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五、蘇行合夥人(1 / 1)

夏舜傳 我銅學 3812 字 2024-03-16

他們通過這次的觀察,在養蠶的過程中,也知道了蠶這蟲子非常愛乾凈。   如果哪個環節沒注意到這類細節,那這些蠶就很容易死亡。   矦一之前生活的村子也養過蠶,隻是沒有像現在東家那樣內行,沒有那麼精細的養、   相比之下,村子裡都屬於是粗養。   之後蘇蘇又喚來矦莊頭,讓他用自己剛才的方法,去看下荒地那邊蠶房裡的蠶繭是否能摘了。   如果可以,那就找些人一起去把蠶繭都摘下來,然後運到這裡。   要是還不行,那就再等上一兩日,再去摘蠶繭。   ......   蘇蘇打算把荒地的那些蠶繭,留出一部分作為下次的蠶種,而莊子上的蠶繭就全都繅絲,不留種。   因為蘇蘇養在荒地的那些蠶,都是從南山上抓取來的。   雖然沒有經過選種,但是能有青昀這樣的蠶品出現,說明其他蠶的品種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她都不用看,也知那邊結出來的繭都各個飽滿圓潤,色澤光亮、雪白如雲。   等荒地那裡的蠶繭摘下後全部運到,再暴曬幾日。   蘇蘇叫矦莊頭一起去稱一稱,大概有二萬多斤的乾蠶繭。   這數字對於五百畝的桑地來說,算不上特別多,但也不算特別少,中間量吧。   不過在這個世界,養蠶能有這個產量,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而且養蠶後,除了蠶繭和生絲可以賣錢外,蠶沙也是有用的,它可以作為農作物的肥料來使用。   正好有這五百畝的農田,就把這些蠶沙作為肥料,想來到收割之時,五百畝莊稼的收成應該會很不錯。   蘇蘇掂了掂手上的一把蠶繭盤算,這些蠶繭繅出來的生絲,在舜華國都城可以算是上上品。   她在這些蠶繭中挑選一些大小合適,品質好的蠶繭留種。   隨後剩下的蠶繭,都用她新打造的絲車繅成生絲。   在繅絲之前,則要先把這些蠶繭都煮一下,這是製絲過程中的關鍵工序。   煮繭就是把繭子煮成熟繭,讓繭層的絲膠在熱水中溶解,使蠶絲能順利從蠶繭上抽出來。   說白了就是用熱水將蠶繭膨脹,以至於更好地抽絲。   別看現在有二萬多斤的乾蠶繭,除去蛹、繅成絲後,便隻有一萬多斤的生絲。   再把這些生絲煮成熟絲之後,就隻有九千來斤的熟絲了。   現在的生絲價格是三、四兩銀子一斤,而熟絲的價格是五、六兩銀子一斤。   九千來斤的熟絲按照市場價格,最低可以賣到四萬多兩銀子,一萬多斤的生絲最低也能賣到三萬多兩。   蘇蘇經過這次的嘗試,準備擴大蠶的養殖規模。   她也已經想好,就讓南山附近所有想賺錢的莊戶與自己合作,準備采用合夥人的方式來操作。   然後再放出風聲,隻要舜華國想養蠶的,蘇蘇就提供蠶種和技術,並有專人上門指導。   所有的全套養蠶方法復製給養殖戶,當然核心技術全在蘇蘇這裡,她給自己取了個名字“蘇行”。   如此一來,等於這些人養的蠶,就是蘇蘇自己養的,自己還省了場地。   而這些莊戶人家,不管自家房子多大,隻要想成為“蘇行”的合夥人,就可以到“蘇行”登記。   然後“蘇行”會派專人上門看場地,指導如何操作,養好的蠶繭最後全部送到“蘇行”。   這些原有的養蠶莊戶,畢竟沒有蘇蘇這種技術和產量,每年養的蠶,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現在突然冒出這麼個好消息,隻要肯吃苦耐勞就能賺錢,而且自己還不是人家的奴才,還是“蘇行”的合夥人。   一時間“蘇行”門口排隊的登記者人山人海,蘇蘇則讓天機閣的甫諸,來負責人員登記。   她自己已經在為養夏蠶做準備,準備全麵鋪開。   這次試的隻是春蠶的量,夏蠶的還沒有加上去,夏蠶質量雖然比不上春蠶,但一半的價錢總該是有的。   如此算來,那這一年最低也有將近五萬兩的收入。   如果按現在登記在冊的速度統計,以後每年的產量就不用發愁了。   這個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如果隻是單純賣蠶繭,而不是賣生絲或熟絲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一斤乾蠶繭最多隻能賣到二錢,而沒有曬過的活繭,收繭的價格隻在六十文一斤之間。   品質不同,價格也不一樣。   所以一般的蠶商,都是去專門養蠶的村子裡,以低廉的價格收取蠶繭,然後再繅成絲。   用高昂的價格把絲線賣出去,而他們自己是不養蠶的。   現在這些蠶繭被蘇蘇這麼一曬,一繅絲,價格就立即上升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生絲、熟絲都這麼貴,織出來的絲綢布匹價格自然就更高,這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   在這裡,絲線不允許私下紡織成絲綢,除非你是在官家登記在冊的商戶,有資格才允許織造。   織造一匹絲綢需要用三斤左右的生絲,光是成本就需要九兩銀子。   再加上人工費,外加批發的商人還要賺錢,所以一匹綢緞一般都要賣上二十兩銀子。   當然也有一些非常差的綢緞,像用一些黃繭,或者是邊角料絲線織的。   價格就低,三兩銀子左右就能買上一匹。   而一匹綢緞大概能做七八身衣服,尋常百姓買布隻要買幾尺就夠,這價錢比買一整匹布便宜多了。   隻有那些大戶人家買布,才會整匹整匹地買,根本就不在乎價錢。   這裡可是都城,綢緞向來隻有好的,沒有差的。   蘇蘇手裡的一萬多斤生絲,可以織差不多三千多匹布。   按照二十兩銀子一匹計算,可以賣到將近八萬兩銀子。   需要織這麼多匹布,一人一織機肯定是完不成的。   現在把五個織間全用起來,每個織間裡麵放著五臺織機,加上吳嬸子共需要二十五位織娘。   差不多要二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批絲線的產出。   當然與織夏布比起來,織綢緞還是簡單許多。   夏布是用麻作為的原料的,這種東西紡織起來本來就特別容易斷。   而且蘇蘇對麻做過了特殊處理,使之更細、更柔滑,織起來難度當然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