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八年,隸屬河南道登州府文登縣(今山東半島)治下一小小鎮,名曰“青陽鎮”。 青陽鎮距離文登縣城很遠,大概八十多裡;距離海邊很近,隻有四五裡路。小鎮麵積不大、人口也不多,雖然被稱作是“鎮”,但實際上隻是一個大點的漁村。 青陽鎮全鎮人口加起來將近千人,兩百多戶,又因鎮子沿海,田地多為鹽堿地,所以鎮子上的村民基本都以出海打魚為生。 青陽鎮上有兩大戶人家,一位是青陽北鎮姓王的裡正名曰王博文,一位是青陽南鎮姓周的裡正名曰周大海。 青陽鎮上之所以有兩位裡正(即村長),是因為唐朝初期施行的行政製度使然,所謂“百戶為裡”,而青陽鎮上實際的住戶超過了兩百,又加上青陽鎮的位置過於偏僻,朝廷對於邊鎮的管理比較鬆弛,也因此青陽鎮便分成了北鎮、南鎮兩處行政村落,由鎮上唯二的王、周兩大戶人家的家主來擔任。 青陽鎮南鎮的周家大院就是南鎮裡正周大海家的院落。 周家大院乃是一座三進三出的大院落,四合院式的院落占地麵積約莫二十畝,大大小小的屋子有幾十間。 而此時,位於內院西廂的周家二房周二河的居住處,一個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正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爹……我被王家那孫子拍了一轉頭,兒子現在啥也記不得了……” “混球,你還有臉說……長這麼大個子還打不過一個十歲多的小孩子,活該挨揍……” 滿臉絡腮胡子的周家二爺周二河憤慨激昂地說道。 “爹……你說的啥話呀,我這麼大個人了怎能和小孩子一般見識?何況那小子還是俺大娘的的侄子……都是親戚呀!” “親戚……什麼親戚,就和是親爹打架也不能輸……輸了就是廢物!你小子除了在外勾搭鎮子上的小娘子,別的屁本事沒一個,俺看你這頓打是自找的!” 周二河說罷怒氣沖沖就離開了屋子。 “哎……這個爹真不靠譜,一點道理都不講……竟然說什麼和親爹打架也不能輸!” 少年望著大步離開的老爹,忍不住唏噓道。 少年名叫周誌船,外表看起來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子,實際上他的靈魂早已並非是原來的“少年周誌船”,而是來自一千多年後同名同姓、三十多歲的周誌船。 靈魂穿越後的周誌船對於自己現在的這個家庭情況是一無所知,於是便故意和一個十多歲的小娃娃鬧了點小沖突,然後“心甘情願”挨了對方一磚頭,以借機裝成因傷失憶。 周家新家主,即青陽南鎮裡正周大海,今年四十二歲,乃是周誌船的大伯。周誌船的老爹周二河排行老二,今年四十歲,他還有一個三叔周三湖今年三十八歲,以及一個隻比周誌船大一歲的小姑周溪。 至於周誌船這一輩,十三歲的他排行老二,十八歲的大哥周誌艧(親大哥)、十二歲的三堂弟周誌舶(三叔家)、十一歲的四堂弟周誌帆(大伯家)、六歲的親妹妹周舟、五歲的堂妹周艅(三叔家),共姊妹六人。 老爹周二河剛剛出了屋子,周誌船幾個弟弟妹妹就在小姑姑周溪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船兒,又被二哥罵了吧?”十四歲的小姑姑周溪剛一走到床邊,就笑著說道。 “是呀……當爹的就是拽,他不講理我有什麼辦法……” 周誌船對視著小姑姑周溪靈動的目光故作無奈地回道。 “拽?船兒,什麼是拽?你一受傷說話挺奇怪哩……” 周溪說罷小手放到周誌船的額頭測了測體溫: “不燒呢……” “哎呀,小姑姑,我的腦袋傷在裡麵了,以前的事情全都不記得了……” “這麼嚴重?二哥怎麼不給你請大夫哩?” “是呀,我爹說了,隻要死不了,就才不會花錢給我請大夫……” “嗯?二哥肯定以為你在騙他呢,船兒,你告訴小姑姑,你是真不記得事兒了嗎?” 此時周溪也開始有點懷疑周誌船是否在裝作失憶。 周誌船當然是裝的,因為從前那個“周誌船”的情況他一無所知,他不裝做失憶他如何解釋得清楚? “小姑姑,我是真的不記得了,要不是舟舟在旁邊說給我聽,我連爹娘都不認識了……” 聽得周誌船鄭重其事的回答,周溪暫時選擇相信了這個侄子的說法。 周誌船剛和小姑姑解釋了幾句,屋子裡接著又走進來了一個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 這婦女周誌船知道,小妹舟舟告訴過他,這是他老娘李琴: “二郎,你好點了沒?” “好多了,娘放心,明天兒子應該就差不多好了。隻不過以前的好多事都給忘記了。” “哎……你也是,這麼大了還打不過一個小孩子……” “呃……娘,不是兒子打不過,是兒子讓著那小孩……娘呀,你怎麼和爹說一樣的話……” 周誌船的話還未說完,屋子裡又進來了兩個中年婦女。 這二人的身份他也知道,一個是他的大伯母王媛,一個是他三嬸子王蕓: “船兒,你的傷可好些了?三嬸和大伯母來看你了……” 首先開口的是三嬸娘王蕓。 “大伯母、三嬸娘,侄兒的傷勢外麵看起來不重,隻不過以前的事都想不起來了……” “啊?這麼嚴重嗎?王銘義這小兔崽子,看大伯母回了北鎮不狠狠教訓他!”這次開口的是大伯母王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伯母王媛和三嬸子王蕓是親姐妹,隻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年齡較小的妹妹王媛在周家卻是大伯母,而年齡較大的姐姐王蕓在周家卻是小嬸子。 原來,十多年前,也就是大唐武德年間,周家長子周大海和三子周三湖都曾參加登州的府兵,也曾追隨大唐軍隊東征西戰,後來因兄弟二人多年未歸,家中一度以為他們死在了疆場,甚至二人的撫恤都從縣衙領了回來,曾和周家長子從小訂過親的北鎮王家女兒王蕓便嫁給了他人。 也就在王蕓出嫁不久,完好無損的周大海竟然帶著斷了一臂的三弟周三湖返回了周家,然而此時的王蕓卻已經出嫁,於是兩家經過商議,便把王蕓的妹妹王媛嫁給了周家長子周大海。 又過了一年,王蕓的丈夫出海打魚遇到了漁船翻覆送了性命,守寡的王蕓經過妹妹王媛的撮合,又和周家殘疾的三兒子周三湖組成了一個家庭。 “大伯母、三嬸娘,侄兒的傷勢沒什麼大礙,隻是忘記了很多以前的事兒……” “他伯母、他三嬸,船兒這小子皮實的緊,他爹都說了,這小子啥事沒有……” 周誌船不想讓自己“受傷”的事引起太大風波,而他的老娘李琴實際上根本就不相信他是真受傷了,所以母子二人在伯母、嬸子麵前都是盡量淡化這件事。 兩位王氏媳婦見李琴母子都不在意自己娘家侄兒“打傷”夫家侄兒這件事,於是安慰了周誌船幾句讓他好好休息後,便和李琴一起妯娌三人說笑著離開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