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翻臉(1 / 2)

人是群居動物,很難耐得住寂寞。

作者寫作,沒有讀者互動,幾天還好,幾個月沒讀者反饋,就算賺了點錢,也沒多少人可以長年累月地熬下來。

飛飛閱讀主站就是這樣,讀者群體相對於緋月中文網不但少很多,也很佛係,不喜歡互動。

除非像《鬥破》這樣的火書,讀者的互動量看起來才比較可觀。

但相比緋月中文網那邊的《遮天》互動量,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遮天》的書評區討論帖,數量是七萬+,《鬥破》僅僅六千四百+。

兩者的主站均訂相差十幾倍嗎?

不是!

兩倍多不到三倍而已。

“下下本書,我寫本比《鬥破》更加爽的爽文。”王子昊很敬佩吳沖美和牛立虎這類人,十幾年如一日,以人為本。

但從長遠的發展上,他卻不認同他們的做法。

好人做到最後,自己都搭了進去。

“哦,下下本書想法有了?”吳沖美很感興趣。

“一直有,想寫的書很多,時間不夠用。”王子昊說道,“要享受生活,要談戀愛,一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八個小時,不然我乾嘛主攻這一行,不如去搞音樂。”

他不去搞音樂,一是那是團隊合作,比如編曲錄伴奏,那得一堆人上啊,吉他手,貝斯手,管弦樂手……不管是一個個來,還是一群人一起來,都需要協調,效率太低。

二是來錢不如碼字快,寫歌的人,賺的錢永遠比不過站在臺前的人。

一年千八百萬,基本上就到頭了。

碼字不一樣,光訂閱稿費,至少小幾千萬。

聽到王子昊的話,吳沖美和牛立虎麵色一滯,還以為你想說點別的,譬如手指、腰啥的受不了。

長時間碼字,對手指和腰的負荷很大。

甚至頸椎都會受到影響。

吳沖美和牛立虎離開郡沙回鵬城的

作者叫“新東方”。

“盜墓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盜墓是一門技術,一門進行破壞的技術。”

“古代貴族們建造墳墓的時候,一定是想方設法的防止被盜,故此無所不用其極,在墓中設置種種機關暗器,消息埋伏,有巨石、流沙、毒箭、毒蟲、陷坑等等數不勝數。”

“……”

這是王子昊在飛飛閱讀的

這本書,是王子昊抄得最累的一本。

因為原著用的是

王子昊詢問過馬騰飛、二神等幾個作者的意見,最終才決定棄用原著的

此外,他還重新分段,避免密密麻麻的文字擠一塊,影響閱讀體驗。

相比現在的網文,原著的大段落實在太多了。

新馬甲,新書題材又新穎,還沒被開發,讀者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鬼吹燈》上傳後的

“臥槽,這個書名好嚇人!”

“不是不允許出現鬼嗎?這本書怎麼可以有鬼?”

“我要舉報!”

《鬼吹燈》的新書期前幾天,相比《遮天》和《鬥破》,慘了不止一點半點。

“我戳,原來主角不是胡國華,是胡八一,我哭暈了。”

“都什麼年代了,主角

“這種書簽約得了嗎?”

“我賭二十章之內太監!”

“我賭十萬字之內。”

說簽約不了的讀者,

《鬼吹燈》簽約了。

“尼瑪,飛飛閱讀的作者都跑光了嗎,沒人寫書了,這種書都能簽約?”

“我勒個去,簽約了,十萬字之內太監不了了吧。”

“鬼故事太真實,有悖科學,違反常理。”

也不知道為啥,本來佛係的飛飛閱讀讀者,在《鬼吹燈》書評區裡很活躍。

有點反常。

王子昊找責編伯憾詢問,伯憾才不好意思地告訴他,這是黑紅。

運營小組出手了。

原來如此,王子昊也不管了,每天定時上傳新章節。

寫手論壇上,《鬼吹燈》也被飛飛閱讀的官方運營小組染指。

“飛飛閱讀驚現一本二十年前的老書!”

“寫實幻想小說《鬼吹燈》,不倫不類。”

“飛飛閱讀編輯的口味好重,居然簽了《鬼吹燈》這種另類小說。”

《鬼吹燈》一時間火了似的,不過是黑紅,好像人人都在罵。

然而,真正的讀者跑去看完之後,很生氣。

“《鬼吹燈》作者得罪誰了,這麼黑他?”

“講真,我看這本書壓根沒注意到

“作者絕對得罪人了,這麼,仿佛是一股清流,招誰惹誰了?”

慕名而去的讀者,甚至作者,看完《鬼吹燈》連載的所有章節後,替作者抱不平。

隨後,飛飛閱讀運營小組適時下場。

“好久沒看到這麼吸引人的小說了,不要相信那些噴子說的話。《鬼吹燈》很多地方都充斥著神秘元素,這就意味著它會吸引眾多的讀者。大多數人從小時候起心底就會有一個尋寶情結,即堅信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一定埋藏著寶藏,所以當讀者在看到此類小說時,可能會有一種親自去尋找寶藏的感覺。”

“對於那些習慣了現代城市生活的人來說,他們逐漸開始對神秘莫測的自然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是緣於他們這種對寶藏的崇拜,《鬼吹燈》體現出來的神奇的探險經歷,幾乎可以讓所有人暫時從現實世界的壓力中解脫出來,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放鬆。”

“《鬼吹燈》根源於易學風水,深度挖掘與中國文化相關的民俗元素,把風水、墓葬、盜墓、僵屍等傳統玄幻小說元素轉換成現代社會中的神秘傳說,不得不說在選材上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例如,書中描寫摸金校尉要佩戴摸金符,才能從事盜墓活動,摸金校尉這個名詞在三國時期就有,但並沒有作為傳統行業流傳下來,作者用自己的想象力,進一步豐富了摸金校尉的傳統行規,包括‘在東南角點蠟燭’以及‘雞鳴燈滅不摸金’的鐵律,使得《鬼吹燈》的寫作背景真實與虛無交錯,歷史與傳說結合,構成了令人遐想的奇異世界。”

“《鬼吹燈》的作者不但善於運用想象力,而且還善於再現小說的現實感。真實具體的歷史背景使小說具有了開放性的結構以及無限延伸的空間,情感上更能與讀者產生共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