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蕭奇怪,心想卓王後來乾什麼? 還不等他多想,卓王後已入郡王府,他隻好從書房出來行禮。 卓嬛後麵跟著好幾個隨從,旁若無人地左右看著,也不理鈺蕭。 看了會兒,見鈺蕭還是站在原地沒跟過來,就回過身說道:“郡王爺,這郡王府哀家還是第一次來,確實很不錯。” 鈺蕭也不回答,站在那裡看卓王後表演。 他不知卓後今日來府所為何事,隻能靜觀其變。 這時,卓王後站住和鈺蕭道:“郡王爺,聽王上說給你定了門親事。 既然王上幫你定好了,你怎能抗旨拒婚,哀家帶話至此,你自己著辦。” 說罷,卓王後就吩咐回宮,頭也不回的轉身而去。 這可把鈺蕭氣的不行,心想這是哪兒跟哪。 父王怎麼讓卓嬛來當說客,這算什麼。 你讓卓嬛這樣來一下,我就娶了,怎麼可能,我還偏不娶。 當夜,黔緇國的瑤華宮內,剴明王靠在床上,蘋妃正在幫剴明王揉捏著小腿。 剴明王眼中盡是柔情,看著蘋妃道:“愛妃,一年一度的狩獵大會即將開始,讓懷兒勤加練習,爭取技壓群雄好好表現一番” 蘋妃笑容燦爛地道:“王上,蘋兒知曉,我會和懷兒說的。” 剴明王還是笑容可掬道:“愛妃,不明白朕的意思。” “知曉啊,就是讓懷兒好好表現一下,不枉王上對他的疼愛。”蘋妃邊說邊捏拳,輕輕敲著腿部。 剴明王坐起身,嘆道:“哎,你娘倆怎麼都一樣,大大咧咧的。 朕的想法是立儲,懷兒是最佳人選,最好趁此機會,堵住眾臣口舌。” 蘋妃見狀猶豫了一下:“王上,是不是蘋兒惹您不開心了。 可還有二殿下在,他畢竟是熙姐姐的嫡出,立懷兒合適嗎?” “這個就不用你操心,朕自有辦法。”說完,剴明王將蘋妃一把樓入懷裡,熄了燈火。 這一通夫妻間的對話,都被門外的一位宮人聽到。 翌日,宮邊一處住所的書房內,錦蕭避退所有人,正在聽一名宮人的敘述。 聽完宮人的一番話,錦蕭拿出一張銀票交給宮人,並囑咐他繼續盯著。 如有消息要及時來報,重重有賞,宮人的妹妹會代他照顧好。 ...... 黔緇國京城內,一年一度的狩獵之時又到了。 天公作美,這幾日天氣都不錯,晴朗湛藍的高空萬裡無雲,像碧玉一樣澄澈。 睿輝宮內,卓王後像往年一樣,親自準備著錦蕭出行狩獵需要的東西。 而再一次的,忽略了她大兒子贏蕭所需要的。 同樣在瑤華宮內,蘋妃也在親手準備懷蕭所需要的東西。 因為這是懷蕭第一次正式參與狩獵,加上剴明王的囑咐,所以她有些放心不下,還是自己親手準備才安心些。 “母妃,您先幫二哥準備下所需物品,兒臣的稍後再準備。 兒臣一會要跟王妹一起去二王兄那,順便把東西一起帶過去。” 四王子懷蕭急匆匆地跑進蘋妃的寢殿說道。 蘋妃輕輕擦擦懷蕭額頭上的汗,看著身後的夙心,笑道。 “你們二王兄的東西,不都是由宮人準備的嗎,這麼多年了,哪次出過錯。” 懷蕭抓著蘋妃的手:“今年這不是不一樣嘛,今年兒臣也要正式參加狩獵,有母妃幫兒臣準備。 二王兄那性子,母妃您也是知曉的,有什麼不妥,他也不會說出來。” 蘋妃聞言,想到二王子鈺蕭,又看了眼夙心。 心裡暗暗嘆了口氣,這兩個也是可憐的孩子。 熙王後在生小公主夙心時,不幸血崩而死。 從此二王子沒了母後,大王呢也不怎麼關心他。 而夙心從出生就沒了母後,剴明王一直交由自己來撫養。 蘋妃看著懷蕭和夙心他們靈動清澈的雙眼,點了點懷蕭的額頭,笑著答應了。 而此時的閑王府,閑王妃也在親自準備閑王出行狩獵,所需要的一些東西。 衣物、吃食、傷藥等。 歷來規定王家狩獵,女眷是不能跟去的,閑王自然就是大王子贏蕭。 此時贏蕭得知三弟並不在宮中,而是正在悠然居吃酒聽曲,眼神中閃過一絲厭惡。 後來又得知卓王後正在給三弟錦蕭,準備一切狩獵物品時,眼神閃過一絲失落。 卓王後是繼後,育有兩子,大王子贏蕭和三王子錦蕭。 雖然宮內還有幾個殯妃,但卓王後依然很受剴明王寵愛。 盡管剴明王對蘋妃也很寵,卻也從沒冷落過卓王後。 贏蕭身為大王子,卻不得母妃喜愛,父王也沒怎麼關注過他,在王宮中沒有什麼存在感。 前幾年就被封為閑王,開府出宮,而且奉旨成婚,育有一女。 ...... 另一邊京城的悠然居。 悠然居是一座茶樓,一共有三層樓。 一樓有一個舞臺,是專門唱曲、說書、表演用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二樓和三樓都設有雅間,而且三樓的環境更加清幽。 雕簷映日、畫棟飛雲,碧闌乾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 叫人好生陶醉,流連忘返。 悠然居二樓包廂雅間內,對麵一人正沒話找話,說著:“三王子,聽說這次的狩獵四王子也會參加?” 錦蕭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嗯,怎麼,想恭維四王子?” “怎麼會呢,今年的魁首一定還是三王子您的。” 那人擦了擦額頭,但並沒有汗,接著繼續喝酒吃菜。 錦蕭邊喝酒,邊看著包廂前麵的舞臺,兩名舞姬正翩翩起舞...... ...... 幾天後,大家都把一切準備就緒。 出發去圍場之前,剴明王派遣奉常先,去奉先殿祭天奉祖,告知要去圍獵的事宜。 翌日,晨光熹微、萬籟俱寂,薄霧還沒有散去、 微微清風吹過,拂走過樹葉沙沙作響,晨露還在嫩草中作最後的停留。 京城宮門大開,從裡麵傳來一陣陣的馬蹄聲和車輪聲。 隻見前方是剴明王的禦用馬車,馬車旁是車騎大將軍郭俗奇,正騎馬隨行。 馬車兩邊還有各位將領、侍衛和宮人們。 後麵依次跟著的是騎馬的四位王子,以及眾臣的車架,一些騎馬的王孫貴族與世家子弟。 行至城門外,遠遠的隊伍已匯成一條長龍。 沿路圍觀叩拜的百姓,也漸漸變得稀少。 馬隊過後,京城又恢復了清晨原有的麵貌,變得安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