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明必將重現動亂!(1 / 1)

原本朱元璋就對於許洛非常的敬佩,但是現在經過劉伯溫的詳細查詢和證實之後,他才意識到小許掌櫃真的是天降於大明的在世神仙!   最開始在聽到許洛一直言說氣溫跟國運有關的時候,朱元璋內心還頗為不信,現在他終於相信了!   初唐之時,天下氣候濕潤,長安無雪,整個江南江北,都是萬物競發,勃勃生機,叢林競染,所有史書和文官,全部都在說這是國運昌盛之跡象。   到了宋末的時候,觀眾各地卻已經氣溫逐漸轉涼,百草凋敝,風沙肆虐,江北已經凸顯蒼涼之景象。   反觀中原地帶的東京開封,卻因為氣溫的下降,逐漸適合糧食種植,而且有了盛唐時候,京師長安一代的氣候和氣運。   不管是糧食種植,還是宜居環境,亦或者是繁榮昌盛的景象,已經有了國運昌盛之象。   隻不過到了大明開國之後,隨著北方氣溫進一步下降之後,北方已經失去了之前的繁榮昌盛之象。   很多言官更是有意無意的開始暗戳戳的說,大明國運不好,朱元璋殺孽太重,傷害了大明國運,才導致北方沒有了半點龍氣。   此消彼長之下,與日漸凋敝的北方想必,酷熱漸消的江南之地,反倒是開始凸顯所謂的龍氣。   隨著朱元璋大手一揮,定都應天府為京師之後,大明才逐漸繁榮昌盛起來,大明國運才有些昌盛之說。   隻不過當初劉伯溫隻是言語,應天府有龍脈之運,卻沒有像許洛這樣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現在不光是朱元璋對於許洛越來越敬佩,現在誠意伯劉伯溫更是臉上滿顯悲愴之色。   要知道他劉伯溫,號稱大明諸葛武侯。   上至三百年,下至三百年!   不管是風水相術,還是天文象學,都是大明第一人。   可現在自己一生苦苦研究的這些能耐,對國運之事的推演,竟然比不上一個酒樓小老板。   耿然劉伯溫無奈的就是,這個許洛看年紀也不算太大,最多也就是十七八的年紀。   這樣對比下來,豈不是更可悲,更可嘆?更無助嗎?   難道是真的自己研究錯了方向嗎?   不過雖然很有挫敗感,但是劉伯溫還是很快就整理好了自己的心情,恭恭敬敬的沖著朱元璋說道:   “啟奏皇上,臣發現,每次氣候轉涼,必有打亂發生,故而繼續往前調了南北朝時候,各個郡的史料以及地理誌!”   說道這裡的時候,劉伯溫忍不住的緩緩的長舒一口氣。   這一口氣,他好像是終於放下了內心的糾結之事一般。   朱元璋和李善長,也是能夠感受到現在誠意伯內心那份無奈和絕望。   “伯溫,咱知道你的本事,這個小許掌櫃或許真的就是神仙轉世,你不用如此羞愧,更不用自責!”   作為劉伯溫的老對手,這次李善長沒有陰陽怪氣,更沒有出生嘲諷,反倒是很認真的關切道:   “伯溫兄,你在風水相術和天象上麵的造詣,我等早已心生向往,這個小許掌櫃,正如上位所言,或許本就不是凡人。”   “沒有這個小許掌櫃,你依然是我大明第一聰明人!”   麵對洪武帝和韓國公的勸慰,誠意伯劉伯溫也隻是無奈的笑了笑。   “感謝陛下!”   “感謝韓國公勸慰。”   “我知道我的能耐,你們也說了,沒有這個小許掌櫃,我才能夠是大明第一聰明人,但很可惜,現在偏偏就有了小許掌櫃。”   “皇上,如果您真的想要啟用這個小許掌櫃,臣進諫,希望聖上能夠行動快一些。”   朱元璋沒想到這位誠意伯,竟然這麼著急的就開始勸解自己,盡早行動,讓許洛進入到大明朝堂,為大明做貢獻。   “關於許洛,咱自有打算,伯溫啊,你繼續說你剛才沒說完的。”   “善!”   “通過史料和地理誌研究發現,南北朝的時候,天下極寒,一直到到隋初的時候,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如果以大明,盛唐,南北朝三朝為例的話,我大明應該就是處在極寒與極暖的分解出!”   “正如小許掌櫃所言,氣候不會忽然驟降,也不會忽然升溫,隻能是循序漸進!”   “雖然我們不能日見其增,但是也可通過觀望天象來見證日有所長!”   “同樣不會日見其損,但必日有其虧!”   “所以,皇上,微臣想要說的是......”   “南北朝和盛唐的亂世,很有可能會在我大明重現!”   朱元璋:!!!   李善長:!!!   雖然劉伯溫已經在前麵鋪墊了許久,但是最後說出大明會可能重現南北朝和盛唐亂世的時候,這位誠意伯內心也是顫抖的。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原本在他的預測範圍內,大明三百年之內,國運長隆,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可是通過許洛對於國運的重新分析和定義之後,這位誠意伯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推算,可能有所錯誤。   現在重新按照許洛的方法推斷之後,發現大明朝根本就不可能擁有三百年的安定,甚至可能近些年就能夠發生大亂。   洪武帝此刻也是臉色凝重,正在認真的回味許洛和劉伯溫兩人對於國運的闡述。   在同福酒樓的時候,他就覺得小許掌櫃好像在講解國運的時候,還有所隱瞞。   但是當時更多的被許洛的國運新理論所震撼,並沒有太過於追求這點。   現在經過劉伯溫的重新推算和提醒之後,朱元璋才意識到,當初在同福酒樓,他心神不寧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為什麼。   大明動亂嗎?   按照南北朝和盛唐的亂世推斷,大明的動亂不太可能是外部,更多的就是內部藩王之亂。   洪武三年,朱元璋自己親自定下來藩王分封製度。   哪怕滿朝文武齊齊反對,但是這位洪武帝依然一意孤行,強行推行這個製度。   用朱元璋自己的話來說,他不太放心外姓將軍來鎮守大明邊疆。   如果換做是朱家子孫的話,就算是將來發生動亂,或者謀逆造反,那大明的天下至少還是姓朱!   你可以說這位洪武帝在藩王分封製度上麵,非常自私自利。   但是對於整個朱家皇氏家族來說,朱元璋的這個藩王分封製度,是相當的為朱家子孫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