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可汗在醞釀情緒,胸中有一股長意在積累、膨脹。
中斷朗詩會十分鐘,他覺得,這是他這輩子做出的最正確的一次臨場決定。
接下來的這首詩作,沒有之前中場十分鐘的反復琢磨與推敲,他大概隻能體現出它五成的魅力。
有了這十分鐘,他認為自己可以發揮出它八成的威力。
別看隻是多了三成,但可汗已經非常滿足了。
多一分功力,這首詞作給聽眾的感覺可能就是數倍的差距效果。
還未開始朗誦,此時可汗的腦海中,湧出一幅氣勢磅礴的畫麵。
深秋季節,有一人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其背影高大無邊,仿佛占據了整幅畫。
寒秋裡,他遺世而獨立,望著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遠處的萬千山峰,此刻全部都變成了紅色,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
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在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雄鷹在廣闊的天空裡飛翔,魚在清澈的水裡遨遊,萬物都在深秋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格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麵對廣闊的宇宙,那道高大的身影發出震耳發聵的聲音:這曠遠蒼茫的大地,當由誰來主宰?
他像是獨自登臨絕巔的強者,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他想起曾經與朋友們結伴遊歷於此,內心憶起曾經不屈而非凡的歲月。
那時風華正茂,朝氣蓬勃,躊躇滿誌,書生意氣風發,敢為天下先。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們難道就是天生的貴種?
不!
看當年的我們,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在江心擊出的浪,鎮壓住了所有飛馳的行舟。
臺上右側。
評委席上的楊黎姿等人,手裡拿著之前已經朗誦完的稿子,眼看著舞臺中間的可汗。
啥詩作,可汗評價這麼高?
在這之前,每朗誦一首詩作,可汗和星若是都會先恭維一番,再開始。
既然是恭維,就不能太當真,客套話而已。
但現在,可汗的評價過點過界了。
被私底下賄賂了?
要知道,他的偏心,會影響到臺下的人投票結果的。
甚至也會影響到他們五個評委的選擇。
人都有先入為主的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輸入大腦時的順序,在決定認知效果的作用上不容忽視。
最先輸入的信息,作用最大。
最後輸入的信息,也起較大的作用。
當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前麵的信息。
即使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麵的信息,也會認為後麵的信息是非本質的、偶然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麵的信息解釋後麵的信息。
臺下。
可汗的由衷贊美,讓眾人不由得豎起耳朵。
什麼詩作,讓可汗拋開公允,厚此薄彼,明目張膽偏心?
下一刻。
可汗開始朗誦:“沁園春·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