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龍城之謀(1 / 1)

這天,消息傳到龍城,武安侯李傳恩已順利攻下牧羊城,劉勇境內其餘數城皆依次請降,皇宮內於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皇帝李傳烈於是與皇後太子一起大宴群臣。眾臣給皇帝道賀之餘自免不了一番恭維,稱頌李傳烈功蓋古今,德澤四海雲雲。李傳烈雖為如今大蕭朝一統天下而高興,但不免想到當此之時自己卻已是垂暮之年,身體每況愈下,不知還能與這太平盛世共存多久,於是悲從中來。宴上又有那不通世故的大臣稱贊武安侯如何如何武略超群,李傳烈聽了更是不樂,隻是不好讓眾人掃興,強顏歡笑。   宴散之後,皇後歐陽氏陪李傳烈至寢宮入寢。皇後早於席間察覺李傳烈心有不樂,因便道:   “今日之宴,慶天下一統,終得太平,實在是多年難得的幸事,非其他隨俗應酬的宴會可比,可是臣妾觀陛下仍似不甚高興,不知為何?”   “皇後多心啦,朕不過是稍有些疲乏而已,哪有不高興的道理”   “陛下,不是臣妾自誇,這普天之下,若說對陛下的了解,恐怕沒有人勝過臣妾了,陛下強顏歡笑,別人不知,臣妾豈能看不出來”   沉默片刻後,歐陽氏又接著道:   “武安侯這次立下如此大功,不知陛下準備如何犒賞?”   “此事朕還未曾慮及,皇後可有何主意?”   “陛下說笑了,朝廷之事,臣妾一個婦道人家能有何主意”   “皇後何必如此謙虛,朕這些年來,打仗靠的是武安侯,朝廷之事靠的事皇後替朕出謀劃策,皇後有何想法可直言無妨”   “陛下既如此說,依臣妾婦人之見,武安侯位已極人臣,金銀珠寶非又其所好,陛下能賞者仍是莫如一‘安’字,不如封其為安國公,卸任其軍事,使其安享晚年,以慰其多年為陛下征戰之勞,陛下以為如何?”   “如此,恐天下人以‘兔死狗烹’之語說我也,皇後是疑武安侯耶?”   “臣妾不敢懷疑武安侯的忠心,隻是身居高位者常常身不由己,陛下難道不知,縱使武安侯忠貞不二,其部屬舊將若貪圖富貴,迫使其為其本不願為之事,又如何?縱使武安侯無覬覦天下之心,他若自以功高震主,恐陛下或太子猜忌,禍及妻兒,又該做何計較?臣妾以為,以武安侯之開明,必也是希望陛下賜其安享晚年的,天下俗人之口,陛下何必計較”   李傳烈沉默片刻道:   “朕知道了,皇後先回去歇息吧,容我考慮考慮”   歐陽氏於是告退而出   武安侯府內,李傳烈妻子崔氏收到丈夫來信告知在軍中情況,崔氏知道丈夫在軍中諸事安好,隻待將劉勇境內諸城的事情稍稍安頓就會向皇上奏請回朝,又將回朝後欲向皇上奏請辭去軍務,回家安詳晚年並教兩個兒子讀書做文章之事說了,崔氏甚感欣慰。這麼多年來,李傳恩一直在外南征北戰,崔氏幾乎難得見丈夫一麵,又要時時擔心丈夫在戰場上的安危,實屬不易,兩個兒子又是幼小不知事的年紀,偌大一個侯府,自己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因此,收到這兩條消息內心欣喜異常。   侯府花園內,崔氏的兩個兒子正在用自製的小弓玩射箭,比試著誰射的更準。這年大兒子李朝遠十二歲,小兒子李朝盛十歲,正是無憂無慮,玩興正濃的年紀。時值早春,花園內梨花盛開,一簇簇掛在樹上,似雲錦一般,初春明媚的陽光灑在院子裡,就像能暖到人心裡去一般,這一切和兩個活潑可人的孩子一起,真是一幅美麗悅人的圖畫。崔氏注視著這場景,不禁嘴角上揚,生出一絲恬靜的笑意。   宴會之事後兩日,李守成又來朝見皇後歐陽氏。閑談畢,歐陽氏問道:   “成兒今日來當不是來找為娘閑聊的吧,有何事何不直言?”   “回母後,前番母後所言武安侯之事,兒臣近日思來想去,倒有一法子,隻是需要母後相助...”   不待其說完,歐陽氏便道:   “此事我已稟明陛下,待武安侯回朝,即免其大將軍之職,封安國公,使其安享晚年,倒似不用你擔心了”   “母後,現軍中多是武安侯部伍舊將,朝中大臣亦多其舊好,即免其大將軍之職,他日他若想有所為,又有何難”   “依你之見當如何?”   “兒臣以為,不但需免其大將軍之職,還需使其失大臣之心,裁撤其軍中舊將,如此方可,此事兒臣倒有辦法,隻是需母後助我,”李守成又壓低聲音道:   “父王現在身體抱恙,日漸懶怠朝政,母後終日伴隨父王左右,諸事皆可自決,隻需母後假傳一旨,使武安侯暫勿回朝,留駐牧羊城安頓境內諸事,又勿使其奏書達於父王,其餘諸事,兒臣自有辦法”   歐陽氏露出驚疑的神色,道:   “這可是欺君之罪,你這是欲為何?”   “母後,如今父王諸事皆仰賴母後,雖曰假傳聖旨,實則母後旨意即如父王旨意一般,何來欺君之說,母後且放心,兒臣不過欲使武安侯在外遷延旬日,使父王和眾臣稍有疑慮,而後方可裁其羽翼,最後不過亦是如母後所言,免其大將軍之職,封為安國公,安享晚年而已。”   聽李守成如此說,歐陽氏才放鬆下來,雖未有回應,其意自然是默許的意思。   且說李傳恩攻下牧羊城,那劉勇乃於宮內自焚而死,餘部皆降。李傳恩安頓好劉勇境內諸事,這日正欲寫一封奏書向皇上奏請回朝,並請皇上指示如何安置手上軍隊,忽然接到皇帝旨意,讓其暫且駐守牧羊城,且勿回朝,以防劉勇舊卒部伍再生事端。李傳恩素知皇上多疑,此刻不讓自己回朝而繼續駐紮劉勇境內,倒也有些許詫異,但旨意所說防備劉勇舊卒部伍生事之言亦非沒有道理,因此亦不再想其他。殊不知他接到這旨意之時,那趙虎亦接到太子李守成送來的密函,正籌劃卑鄙的陰謀。   原來這趙虎和太子早有勾搭,太子見趙虎勇猛,為李傳烈所重用,在軍中亦有些威望,欲拉攏來為自己所用,以製衡武安侯,又知其人貪財好色,私下多賂以金錢美女。趙虎見太子示好自己,哪有不逢迎接納的道理,要知多少人耗盡金銀財寶想要討好未來皇帝尚不可得呢。話說他接到太子密函,乃是要他合謀對付武安侯,真是想吃冰時天上就下起了雹子,當下緊鑼密鼓就行動起來。   不出旬日,李傳烈在寢殿接到趙虎自東邊傳來的密奏,內容竟是說李傳恩在劉勇境內各城部署心腹駐守,又著急修繕加固城墻,用各種辦法籠絡當地民心,意圖謀反自立,又言之鑿鑿稱有人見其已暗中備好天子儀物等。李傳烈先是大為驚駭,繼而又是滿腹狐疑,先是想到李傳恩多年來忠心耿耿,不似這等狼子野心之人,且其妻兒尚在龍城之內,如何會行謀反之事,繼而又聯想到自從收到其攻下牧羊城平定劉勇的捷報以來,再無一封奏書,又是可疑。如此思來想去,終不知是該信還是不該信。正欲請皇後來相商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忽聽太子有要事求見,便請其進來。   李守成一進來,裝出緊張的神色道:   “父皇,兒臣有相熟的商賈,常替兒臣搜羅東邊的絲綢珠玉等玩物獻於母後,今其自劉勇境內而來,聽其所言,武安侯竟是要謀反自立之狀,願父王當機立斷,早做處置”   “朕亦剛聞此事,正欲找你母後商議爾”   “父皇,這些年來,母後不但要料理宮中之事,朝廷之事亦用心不少,夙夜操勞,兒臣實有不忍,今日之事,兒臣願父皇勿使母後擔憂,且兒臣以為,此事甚亦為爾,如今武安侯帳下不少將領是昔日跟隨父皇南征北戰的舊人,他們必不與武安侯為伍,隻要父皇下一旨意,必能覓得機會手縛武安侯,挾之歸朝,倒時再詳做審查,若其果有謀反之行,則治其罪,若是傳言不實,父皇好言慰撫,再治那造謠生事之人,無不可也”   李傳烈聞言沉吟良久,無法決斷。   此時李守成著急的催促道:   “父皇,事不宜遲,遲則生變矣”   李傳烈無法,便問道:   “依你之見,可使誰來行此事?”   李守成故作沉思之狀,道:   “能行此事者,必須是久隨父皇,忠心無二者,又需在軍中有些威望,可號令部伍,否則易生變故,依兒臣之見,趙將軍趙虎如何?”   “此人雖是忠勇,然其魯莽兇殘...”李傳烈猶疑片刻道:   “也罷,朕亦想不到其他人來,就交給他罷”   李守成聞之大喜,仿佛已看到自己即位稱帝,君臨天下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