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聞言,並未立即表態,在思慮了片刻之後,遂才頷首同意此事。 他下令以許攸為主,韓呂子、趙睿二人為輔,於各營之中遴選精壯軍士,鐵鍬土擔,齊來曹操寨邊,壘土成山。 曹操聽聞斥候報至,心下大驚。 不得已之下,曹操率軍殺出,欲阻止袁軍堆築土山。張郃卻領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曹操但有出擊,便萬箭齊發以阻之。 曹軍不得前進,隻得在寨中以投石機射之。 袁紹以投石機還擊,兩軍十數日之內,損失慘重。 由於歷史的改變,孫策率先將投石機應用於戰爭中,但投石機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因而其餘諸侯在得知此物後,沒過多久便齊齊配備了這一攻城利器。 原本在官渡之戰中,由曹操率先使出的“霹靂車”,改變了戰局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也許是歷史的慣性,曹軍的投石車,乃是由劉曄統領。 在劉曄的指揮下,曹軍投石車對袁軍殺傷頗多,營外土山近月方成。 五十餘座土山上,立有高櫓,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盾牌守禦。山上鼓響,箭如雨下,曹軍蒙盾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為了應對袁軍的土山攻勢,曹操無奈之下,隻得跟進,命士卒在營中也築起土山,士卒上山以弓弩還擊。 兩軍猶如競賽一般,在官渡僵持不下,如此你攻我打之中,時間終於進入了八月份。 因為關羽斬殺顏良一事,劉備受到了袁紹的猜忌,不得不往汝南而去,如果說此時的劉備是鯉魚,那麼汝南就是龍門,隻有越過了汝南這一道坎,劉備才能躍上龍門,化身成龍。 不過,劉備作為大氣運者,雖然失去了前往汝南的機會,卻也將張飛、糜竺、簡雍等舊部收攏麾下,甚至舊識趙雲也前來投奔。此時的劉備,雖然仍舊在繼續蟄伏,可一有機會,他就會一飛沖天。 ...... 官渡大營之外,袁軍攻了許久,仍不見曹軍有絲毫的頹勢。 這時,荀堪又獻上一計,那便是讓士卒用鐵鍬暗中打通一條地道,直至曹軍大營之內,如此打個出其不意,或許可以快速分出勝負。 而曹軍中有士卒見袁軍於土山之後掘土坑,便將情報稟報到曹操那裡,得知消息後,曹操立即問計於劉曄。 劉曄解釋道:“此乃袁軍明攻不見成效,轉而攻暗了,看樣下他們是要挖掘暗道,欲從我軍地下透營而入!” “那有何法能禦之?”曹操皺眉問道。 劉曄微微笑,隨即一臉自信地說道:“主公莫急,我等隻需繞大營挖掘長塹,袁軍的暗道便隻是白費功夫罷了。” 曹操思考了片刻後,采納了劉曄的建議,等到袁軍士卒辛辛苦苦將暗道挖至長塹邊時,果然發現不能再先前了,隻能半途而廢。 於是袁曹兩軍再次在官渡之處陷入了僵持,與此同時,袁紹安排坐鎮後方鄴城的審配,卻正在私自籌謀一件大事。 原本袁紹的命令是讓審配在鄴城籌措運輸糧草,總督鄴城大小事務,但審配的性格剛正不阿,是個眼中容不得一點沙子的人,他雖然身處河北陣營,做事卻一貫不給己方陣營中的人留情麵,也因此導致此人在袁紹麾下的兩大陣營中都討不得好。 審配在鄴城督運糧草時,有人來向他檢舉了許攸貪腐,於是他就命人查探是否屬實。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可就了不得,許攸在冀州之時,可是常常濫收民間財物,而且還放縱其子侄輩使用權利多收稅賦,並將得來的錢糧納為己有。 審配在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當即便命手下的士卒將許攸的子侄們下獄,並準備寫信派人加急往官渡送去。 鄴城府衙之中,審配端坐於案前,手中的筆不停地書寫著,良久後方才停下。 他拿起手中的信,借著油燈的昏暗光芒下,輕輕審視著自己書寫的內容,數息後,他皺了皺眉頭,然後開口喊道:“來人啊!” 很快,黑暗的門外走過來一個人影,此人乃是審配身邊的親信。 “盡快將此信送到官渡,交到主公的手上!”他沉聲說著,然後將信遞給了親信。 那人接過信,點了點頭,隨即沉默著出發往官渡趕去。 審配坐在桌前,一動不動,許久後他才輕輕嘆了口氣,此刻的他也不知道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雖然他十分不屑許攸的為人,但對於此人才智還是比較認同的,可他這封信一旦交到袁紹手中,許攸定然會玩完,即使不被袁紹下令處死,兩人間也不會再有情分可言。 要知道,袁紹之所以能在河北頗得民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是因為他善待了百姓,而許攸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大大敗壞了袁紹的名聲,如此袁紹怎能輕饒了他? 如今雖是袁曹大戰的關鍵時刻,可是以審配嫉惡如仇的性子,哪裡能對此事放任不管?況且在他看來,許攸的種種行為已經等同於動搖袁軍的後方了,於情於理,他都該將此事告與袁紹知曉。 在將這信送出去後,審配也就不再多想了,繼續專心忙碌起他的糧草督運之事。 許攸此人,雖說小節有失,可畢竟也是一流的謀士,他出身南陽世族,可以說是個豪門貴公子。 他自小便和袁紹、曹操等人交好,年輕時,也算是那些風雲人物中的一員,常常替袁紹四處奔走,結交天下的英雄豪傑。 中平四年,許攸曾與冀州刺史王芬,以及周旌等人合謀廢黜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可他們當時考慮得並不周全,手中壓根就沒有多少兵權,所以在謀劃實施之後,他們理所應當的失敗了,自此他便開始逃亡天下。 待到諸侯討董之前,許攸再次現身投奔袁紹,成為其手下的眾多謀士之一。 已經權勢大增的袁紹雖說麾下文臣武將眾多,可故舊之人,也隻有許攸和淳於瓊兩個,所以袁紹一直以來對他們兩人都算不錯。 當然,後來因為許攸為人傲慢,多次替袁紹出謀劃策卻不被采納,兩人之間的關係自然而然地有了些裂痕。 人啊,就是這樣,一旦兩個人間有了裂痕,不過做多少事情去彌補,都很難彌補到一開始的美好程度。 ......
第二十九章 袁營內訌(上)(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