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劉表暈厥的消息後,蒯良、劉先、鄧羲、張允、龐季、王粲、伊籍等人如先前一般、再次匯聚於州牧府。 蔡夫人則再次命令那名親信侍女去給蔡府傳信,劉琦和劉琮依然是以最快的速度趕來等待結果。 州牧府,前堂內,有了上一次的經驗,眾人事先都做好了準備,所以都是麵色如常地議論著劉表再次昏倒之事,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提起,孫策已經領兵到了宜城。 可劉表並沒有像眾人所想那般一蹶不振,在昏睡了兩個時辰後,他便悠悠醒來,蔡夫人看到劉表醒來,裝模作樣地抹起淚來。 劉表醒來後,立即命人扶他去前堂,幾名侍女趕忙上前,扶著他往前堂走去。 堂中眾人見劉表出來了,反應各有不同,有長舒了一口氣的,有暗自搖頭嘆氣的,還有喜極而泣的。 劉表坐到上首,說了一句“老夫沒事,勞煩諸位擔心了”,說完,他看著底下麵色不同的眾人,竟是愣住了。 片刻後,他才回過神來,開口說道:“子柔,趕緊傳令下去,就說本州牧的身體無礙。” “喏!” 蒯良出聲領命後,劉表又接著問道:“孫策領騎兵行至了宜城縣一帶,可有哪位能教我應對之策?” 眾人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竟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過了一會兒,治中鄧羲站出來拱手道:“明公勿憂,此次孫策前來隻帶騎兵,必定難以攻城,以襄陽城中的兵馬足可支撐守城數月,隻需待孫策等人糧草不足,其定然就會自行退去。” 眾人也知道這次的情況和上次的情況差不多,但劉表不接話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他害怕! 其實他們都清楚,騎兵怎麼可能攻城?就算那孫策再厲害,也不可能自大到用騎兵攻城的,估計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恐嚇,而看這情況,確實起到了效果。 蒯良見鄧羲開口後,便沒人再出言,心裡知道這事又得落到他頭上了,對此,他心中暗嘆:這些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襄陽還能守得長久嗎? 這般想著,他拱了拱手,出言道:“屬下以為鄧治中之言有些道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急令蔡軍師和黃將軍回援襄陽吧!” 聽到蒯良的話,劉表頗為意動,便微微頷首。 但就在這時,一道聲音響起,隻聽侍中王粲說道:“明公萬萬不可,孫策此舉或許正是想讓您下令援軍回撤,萬萬不可中了其奸計啊!” 劉表聽了這話,怒聲說道:“事已至此,不讓蔡瑁和黃忠回來,難道要調文聘和王威回來?” 王粲聞言,頓時默然無語,一如上一次他開口勸說劉表的情況,如今已經到了孫策麾下的龐季,劉表並不知道他還活著,還以為對方已經死在了江東。 劉表哼了一聲,開口令道:“加急送出令書,命蔡瑁和黃忠盡快領兵回援!” 幾日後,命令送達了夷陵城蔡瑁的軍營中,與此同時,孫策也得知了劉表下達的命令,畢竟他此行的就是為此,自然得注意安排人手探查消息,若是蔡瑁領兵回了襄陽,他也好趁早撤離,以免陷入險境。 當蔡瑁收到軍令後,不由在心中為劉表的年老哀嘆了幾句,隨後便派人將黃忠叫來了他的帳中,兩人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先發表意見。 文聘的人馬守住武陵太守諸葛瑾帶兵攻打的西門卓卓有餘,所以他們到了夷陵已經好幾日了,卻沒有參與任何戰事。 許久之後,黃忠率先說道:“蔡軍師,不若咱們聽從明公的調令回襄陽吧?” “我也是這麼想的。”蔡瑁聽後也表示了同意,隨後派人去了文聘那裡,立即吩咐全軍準備返回襄陽的準備。 蔡瑁和黃忠,領著萬餘大軍和文聘麾下的五百騎兵,踏上了趕回襄陽之路。 這些騎兵是蔡瑁以劉表為借口向文聘要來的,目的嘛,當然是防止他們回襄陽的路上被孫策的騎兵襲擊。 至於夷陵少了這些騎兵後,會不會陷入被動、隻能死守城池,那已經不在蔡瑁如今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 宜城附近,孫策正騎在馬上和周泰和陳武等人說話,自從他得到劉表傳令讓蔡瑁返回的消息後,並沒有立即撤離,而是又向襄陽挺進了一些,好給劉表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事實上,孫策的目的達到了,每天收到情報的劉表,都要到襄陽城頭觀察,一段時間下來,劉表整個人的精氣神在別人看來已經離死不遠了,盡管如此,卻遲遲沒有等到孫策的到來。 孫策的三千騎兵,隻是到中盧繞了一個圈子後,便又撤到了宜城附近。 周泰對此有些憂心忡忡,雖然還有黃蓋的水軍,但畢竟是深入敵境,還是有很大危險的,不過他並不是擔心自己,而是擔心孫策的安危,萬一孫策遇險,那後果可不是他能夠承受的。 “主公,此次目標已然達成,我等還是快點撤吧!”周泰勸道。 孫策看到他臉上的憂慮,笑著說道:“幼平不必擔心,整個荊州也找不出能攔得住我們的騎兵隊伍,隻要確認蔡瑁回援,我立馬下令撤離。” 話音剛落,幾名斥候便疾步朝他們趕來,其中有兩個是從西向而來,還有兩個是從東向而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孫策見狀,不由皺起了眉頭。 從西向而來的其中一名斥候稟報道:“主公,宜城西南出現了一支騎兵,大約千人,打著文聘的旗號。” 自東向而來的其中一名斥候隨即也稟報道:“主公,宜城東南也出現了一支兵馬,打著王威的旗號。” 孫策聽後低頭思考了一陣,隨即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對著眾人說道:“走,咱們上船。” 待眾騎依次上船後,黃蓋的水軍艦隊開始順流而下,途中,他們還見到了趕來的王威所部人馬,那是一支步騎皆有的部眾。 以孫策的眼光來看,這支軍隊還算是湊合,至少裝備很不錯,戰馬也不錯,士卒們的精神狀態也很好,隻可惜,大部分士卒還是缺少一股兇悍之氣。 孫策看了一會兒,搖了搖頭,黃蓋似乎看出了他的不屑,出言道:“光看他們的裝備和馬匹,倒也是不錯。” 正如他所說,這支軍隊中所有的士卒都身披鐵甲,沒錯,就是鐵甲,要知道即便到了現在,江東士卒的鐵甲覆蓋率也不過四成罷了。 這都還是在孫策有著漁鹽產業的供養,還大力開發礦產,重視工匠的情況下,可想而知,劉表坐鎮荊州數年,治下到底富裕到了什麼程度。 這時,岸上的軍隊中有一人拍馬走出,高聲喊道:“奉我家將軍之命,特來禮送吳侯。” 孫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支兵馬竟然根本沒有打算和他戰鬥,既然如此,他也不再多做停留了。 他笑著說道:“如此,代我向你家將軍問好。” ......
第一百二十章 撤離(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