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0利而無1害!(1 / 1)

“說實話,我們現在也是一條船上的人,如果你真的出事,我豈能真的坐視不管呢?”   “退一萬步講,你如果真的出事了,到時候我也會跟著一起受到牽連啊。”   “所以,我剛才再見你之前,專門去到老相國那裡,跟老相國商議對策。”   “因為這次,不光是你,還有李侍丞也被牽連進來,老相國就算再怎麼想置身事外,也不太可能!”   朱亮祖沒想到現在這件事情,竟然還能夠把李善長也牽連進來。   這一刻,朱亮祖看待胡惟庸的眼神,明顯有了新的變化。   說實話,從認識胡惟庸以來,這位胡中丞給人的印象,就是聰慧過人,而且有勇有謀。   但是世人不知道的就是,這位胡中丞非常懂算計,也很會謀略。   “那老相國最後有什麼方法嗎?”   朱亮祖恍惚了一下之後,立馬關心的問道。   “當然,老相國可是從皇上起事之前就已經跟隨左右,所以他最清楚皇上所思所想。”   “老相國說了,如果皇上真的要因為李侍丞來問責他的話,那他就要帶著淮西勛貴這幫老兄弟,一起上疏勸諫。”   胡惟庸也是直接把自己想出來的法不責眾的方法,歸結到是李善長自己想出來的。   一來,可以讓朱亮祖更加的相信這條計策。   二來,如果到時候朱亮祖真的出事的話,那麼這位永嘉侯的口供也可以直接牽連到老恩師身上,而牽連不到他胡惟庸!   三來,胡惟庸現在更多的就是想躲在眾人的背後,運籌帷幄。   “一起上疏勸諫?法不責眾?”   永嘉侯朱亮祖聽到胡惟庸這個說法,也是下意識的皺了皺眉頭,幽幽的問道:   “老相國真的是這樣說的嗎?”   “但是老胡你應該也知道,我在淮西黨裡麵都一直不受人待見,這幫老兄弟真的會為了我出頭嗎?”   朱亮祖雖然很多時候,比較蠢,但也還沒有蠢到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   所以現在雖然聽到法不責眾方法的時候,他很欣喜,但隨後就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胡惟庸也是立馬安撫道:   “永嘉侯,你這純熟多慮了啊。”   “這次不是因為老相國出來牽頭,讓大家做這件事情的嘛。”   “跟你沒有太大關係的,你不用油太大壓力!”   “再說,這幾年,你不是也在淮西幫裡麵,地位提升了不少嗎?”   朱亮祖聽著胡惟庸的安慰,不但是沒有完全放下心來,反倒是更加焦慮起來。   “老胡啊,我之所以能夠在淮西幫裡麵地位提升許多,還不是因為有你的幫忙嗎?”   “可是我有自知之明,我很清楚自己在這個圈子裡麵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讓大家跟我一起同舟共濟的程度。”   這個時候的朱亮祖,反倒是無比的人間情形。   哪怕現在胡惟庸已經搬出來李善長和整個淮西黨,來做他的後盾。   可是這位永嘉侯非常清楚,這些也都是在朱元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默許的結果。   但凡朱元璋真的發飆起來,六親不認的話,什麼淮西黨,什麼浙東黨,恐怕一夜之間全部都會消失不見。   哪怕是李善長這種功勛之臣,也會被朱元璋嚴懲。   這就是朱元璋現在給所有大明官員的感覺。   很多時候,不怒自威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正因為如此,所以朱亮祖才會如此擔憂自己將來的處境!   不過胡惟庸卻沒有思慮到朱亮祖這個層麵的擔憂,他仍舊是繼續安撫道:   “永嘉侯啊,永嘉侯,你現在還是有點一葉障目了啊!”   “我剛才不是跟你說過了嘛,這次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會由老相國牽頭。”   “你甚至就可以直接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從來沒有見過我。”   “現在你懂了嗎?”   看著胡惟庸眼神之中泛射出來的精光,永嘉侯朱亮祖也是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借刀殺人?   隔山打牛?   現在朱亮祖用他有限的知識,能夠想到的詞匯大概就這麼些。   胡惟庸這個計謀不可不說狠毒。   因為這件事情,說白了,從最開始就壓根跟他沒有半點關係。   現在是因為李善長交代之後,他才開始有所行動。   但是歸根結底,就算是查到最後,也不會怪罪到他胡惟庸頭上。   因為現在整個大明朝,上到朱元璋,下到京師黎民百姓,誰不知道他胡惟庸是李善長最得意的門生。   胡惟庸現在能夠所擁有的的一切,可以說,全部都是李善長提拔上來的。   胡惟庸很多時候在朝堂上的一言一行,也都會被解讀是李善長授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盡管這裡麵,的確大部分都是李善長授意,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胡惟庸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隻不過每次這些決策,胡惟庸依舊是打著李善長的名義。   哪怕現在李善長因病辭退,胡惟庸上位以來,但在所有人的認知概念中,胡惟庸依然是李善長的小弟。   胡惟庸正是利用這個契機,才來做這件事情的。   說實話,這件事情不管最後成功與否,都對胡惟庸是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成功的話,那麼整個淮西黨和朱亮祖,李存義等人,甚至包括李善長,都會對他感恩戴德,記住他的深情大義。   這樣的話,胡惟庸就可以利用這次事件,狠狠的拉攏一波人心。   但是如果失敗的話,那對於胡惟庸而言,李善長很可能因為這件事情會失去朱元璋的信任,那麼他胡惟庸繼續前進一步的理想,就會更加容易實現。   現在整個朝堂之上,尤其是文官這個層麵,除了劉伯溫之外,真的沒有人可以讓朱元璋看在眼裡。   但是朱元璋一直對於劉伯溫,都是又愛又恨的那種糾結心情。   還有一種傳言就是劉伯溫一直瞧不上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導致這位洪武帝一直對於這位誠意伯,內心也是非常有氣。   所以朱元璋在當初行功論賞的時候,連個公爵都沒有給到劉伯溫。   當然劉伯溫表現出來的他並不在意這些虛名,可是身為讀書人,誰又有真的能夠做到,完全不在乎這些功名呢?   要知道讀書人最大的夢想,就是考取功名,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