出來。   但具體怎麼配,怎麼提純,怎麼煉製,正常人誰特麼會去學習啊!   更別說什麼煉鋼法,製作肥皂、香水,水動力壓力錘之類的了。   沒有事先查資料的情況下,恐怕一百個人裡麵都未必能有1、2個把具體細節全記下來吧。   “嗎的!如今合法身份也有了,我就不信憑著我超越時代的見識,搞不起養人的產業!”   靠打劫來供養人口,無疑是愚蠢且不可持久的。   所以趙斌決定去城裡辦個作坊。   最理想的,肯定是鐵器坊。   畢竟武備是安身立命之本。   若是能形成產業體係,並且僥幸把煉鋼和鍛造技術拉上去,對日後好處多多。   而且宋朝對民間置辦鐵器坊是持開放態度的,有記載最多時達到過600多家煉鐵坊。宋朝鼎盛時期的煉鋼年總量達到15萬噸。   什麼概念?1840年的英國才2.5萬噸…   隻可惜,趙斌生不逢時。   隨著吏治日益腐敗,民坊想獲得鐵礦和煤炭成本越來越高,最終導致民間的煉鋼產業崩盤。   煉鐵坊已成南宋的夕陽產業。   趙斌這點可憐的資金,想用虧本經營的方式強堆產業和科技樹隻是白日做夢。   因此選擇第一個作坊必然是要能賺錢的。   肥皂、香水、化妝品之類的就算了,無數歷史文中最佳開局第一桶金,可這時代根本找不到專業的手工藝人。   那麼當前民間哪種作坊最賺錢?   毫無疑問,是釀酒。   蒸餾技術的原理實在太簡單了,趙斌雖然不會但隻要肯花功夫肯定可以搞出來。   到時候大賺特賺。   可這東西雖然賺錢,但是一旦被模仿或者泄密,那未來就損失了一張好牌。   趙斌還沒有掌控可以獨吞蒸餾酒好處的強大勢力。   而且釀酒業在這個時代屬於下金蛋的雞,想要染指並不容易。比如石泉縣的釀酒坊,就是劉業等高級吏員身後的豪強家族把控的。   迫不得已,趙斌隻能將目光投在紡織業上麵。   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廷的俸祿形式,都分為三類。   一是現錢,二是米糧,最後一個就是娟布。   都是可以拿出來直接當貨幣使用的。   絹布的用途實在太過廣泛,不僅可以用來做衣服,還能用來代替紙張、製作軍隊的棉甲等等,生活中方方麵麵都要用到。   除此之外還能夠出口外銷,賺取豐厚的報酬,和茶葉、瓷器地位等同,甚至能夠遠銷歐羅巴。   但是,在南宋的一眾苛捐雜稅中,最黑暗的,也是這絹稅。   官吏通過提前預定的方式向百姓定製絹布,收取絹稅。   這本來是北宋時期,朝廷讓老百姓增加收入、促進生產力的一項仁政。   意思就是百姓通過向官府下定金,承攬今後一年的絹布數量。   到時候隻要交出約定好的絹布,家中就能夠獲取豐厚的報酬。   結果南宋後期,某些地方一收就是幾十年的絹稅,交不出就去借高利貸抵上…   直接把人給整到家破人亡。   其實底層的小吏們也不想這麼狠,實在是他們屬於‘義務’勞動,本身是沒有啥薪水,數量又多。經濟不景氣時,隻能靠這種手段保持自家的營生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說這麼多,就是鋪個時代背景,並說明紡織行業的市場很大,方便投身其中…   “想要做大做強就得打破常規,殺手鐧我都想好了,就是解放婦女的生產力!如此一來我必然可以快速崛起成為大宋頂級的資本家。   到時候再編個擁有核心價值觀的東方資本論出來,我特麼不得名留青史、震古爍今?對不起了啊,馬恩先生,嘿嘿嘿…”   趙斌懷揣著成為超級資本家的夢想,準備前往石泉縣發展事業去了。   然而夢想雖然美好,但還沒進城,趙斌就感覺自己被一記悶錘打回了現實…   金燦燦的夢想世界褪色,取而代之的是眼前斑駁的破爛城墻。   城門口外的告示欄上,貼著幾張通緝犯人像。   其中最新鮮的那張,是個歪著嘴的亂發男子。   旁邊還有簡單的罪名、大致年齡、形象的注釋。   ‘無名氏,年約十五六歲,身高七尺半,為人張狂…罪名:擾亂縣治,毆打本縣押司及百姓數十人,為人乖張、窮兇極惡…’   不遠處,還有其中一張發黃破損的頭像,額頭有著幾條皺紋、眼睛倒豎的大胡子男子,注釋上勉強還能看清‘趙叔河’三個字…   但要說最吸人眼球的,卻是一張寫有‘王六’名字的海捕文書…   那罪名簡直聳人聽聞:江洋大盜+朝廷要犯+謀逆亂黨…   一大串的十惡不赦罪名。   ‘王六兄弟,你這是何德何能啊…’   ‘何至於被一份信禍禍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