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為母苦心(1 / 1)

雲州城內的胡仁宣亦有自己的心事,他從侯府初見崔氏又一路護送由龍城至雲州的過程中,早從憐惜、贊許中生出愛慕之情,隻是鑒於崔氏的身份處境,他隻得將這情愫深埋心底,如何能表露半分。   胡仁宣早年清貧之時,亦曾鐘情於一商賈人家的小姐,隻是他當時身卑位微,不能對這份感情有所奢望,本想著他日若蒙命運垂青有所成就,再昂首風光地向其父母求親。隻是向來美夢難成、韶華易逝,待胡仁宣受命運垂青之時,心上之人早已被其父許配給他人,繼而又因病早逝,胡仁宣自此亦再無鐘意之人,因此至今未娶妻氏。真是造化弄人,過了這麼多年,當他遇到第二個令他動情之人時,卻又是一個讓他不敢越雷池半步之人。   不同地方的各人就如此日復一日的生活著,不知不覺中七年時間一晃而過,歲月在每個人的臉上都留下了痕跡,朝遠和朝盛都已長成英姿挺拔的少年,蘇婉兒亦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越發美麗動人,而當朝皇帝李傳烈卻是垂垂老矣,每日隻能臥於病榻之上,隨時都可能撒手而去。此時朝政之事雖皆決於皇後歐陽氏,然其亦一一稟明李傳烈,使之知曉。   這日皇後在臥榻前照例向李傳烈講述自己對朝廷諸事的處置,李傳烈一一表示認可,事畢,皇後卻是久坐不語,常有欲言又止之態。李傳烈於是緩緩道:   “皇後向來臨機果決,舉重若輕,從容勝於大丈夫,今有何事,以至於如此猶疑不定耶?”   歐陽氏於是屏退侍女太監,斂容道:   “太子與二皇子之爭,陛下想必亦有所知,如今益發不可收拾,臣妾特為此事憂也,願陛下早做打算”   “皇後今來說此,必是心中已有所謀劃也,又何必來問朕,朕如今已是朝夕將死之人,不能為皇後分憂也”   “陛下既如此說,臣妾便鬥膽直言,今陛下之子皆為臣妾所出,臣妾亦無所忌諱,陛下以為太子為人若何?”   “雖曰父子,朕知之不如皇後也,皇後以為如何?”   “以臣妾觀之,他日陛下百年之後,太子即位,非但二皇子,恐三皇子四皇子亦不會為其所容也”   李傳烈露出痛苦和無奈的神情,良久,問道:   “然則皇後欲廢太子而立二皇子耶?”   “非也,他四人皆為臣妾所出,太子雖行事乖張,臣妾何忍行廢立之事,然而臣妾亦不願其他三子他日北麵跪伏於太子之下,寄命於朝夕之間也”   歐陽氏猶疑片刻接著道:   “依臣妾之意,不若將這天下九州一分為四,使之各居一地,太子自繼天子之位,其他諸子各封為王,如此,或可免其兄弟骨肉相殘之事,臣妾為母者亦不負於他們矣”   李傳烈先是露出驚愕的神情,繼而沉吟良久,道:   “如此,若其互相攻伐,恐更使天下分崩,生靈塗炭矣”   “即是如此,亦他日之事,非陛下與臣妾所見也,豈不勝於使其相殘於宮墻之內?”   見李傳烈不語,皇後接著道:   “且陛下不見古時行分封之製者,天子雖弱而尤能延祚數百年之久,而後世各朝每二世三世而亡,由此可見其利弊也”   李傳烈嘆息著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皇後且容朕思之…”   歐陽氏於是不再言語,告退而出。   不日,皇後以皇帝之名下詔,以東南徐、揚二州之地封二皇子李守忠為齊王,以東北青、雲二州之地封三皇子李守義為晉王,以西南梁、涼二州之地封四皇子李守節為楚王,諸王各置百官,各守疆界,子孫世襲,永無需入朝天子,歐陽氏又使四子盟誓日後不自相征伐,同心互助以禦外敵蠻夷。   如此一來,李守成雖名為儲君,然所能繼承者不過四分之一的天下,其實與諸侯無異,自是憤恨不已。他雖在自己母親麵前與兄弟互相盟誓,內心暗自想著如何趁其諸弟仍身在皇宮,使此事不得施行,如今他見歐陽氏偏袒諸弟,已視如仇讎,自是不會去找他母後說理,便欲找李傳烈,說服其收回召命。然而皇後對此洞若觀火,自是防著他這一招,又兼李傳烈亦不願違皇後之意,因此,自此事之後,太子終不得見其父皇一麵。   如此月餘,至隆冬時節,忽一日深夜,皇宮之內哭聲四起,人影惶惶,穿梭不停…大蕭朝的開國皇帝李傳烈駕崩了!於是舉國哀悼,四海悲鳴,其喪儀之盛,亙古未有,停靈二十餘日,待諸般儀禮皆畢,乃葬於陵寢。   在此之前歐陽氏早已為封王的三子安排好諸事,李傳烈葬禮一畢,便欲使其各赴封地。這天,她將三皇子李守義召至自己宮內,對其交代臨行之事。講完置官為政等諸事,歐陽氏最後動情的說道:   “義兒啊,自你兄弟四人都出生以來,哀家於四子之中,最疼的便是你,隻是心中常常提醒自己不可心存偏袒,如今想來竟是錯了,你那三兄弟都是千方百計為自己打算,隻有你,過於看重情義二字,為娘真恐你他日吃虧於此”   說著忍不住傷心的掉下淚來。李守義見狀亦是悲從中來,忙道:   “母後何必如此,孩兒定會照顧好自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母後無需擔憂也”   歐陽氏接著又道:   “你妹妹素來與你關係最親,你這次去封地便讓她隨你一起罷,為娘便將她托付給你了”   “母後,如今父皇已不在,大哥深怪母後以封王之事,孩兒擔心孩兒與二哥四弟妹妹都走後母後在這深宮之中孤苦無依也…”   李守義語聲哽咽,停頓下來,繼而忽道:   “母後不如亦隨孩兒去雲州也”   見兒子如此,歐陽氏的眼淚益發不可收拾,此時一手拭著眼淚,一邊強裝歡笑道:   “傻孩子,自古哪有太後不居皇宮而居藩王之地的”   “如此,不如孩兒不要這封地,留在龍城陪母後好了”   聽兒子如此說,歐陽氏有些生氣起來,作色道:   “休得胡說,若如此,不如讓為娘今日便隨你父皇去罷了”   說罷,愈發悲不自勝,淚如泉湧,忙轉過頭去,以袖拭淚。李守義不再言語,隻是淚流不止。良久,歐陽氏方回過頭來,似乎平復了些情緒,隻是語聲仍帶著哽咽的道:   “為娘再交代你一事,他日若有人以我召命召你回朝,其中必有詐謀,切不可回也”   李守義此時隻得恭謹回道:   “孩兒知道了”   歐陽氏於是又接著道:   “他日為娘壽終之時,你亦勿需入朝,在雲州為為娘祭拜祭拜便足矣…”講到這裡她終於哽咽的再也說不出話來,一邊扭過頭去,一邊朝自己的兒子擺手,示意其退去.   李守義亦傷心得說不出話來,含淚依依不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