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四、鮏興國的家事(1 / 1)

夏舜傳 我銅學 4034 字 2024-03-16

這突如其來的兄弟相認,讓阿曰一時反應不過來。   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天機老人離開了宮中,離開了鮏興國,再也不曾回去。   當時芻衡隻有十幾歲,所以自己感覺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   原來是自己年紀小,記憶不深的緣故。   阿曰拉著公孫嵐的手,顫聲問道:“公、公、你,你怎麼會到曇神國?”   阿曰一下子不知道該叫什麼,腦子頓時轉不過來,還是沒理清楚。   公孫嵐聽阿曰問他,就把阿曰離開之後,鮏興國發生的點滴情況全都說了一遍。   當時,天機老人和無涯老人兩位丞相相繼隱居,芻越又跟著天機老人離開。   那時候的朝政比較穩固,朝臣們懼怕芻益的兇狠。全都乖乖聽話,少有人忤逆於他。   偶爾有幾個不同的反對聲音,就會立即被處以極刑。   漸漸的,朝堂之上再也沒有人敢說真話,全都順著芻益的意思做。   芻益每日在上完早朝除了打獵,就是在宮中找來很多歌姬、舞姬,夜夜笙歌。   芻衡的母妃因為說了句:宮裡夜夜笙歌到天明,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就這樣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話,芻衡的母妃就被換了個住處。   在他母妃的住處四周,日日夜夜舞聲歌聲不斷,讓他母妃日夜不能入眠,吃不好,睡不好。   就短短幾個月時間,硬生生被逼瘋了。   最後在發瘋的情況下,跳進後花園的池塘溺水身亡。   那時芻益卻還和芻衡說風涼話,說你母妃沒福分。   本想給她享享清福,給她聽歌看舞,卻沒福享受。   芻衡知道,這是在挑戰他的底線,可母妃當時的幾句話一直記在他心裡。   母妃讓自己別提什麼條件,不管怎樣,他總是兄長。   隻要不忤逆他,順著他的意思,他就不會為難於自己。   就這樣,芻衡一直跟在芻益身邊,也從不對芻益說半個“不”字。   確實,芻益也沒為難過芻衡,乃至芻益去攻打黍糦國的時候,芻衡也一直跟隨左右。   還在曲君王奮力刺殺芻益時,挺身而出幫芻益擋了一劍。   然而最後讓芻衡寒心的是,芻益根本不把他這兄弟當回事。   就算替他擋劍,他也不會感動,也不曾查看。   直接認為芻衡死了,甚至找了個山坡,隨便挖個土坑就把芻衡埋了。   虧得芻衡的師父,把芻衡從土堆裡挖出來,才逃過這一劫。   從此以後芻衡改名換姓,跟著師父行醫,在曇神國居住下來。   聽了公孫嵐的講述,阿曰嘆了口氣,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他們的這位王兄,當今的鮏興國君,居然不顧兄弟情義,親人的情分,草菅人命。   還違背六國協定,肆意侵略他國,實乃人神共憤。   公孫嵐看著阿曰恨恨不平的樣子,問道:“兄弟,你不是跟著天機丞相出去的嗎,怎麼到了夏國?   還有我記得你出去的時候,口不能言,現在竟能說話了?   是天機丞相幫你治好的吧!”   隨後阿曰就把自己的情況說與芻衡聽。   自己起先跟著天機老人,後來碰到了蘇蘇姐。   天機老人過世後,他就隨著蘇蘇連續輾轉,從崇宇國到舜華國,再到黔緇國。   最後來到這裡的失落之國,成立了新的國家。   不過他沒告訴公孫嵐,鈺蕭中毒之類的事。   那是人家的私事,沒必要說給不在場的人聽,除非鈺蕭自己說出來。   公孫嵐聽後一臉震驚,驚訝道:“沒想到這個蘇總經理,還把你的啞病治好了。   實在太有能耐了,看她年紀也不大,居然能做出這等成績,怪不得小弟願意跟隨她左右。”   阿曰嘆了口氣道:“兄長你有所不知,除了她聰明、能乾,我願意跟隨她,向她多學點東西。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也是在替王兄還債,要多保護蘇蘇姐。”   “還債,還什麼債?”公孫嵐覺得有點奇怪。   阿曰搖搖頭嘆道:“哎,兄長有所不知,蘇蘇就是黍糦國逃難出來的公主啊!   她的父王被王兄殺死,母後被王兄霸占。   你說,我知道這些後,內心是不是煎熬難受。”   阿曰猶豫了一下,還是告訴公孫嵐實情。   蘇蘇姐從沒埋怨過自己的不辛,也從不說命運對她的不公。   她總是那樣的陽光,是個大善人,帶給我們信心和信念,我也漸漸被感染。   她是我的親人,有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蘇蘇姐給的不是滴水。   我們這些人在一起,經歷了一次次的生死,現在又有了自己的國度,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她曾說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會讓全世界遠離戰爭,用和平與繁華來替代戰爭。   阿曰慷慨激昂地說著,越說越激動。   公孫嵐笑著感嘆道:“兄弟,你說的很多詞我都沒聽過,想必也是蘇蘇說的吧,不過真的很有道理!   沒想到她居然是黍糦國公主,真是造化弄人啊......”   突然,阿曰想到什麼,問道:“兄長,你可知王太後現今如何了?”   他其實很想念母後,自己很小時就離開母後,跟著天機爺爺,之後再也沒回去看過,不知母後是否安好。   公孫嵐道:“母後一直深居簡出,從不搭理芻益。   每天就是誦經抄經,說是給自己減輕罪孽。   我們都知道,那是在給芻益減輕罪孽。   母後現在身體還算硬朗,芻益好像也不敢去惹她。   以前他還曾去後宮請安,母後說隻要有吃有喝便可,叫他不用過來。   因而芻益再沒去過,母後反倒活得自在許多,她是個明白人!”   聽公孫嵐這樣說,阿曰也就放心了,並和公孫嵐道:“兄長,要不你就留在夏國吧。   你喜歡治病救人,我可以讓人給你開個醫館。”   公孫嵐搖搖頭:“不必了,小弟,我們的談話僅限於此。   我當時被刺了一劍,正是心臟位置。   虧得我與常人不同,心臟生於右側。   雖然逃過一劫,可還是救治太晚。   加之傷口被雨水浸泡過,身體虛弱難以恢復,至此落下病根不能動武。   我在這裡,也隻會拖累你們。”