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蔡瑁留下的前軍便已是盡皆崩潰,死傷了數百人,躲在不遠處的蔡瑁見大勢已去,也是選擇了遠離此處戰場。 正在這時,又是一陣馬蹄聲傳來,正是孫策率領眾騎而來、加入了戰場,被蔡瑁拋下的士卒們開始變得更加驚恐。 周泰和陳武等人眼見孫策親自加入了戰場,紛紛士氣愈漲,周泰揚起手中的武器,說道:“主公等人加入戰場了,兄弟們跟我殺啊!” 隨著他的大吼聲,底下騎士們的攻勢更加兇猛了,他們將各自手中的長武器端緊,刺殺著沿途的敵軍,一個來回就帶走了無數條人命。 以目前的戰法而言,在平坦寬廣的平原上,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擋得住騎兵部隊的沖鋒,尤其是大隊騎兵的沖鋒。 “還不快護送本軍師回襄陽,還猶豫什麼?”退到後方的蔡瑁對著不願離開的騎兵司馬氣急敗壞地吼著,畢竟他都已經能夠看到“孫”字將旗了,能不急嗎? 那騎兵司馬此時十分後悔,早知道就老老實實地待在夷陵,不管蔡瑁等人怎麼勸說文聘,他也不同意走這一趟了,不然也不會經此大敗。 如今他寸功未立,跟著蔡瑁回到襄陽後,後者肯定會推卸責任,到時就算劉表不治他的罪,也有很多人想要殺他,他往後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可惜,人生隻有一次機會,不會重來,騎兵司馬麵色難看道:“蔡軍師,咱們撤吧!” 騎兵隊伍護著蔡瑁,變幻著行進方向朝遠處奔去,被留下墊後的士卒們見統領軍隊的兩人都撤了,也不再拚死抵抗,都是漢人,投降又咋了?還活著的都將武器隨手仍在地上,跪倒在地,乞求投降。 周泰和陳武看著這一幕,皆是啞然失笑,萬餘人馬就這麼簡單地投降了,竟然沒有多少人願意拚死一搏。 兩人對先前這些步卒們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還是很認可的,輸就輸在統帥之人上,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此話絕對不假。 士卒就算被訓練得再出色,若是遇到有威脅的敵人,也得靠統領將士卒們的戰力充分發揮才行,否則定是必敗無疑。 騎兵們很快便將投降的步卒們圍了起來,令周泰和陳武詫異的是,孫策竟然沒有選擇派騎兵前去追擊,要知道蔡瑁在劉表和襄陽的分量可不小啊。 抓了此人,先不說劉表,就是蔡氏族人的心臟估計都得吊到嗓子眼上,然後想盡辦法,日夜期盼著孫策放蔡瑁一馬,讓其平安歸去。 “幼平,子烈,這一戰你們倆得記一個大功。”戰事結束後,孫策立即誇贊道。 周泰向孫策行禮道謝,而陳武行禮後,卻是開口問道:“主公,為何不下令追擊那逃走的蔡瑁?” 孫策擺了擺手,笑著說道:“如今襄陽城裡的劉表身體狀況不佳,其子劉琦和劉琮明爭暗奪,都想要成為劉表的繼承人,蔡瑁被放回去,不出意外的話,仍會加入這場爭奪,想來不等我們攻到,城裡就能亂起來了,說不定我等到時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進駐襄陽。” 在知曉黃忠被生擒後,孫策有些意外,並未太過激動,當即與其見麵,隻是吩咐人馬將黃忠送去後方城中,先好吃好喝地養著。 雖然孫策這邊帶人伏擊蔡瑁和黃忠大獲全勝,但夷陵那邊,江東軍的攻城卻並不怎麼順利。 由文聘帶領三萬士卒負責駐守的夷陵宛如銅墻鐵壁一般,從武陵北上的諸葛瑾部,在花費兩日攻下夷道後,又攻向夷陵,結果到現在都不見成效。 等到江陵城破後,龐統也率領孫策留下的大軍加入了攻打夷陵城,可夷陵依然被文聘率軍守得固若金湯。 諸葛瑾見久攻無果,便自薦率部先去拿下夷陵西北和西南的秭歸,巫縣,佷山三城。 龐統、法正、還有徐庶都對此表示了贊同,軍中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於是部署大軍圍困了夷陵,等待著諸葛瑾和孫策獲勝歸來。 當蔡瑁等人一路七轉八折逃向襄陽時,孫策也收到了龐統命人傳來的軍報,在讓黃蓋前去相助周瑜三人攻取章陵後,他便打算帶著眾騎返回夷陵戰場。 在行至枝江縣時,他又得知了諸葛瑾帶兵去攻打其餘縣城的軍報,隨即也改變了主意,率眾騎朝著枝江城奔襲而去。 關於枝江城的信息,孫策已經搞到了不少,原本的守將和其部眾已然被文聘調去了夷陵城,現今城內隻剩幾百新募之兵。 到了此時,即便是文聘也已經看出劉表勢力覆滅隻是早晚的事情了,他將周圍縣城的士卒調過去死守夷陵,也算是沒有辜負劉表的賞識和提拔。 如此人心浮動的情況下,孫策帶著騎兵也有機會拿下枝江這座城池。 令孫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到達枝江城下時,城門竟直接打開了,城中豪強大戶紛紛出來迎接,而城內那幾百新募士卒也是沒有絲毫要抵抗的意思。 這場戰事的結局已經很是明朗了,荊州還剩餘的劉表治下城池,多是世族豪強聚集之地,這些人裡,根本沒有幾個會為了劉表而葬送自家的家業和親族。 也正是因此,諸葛瑾那邊在攻取城池時,也是十分的順利,基本上除了路上行軍的時間外,每個城池都隻花了不到半日的功夫便拿下了。 離開枝江後,孫策又花了一日的時間,終於率眾騎來到了夷陵外的大營,龐統、法正、徐庶和甘寧等人一同出營迎接。 轅門外,孫策跳下戰馬,對眾人抱拳說道:“諸位攻城辛苦了!” 此時整個夷陵城池已經被大軍團團圍住,在龐統的告知下,孫策得知大軍已經連續攻城十餘日了,可城外的溝渠才不過堪堪被填平。 軍中大量投石機投射的石彈,似乎是因為距離城墻太遠,所以沒對夷陵城墻造成多大傷害。 距離護城河約百米的敵方,龐統已然命人堆起了一座土山,身著甲胄的孫策,登上這座土山後,眺望城頭的情況。 許久之後,孫策的臉色變得有些不好看,他嘆了口氣,對眾人說道:“我從未見過如此難攻之城,這文聘確實很有本事,若是其不是敵人便好了。” 手下地盤越來越廣後,他才能體會到曹操為何會那麼惜才,本領高強的人才是真的不夠用啊! 目前夷陵城外的軍隊人數並不夠多,當然,這是相對於城內文聘的守軍數量來說的,畢竟攻城之法就那些,不論是蟻附攻城,還是什麼挖地道之類的奇法,眼下對城內的文聘都沒威脅,反而讓城外的孫策軍損失不小。 孫策在知曉麾下已有兩千多士卒傷亡後,那是肉疼得很,這些可都是他的精銳啊,劉表已經翻不起什麼浪花了,攻打這麼一座歸屬於劉表城池,卻耗費了那麼多的兵士,孫策覺得太不值了。 隨後孫策便在眾人的簇擁之下,返回了軍營,大帳中,他高坐上首,掃視了一圈後問道:“諸位可有什麼破城妙計?” 周泰,甘寧和陳武等武將聞言,先是麵麵相覷,然後都將目光放在了龐統、法正和徐庶的身上。 見龐統給了法正一個眼神,徐庶這次便沒有再率先進言,法正走出一步,朝孫策拱手說道:“主公可還記得先前戰報中董元代以火攻拿下隨縣之事?” 孫策聽後問道:“孝直之意,是用那石炭油?” 法正笑著恭維了一句:“正是如此,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主公英明。” 孫策當然明白了法正的意思,這是勸他用石油實行火攻呢,他不由在心裡感嘆:不愧是法正,果然夠狠! 還是那句話,戰爭之中,用水攻和火攻之計,向來是威力最大,效果最強,唯一的缺點就是有傷天和。 孫策想了想,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總不能讓兵力繼續在夷陵城這裡損耗吧,即便他想坐視襄陽城中眾人內鬥,不急著進攻,可要是他等到劉琦和劉琮兄弟分出了勝負,或者襄陽有人去向曹操求援,才領兵過去,那估計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之所以還在猶豫,就是因為火攻之法會對城中百姓也造成巨大的傷害,往往一場火攻,至少會有大批百姓受到大火牽連而葬身烈火之中。 再加上夷陵城內的人口也不是隨縣那種小城可比的,若是大火燒將起來,恐怕城中有不下數千人要喪生火海。 思慮許久後,孫策還是下令道:“先繼續讓大軍圍住城池,將文聘困死在城中,孝直,你命人抄寫上百封勸降信射入城中,就說五日後若是我等還進不了城,就會實行火攻。” 五日的時間,足夠黃蓋的水軍從下雉運送石油過來了。 反正火攻是以石油浸染的火彈發起的,想來城內那些人即便提前知道了,也很難想到水竟然不能滅火,所以孫策完全不擔心火攻到時不奏效。 法正領命後,立即帶著軍中文吏以最快的速度寫好了勸降書,然後綁在箭矢上,由弓箭手射入了夷陵城內,等待著文聘的反應。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議火攻(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