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想要名留青史的李善長!(1 / 1)

雖然李善長一直要求李存義離朱亮祖這種人遠一些,但不知道為什麼弟弟就是不聽話。   現在聽到朱元璋給許洛的承諾之後,這位韓國公更是擔心自己的弟弟,會因為永嘉侯的事情,牽連到自己。   雖然說李善長充分知道為官之道,但一旦牽涉到自己親人的時候,他也會變得優柔寡斷。   結果李善長到家之後,發現自己的弟弟李存義已經被朱元璋秘密帶走了,瞬間意識到情況要遭。   管家則還在不停的安慰這位韓國公,不會出事。   情急之下,李善長也是立馬召集了胡惟庸過來,一起商議。   如今胡惟庸深得朱元璋恩寵,已經官拜中書左丞,汪廣洋則為右丞相。   雖然說汪廣洋名義上官位和權力都要比胡惟庸高,但是很多官員更認可的則是胡惟庸。   這也從側麵可以看得出來,胡惟庸比想象當中更會籠絡人心。   當然李善長也非常滿意,胡惟庸的長袖善舞。   畢竟他如果真的退居幕後的話,整個淮西黨,也需要新的領袖人物出現。   胡惟庸很明顯就是這個比較合適的人選,當然因為他李善長還在幕後,胡惟庸算是淮西黨在臺前的代表。   隻要有他李善長坐鎮的話,胡惟庸就算是做出一些不對的事情,他這位韓國公也能在後麵善後。   所以現在李善長對於胡惟庸非常信任,不管大事小事,隻要是需要商議的事情,都會第一時間選擇跟胡惟庸商議。   胡惟庸聽完李善長的簡單說明之後,也是立馬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老恩師,如果真的按照您說的那樣,皇上是肯定要動永嘉侯。”   “到時候,李侍丞就算是再怎麼撇清關係,恐怕也難逃罪責,老恩師您也一定會跟著一起受到牽連。”   “所以,在皇上發難之前,我們最好是先出擊,這樣我們才可能反敗為勝!”   不得不說,胡惟庸這個人比想象當中更加聰慧,而且更加懂得為官之道。   正常在李善長看來,這種鐵板釘釘的時候,最多的解決方法就是想辦法給弟弟減輕罪責。   可現在胡惟庸不光是要減輕罪責,更是要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   隻是胡惟庸現在的這個意見,多少有些危險。   因為一旦真正行動起來,很容易讓朱元璋誤會他們又在朝堂之上結黨營私。   這裡就要額外多說一句,這位洪武帝現在有時候真的很糾結。   明明他最討厭的就是朝堂之上的官員們暗地裡麵結黨營私,但偏偏如今的大明朝堂,就公然存在著淮西黨和浙東黨兩個龐然大物。   朱元璋也不是不知道這兩個黨派的存在,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清楚這兩個黨派平日裡麵的明爭暗鬥。   但朱元璋每次都會及時的敲打一下李善長和劉伯溫兩人,不要把事情做絕。   正常情況下,朱元璋應該讓這兩人直接取締這兩個黨派,但他卻又偏偏想盡辦法,維係著這兩個黨派的明爭暗鬥。   因為朱元璋很需要這兩個黨派明爭暗鬥,來維持朝堂的權利平衡。   自古以來,朝堂之上,絕對不能一家獨大。   不管是文臣集團,還是武將集團,都不能絕對的一家之言。   在漫長歲月的歷史長河當中,如果一旦朝堂出現了一家之言的黨派,那麼基本上離滅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三國時期,不管是曹操,還是諸葛亮,亦或者是司馬懿,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這也是當初少年國師一直教導朱元璋的為君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平衡之道。   隻不過因為當初兩人的精力更多的是放在驅除韃虜上麵,所以朱元璋也沒有學全。   本來朱元璋還想著能夠跟著少年國師慢慢學習,但後來少年國師的突然消失,也讓這位洪武帝有些猝不及防。   現在朱元璋也是盡可能的按照自己從少年國師那裡,學習到的權力平衡之道,應用到淮西黨和浙東黨兩個黨派之爭上麵。   言歸正傳,李善長聽到胡惟庸這位學生的危險言論,也是瞬間皺眉。   “惟庸啊,你的意思,難道要我現在跟上位對著乾嗎?”   “那豈不是會有造反的嫌疑,到時候就不單單是皇上責罰的問題了,那可是誅九族的死罪!”   看著自己老恩師李善長的滿臉擔憂,胡惟庸則是異常平常從容的說道:   “肯定不能跟皇上對著乾,老恩師,學生豈會讓老師以身犯險呢?”   “但是,老恩師,法不責眾啊!”   李善長瞬間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胡惟庸則是繼續幽幽笑道:   “老恩師,如果我們多拉上一點淮西勛貴那幫老兄弟的話,到時候就算是皇上想要怪罪,恐怕也得看在這麼多老兄的麵子上,有所顧忌吧?”   法不責眾?   李善長倒是從來沒想過,使用這一招,讓朱元璋就範。   如果說今天沒有聽到許洛跟朱元璋聊天內容的話,或許胡惟庸現在提出來的這個建議,他一定不會采用。   但想到今天朱元璋為了能夠保下徐達,跟許洛低聲低語的求指教的場景,他瞬間覺得這個方法好像可行。   隻不過李善長也在思量,到底要不要用這麼大的陣仗,來保全自己的親弟弟。   須臾之後,這位韓國公內心已經篤定主意。   做!   因為李善長考慮到更深遠的層次,如果李存義真的犯了錯誤,那一定會連累到自己這個當哥哥的。   所以李善長不能讓愚蠢的弟弟連累到自己,說白了,現在他之所以下定決心,更多的是在保全自己的名聲和威望!   畢竟李善長辛辛苦苦經營這麼多年,他可不想最後晚年再發生點意外,導致自己的一世英名付之東流。   萬一到時候因為永嘉侯的事情,牽連到他這位大明宰相,給後人留下口舌的話,那就真的得不償失。   李善長雖然看著平時為人和善,低調,處理事情也是滴水不漏。   但是這位韓國公內心一直也是非常向往,大唐明相魏征,房玄齡等之流。   李善長也想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