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3路守軍(1 / 1)

靠著三人加起來的兵力,攻打隨縣還算充足,可剛拿下的城池肯定得留下人把守,如此一來,若是繼續攻打大軍駐守的章陵城,就有些兵力不足了。   況且章陵縣在劉表平定荊州前便不是小城,在荊州平定後,章陵郡從南陽郡分離而出,又經過了蒯越那麼長時間的經營,期間大力建築章陵縣城,以條石和青磚修補原本的夯土城墻,使得章陵城池成了荊州頂級堅城之一。   隨縣附近水網密布,森林茂密,灌木叢生,其水路甚至可以一直延伸到江夏郡的雲夢澤一帶,而雲夢澤是對江漢平原上湖泊群的總稱。   相比於先秦之前那浩如瀚海的雲夢澤,如今的雲夢澤麵積已經縮小了將近一半,但即便如此,北至安陸,西至華容,東到沙羨,南至洞庭湖以北,這一大片廣闊的區域,基本也都屬於雲夢澤的範圍。   事實上,雲夢澤區域內,已經分割成了一個個小湖泊,其中有沼澤相連,歷史上曹操赤壁戰敗到了烏林,已經能夠“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隻不過道路過於泥濘,有些難以前行罷了。   但章陵城位於溠水西側,且離得較遠,黃蓋手裡的水軍到了那裡壓根無法發揮,無非上岸攻城,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還不如讓他們扼守水道,埋伏劉表手下的水軍呢。   周瑜在出兵之前就已經寫信向孫策建議、可以先行解決掉劉表手下所有水軍後,黃蓋率領的水軍便再無威脅,到時候水軍將士可戰可退,劉表等人就隻有往而興嘆了。   他不知道的是,孫策能讓典校在荊州安插探子,蒯越這樣的聰明人自然也能想到建議劉表派人去孫策治下做探子,而蒯越在收到孫策軍攻下隨縣後,第一時間就派出快騎前去向劉表求援。   三日後,襄陽城,州牧府內,麵色難看的劉表高坐在堂上,原本就已經日漸衰老的他,麵對著孫策軍的攻伐自是免不了更添幾分疲憊,那濃重的黑眼圈,灰白的頭發,以及鬆弛的皮膚,令其看起來似乎隨時會油盡燈枯一般。   劉表年輕時,也是天下名士,容貌過人的風流人物,可那些已經被歲月和戰爭摧毀了,他強打精神,看著堂中的文武諸將,心中生出了一股無奈感。   這麼多的文武賢臣,卻拿那孫策小兒毫無辦法,劉表現在也不知道是該勉勵這些下屬比較好,還是得責備他們才行。   他憂心忡忡地問道:“那孫伯符率數萬大軍前來攻我,諸位中誰能教我如何退敵?”   堂中眾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願意出言,而是齊齊看向了離劉表最近的幾人,分別是主簿蒯良,軍師兼南郡太守蔡瑁,水軍大將張允,還有大將王威,這四人可以說是現在劉表身邊最能說得上話的了。   蒯良自不必說,劉表定荊州的首功便是他和蒯越,再加上蒯家是荊州士族的代表,在劉表手下的地位是超然的。   蔡瑁是劉表的大舅子,又是荊州蔡氏的家主,在荊州士族之中也頗有影響力,地位也不比蒯良低。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算是精通水戰的一員將領,原本是掌管襄陽水軍的,在黃祖父子死後,整個荊州水軍都歸了他管,不過也就名頭大了,到了此時劉表麾下也隻剩不到一萬五千人的水軍了。   雖然整個荊州的人口要比揚州多得多,但荊州三大人口郡中的零陵和長沙都已經丟了,隻剩一個南陽,能招募到這麼多水軍已經很不錯了。   王威和文聘一樣,是被劉表倚重的大將,不過文聘此前領軍到了夷陵,以防範程普從武陵北上,代替其駐守曹操大軍的則是劉備所部。   沒錯,劉備等人還是前來投靠了劉表,正好當時劉表覺得調離文聘所部後,沒有兵馬防範曹操,示意劉備等人不出意外地還是被安置在了新野。   文聘領兵在外,王威自然就留在了襄陽,劉表將南郡的三萬大軍全都交給了他統領。   作為劉表的主簿,蒯良見遲遲沒人先開口,也隻好自己出言道:“啟稟明公,孫策軍兵分三路,要想攻至襄陽,則必然要攻克章陵,夷陵和鄀縣,良以為應將襄陽的兵馬都派出去援助此三城。”   聽到蒯良所言,劉表仿佛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不可耐地追問道:“子柔所言有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隻是具體該如何援助才最好?”   蒯良捋了捋胡須,說道:“自然是分兵,水軍行軍速度快,可令襄陽水軍自漢水南下,繞道至隨縣,援助章陵,夷陵那邊派萬餘士卒增援即可,鄀縣則需重兵前往,如果事不可為,還可允許守將退至宜城死守。”   以上言中所說的章陵,夷陵和鄀縣確實是如今襄陽的三麵門戶,章陵就不說了,有蒯良的親兄弟蒯越在,他自然希望劉表盡快給予支援,夷陵那邊有文聘的大軍在,增派個萬餘士卒過去作為支援應該也夠了。   最需要重視的就是鄀縣,但從孫策軍的動向來看,很有可能是由孫策親自作為攻打鄀縣的統帥,光從這點來說,鄀縣守軍的壓力就是最大的,所以必須著重派兵防守。   不過宜城的城池比起鄀縣來說要高大得多,所以必要的時候,讓守將主動退至宜城駐守或許會更合適一點。   劉表聽完蒯良的建議後,開始仔細思索了起來,其他兩路支援還好,章陵那邊已經有蒯通殉職了,已經證明了蒯氏的可信,如此看來蒯越應該也會死守城池。   而文聘和王威都是由他親手提拔、對他忠心耿耿的大將,也可以對其放心,所以鄀縣那邊必然是由王威去。   但劉表知道,蔡瑁與以上三人不同,這家夥行事完全是以自身家族利益為先,因而去往夷陵的援軍不能完全由其統帥。   說起來,黃忠從長沙回到襄陽後,就一直在擔任閑職,此刻也在堂上,如今戰事緊急,正好可以讓他和蔡瑁一起出兵,也好對蔡瑁形成一定地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